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挽歌——金庸小说对传统“侠客”意象的消解
三、侠之疑
随着金庸写作一步步逼近现实,金庸早期极力维系的英雄神话也濒临破灭的边缘,他本人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这个时期的作品出场人物性格复杂,正邪的界限渐渐湮没,传统的“侠客”意象也渐渐模糊。 在这种怀疑的痛苦中──旷世大侠萧峰出场了。作为金庸理想中最完美的英雄,萧峰具备了一切英雄所可能具备的全部素质。他睥睨天下,目无余子的人格魅力,英雄豪情让人心折。萧峰不幸生于英雄末世,正处在怀疑困惑中的金庸不愿意也不可能再把他推上一个虚幻的英雄宝座。萧峰存在全部价值就在于一个英雄走向毁灭的全部的悲剧性启示。不同于金庸前期创作中英雄们建功立德的行动路线,萧峰所有的行动就是为了揭示出自己的身世之谜。萧峰矢志以求的真相就是,他确实是一名被汉人收养的契丹人,因而他所有的亲人、朋友都成为他的敌人,在汉、契丹的冲突中,他无法找到自己的立场。萧峰的传统大侠人格受到严峻考验,金庸前期创作中极力张扬的民族意识、英雄道义也已是危机四伏。 直到走出了传统英雄道义、英雄伦理的阴影,萧峰才真正表现出他的英雄气质。“萧峰从个人的不幸走向对人类所有罪恶、仇恨的同情和悲悯。”
最后,萧峰出于对汉人、契丹人“杀来杀去,不知何日方了”的恐惧,为“宋、辽两国千百万生灵着想”,阵前胁迫辽主,在宋军和契丹人宣称百年和好之后悲壮自尽。萧峰最后已超越了个人私仇和狭隘的民族观,走到了一个英雄所能走到的最高峰,但仍不可避免地死于“以下犯上无颜立足于天地之间”的正统之手。同样处于文化困境中的金庸已经无力续写英雄神话,无法为绝望中的萧峰指点迷津,于是巨星陨落般的英雄之死成为唯一的选择。 对整个传统文化的怀疑乃至否定已成为金庸进行武侠小说创作的巨大障碍,他无法绕过这一障碍心安理得地继续他的英雄演义。
随之而来的《笑傲江湖》中,主人公令狐冲已被置于江湖世界的腥风血雨中,彻底放弃了建功立业的传统大侠成长道路。这不仅仅是源于金庸对传统“侠客”人格的失望,更表现出他试图以现代意识来修改传统模式的努力。作为一名“大侠”,令狐冲第一次强调了个体存在的意义,关心的不再是伦理道德和政治权力,而是个体存在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随着江湖世界的阴暗日渐浓厚,令狐冲思想中入世和出世两种对立的倾向此消彼长,令狐冲归隐的迹象已是越来越明显。尽管令狐冲在归隐的同时获得了爱情,但这温馨的一笔丝毫无助于削弱整部作品的沉重和苍凉,面对滔天的浊浪,令狐冲也只是独善其身而已。 (编辑:moyuzhai)
流浪的江湖侠客
《我曾是一名饲养员》中所有故事的本质都挪用了武侠小说的基本逻辑,主人公出现在各种危难时刻,解救弱小者,仿佛是一个仗义疏财、路见不平的都市侠...[详细]
巧克力阿华甜《泄洪》:以戏谑消解困境
时至今日,打破唯主角论与配角工具化塑造的陈规,关注“炮灰配角”们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的小说已经并不鲜见,甚至逐渐有着“屠龙者终成恶龙”的“套路化”趋势。无论是...[详细]
“小说理论”共同体中的“小说家言”
我对小说理论的坚信和怀疑,是从自己写作小说开始的。在读了《巴黎评论·作家访谈》之后,我的这种感觉再次萌生。深感不安的是,我曾经长期做文学批...[详细]
用“深描”的手法,探究中国当代小说理论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 周新民 著 人民出版社周新民教授的《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一部由国家社科基金支...[详细]
鲁侠客:桃花的隐喻暨精神返乡的诗性讴歌
1 庄公子原发在《人民文学》的散文《桃花马上三千里》获得了2022年度丁玲文学奖散文类新锐奖。恰好近期收到她的作品,得以窥其全貌。 这篇一万...[详细]
类型小说是网络文学的主潮
2020年11月,邵燕君首倡中国网络文学的起始点应该定在金庸客栈①,因起源问题干系重大,后引发一系列争论,也取得相当进展。与论者虽对具体的起点发生在何时何处各执己见...[详细]
我读的第一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是千百个掀天巨浪,而读者就浮在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上。一个巨浪打过来,可以令读者沉下数十百丈,再一个巨浪掀起,又可以将读者抬高数十百丈在看《天龙八部...[详细]
金庸小说经典语录
金庸以15部小说构建的武侠世界,影响了几代中国青年。而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不乏经典语句,用以抒发主人公的快意恩仇。句句精辟、字字千金,长久萦绕在读者心中。...[详细]
论《葵花宝典》与《辟邪剑法》
《葵花宝典》与《辟邪剑法》是天下无敌的最高武学典籍。...[详细]
金庸小说中的八大经典战役回顾
金庸小说中的八大经典战役回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