英雄的挽歌——金庸小说对传统“侠客”意象的消解
四、侠之反
萧峰之死和令狐冲的退隐标志着传统“侠客”意象在金庸小说中走到了尽头。最后出场的韦小宝彻底褪下了“侠义”的外壳,他既无“武”又无“侠”,只学会了一套逃跑功夫,处处只顾自己,毫无大义。他的口号是:“一不做官,二不造反,那么老子去干什么?”韦小宝的言行自始至终都是在侠义与非侠义之间摇摆不定。他的“英雄之举”往往是以“赌运气”、“撞大运”的方式做出决断。韦小宝始终是以反武侠正统的形象出现的,即使不追究他行侠仗义的方法与过程,他仍做了许多“不忠不义”之事。但就是这个小流氓、小无赖却做出了斩鳌拜、退罗刹、复台湾等利国利民的大事,如此文事武功,让金庸笔下的“大侠”们相形之下无不黯然失色。
当然,《鹿鼎记》中的江湖世界仍然存在,但这个江湖世界的主角─笑傲江湖的英雄侠客─却失去了往日仗义与飘逸的风采。曾经支撑起这个江湖世界的宽广博大的“侠义”,变成了狭隘浅薄的“忠义”。陈近南纵使一身绝世武功,也总是劳碌奔波,无功而返。书中的所谓侠客已经彻底沦为配角,他们的劳而无功,更反衬出韦小宝上至高堂、下于江湖的如鱼得水。《鹿鼎记》中的民族融合,天下一统,流氓得势,英雄气短,既是作者对自己早期思想中“汉族正统”观念的否定,也是对传统侠义精神的质疑。历史上的“侠客”是否能解万民于倒悬,陈近南的死和韦小宝的退隐就是最好的答案,《鹿鼎记》终以深刻的反讽和总结为英雄侠客们谱写了最后的挽歌。
(编辑:moyuzhai)流浪的江湖侠客
《我曾是一名饲养员》中所有故事的本质都挪用了武侠小说的基本逻辑,主人公出现在各种危难时刻,解救弱小者,仿佛是一个仗义疏财、路见不平的都市侠...[详细]
巧克力阿华甜《泄洪》:以戏谑消解困境
时至今日,打破唯主角论与配角工具化塑造的陈规,关注“炮灰配角”们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的小说已经并不鲜见,甚至逐渐有着“屠龙者终成恶龙”的“套路化”趋势。无论是...[详细]
“小说理论”共同体中的“小说家言”
我对小说理论的坚信和怀疑,是从自己写作小说开始的。在读了《巴黎评论·作家访谈》之后,我的这种感觉再次萌生。深感不安的是,我曾经长期做文学批...[详细]
用“深描”的手法,探究中国当代小说理论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 周新民 著 人民出版社周新民教授的《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一部由国家社科基金支...[详细]
鲁侠客:桃花的隐喻暨精神返乡的诗性讴歌
1 庄公子原发在《人民文学》的散文《桃花马上三千里》获得了2022年度丁玲文学奖散文类新锐奖。恰好近期收到她的作品,得以窥其全貌。 这篇一万...[详细]
类型小说是网络文学的主潮
2020年11月,邵燕君首倡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应该定在金庸客栈①,因起源问题干系重大,后引发一系列争论,也取得相当进展。与论者虽对具体的起点发生在何时何处各执己见...[详细]
我读的第一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是千百个掀天巨浪,而读者就浮在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上。一个巨浪打过来,可以令读者沉下数十百丈,再一个巨浪掀起,又可以将读者抬高数十百丈在看《天龙八部...[详细]
金庸小说经典语录
金庸以15部小说构建的武侠世界,影响了几代中国青年。而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不乏经典语句,用以抒发主人公的快意恩仇。句句精辟、字字千金,长久萦绕在读者心中。...[详细]
论《葵花宝典》与《辟邪剑法》
《葵花宝典》与《辟邪剑法》是天下无敌的最高武学典籍。...[详细]
金庸小说中的八大经典战役回顾
金庸小说中的八大经典战役回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