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陈谨之长篇报告文学
由济南回到家乡莱州的第二天,便收到了陈谨之兄由东营寄来的长篇报告文学《鲁声玉振——吕剧的百年传奇与咏叹》,遂迫不及待地阅读,竟然一时放不下了。
实际上,我等待这本书已经很久,这是因为,曾在吕剧团宿舍生活了多年,我熟悉《鲁声玉振》中的许多人物,他们是我的伯伯、叔叔和阿姨。四十多年后,他们出现在书中,也再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与吕剧有缘,其独特而优美的旋律已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际,犹如那余音绕梁。现在,陈谨之的《鲁声玉振》又将我带入了吕剧纷繁的过去与困顿的现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又深谋远虑地道出了吕剧的明天。
众所周知,吕剧是山东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剧种,爱她就像是深深地爱着自家的孩子。毋庸置疑,吕剧是最能代表山东风格与地方特色的剧种。齐鲁文化浩瀚而璀璨,吕剧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问世百余年的吕剧历经坎坷,兴衰交替,史料匮乏,许多老艺人已经作古,成为绝唱。所以,陈谨之的创作过程当是举步维艰,难上加难。读罢《鲁声玉振》,我不由得发现,陈谨之是一位执著而用心创作的作家,令人肃然起敬。
历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不能被世人忘记的,需要作家来客观地记述,真实地诉说。光阴是无情的,否则,一段段历史都将被埋进时间的尘埃。通读《鲁声玉振》,我发现,这是一部吕剧的诞生记与发展史。百余年来,吕剧的兴盛与衰落委实艰难曲折,令人动容。
真实性是报告文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而吕剧作为一种戏剧形式,最早发源于哪里,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吕剧的追本溯源,去伪存真,这些年来,陈谨之车马劳顿,不辞辛苦,频频往返于东营与济南,深深地扎根于乡野与民间。挖掘史料,走访寻迹,他着力探求吕剧的起源,追寻老艺人的踪影,掌握了大量殷实的一手资料,为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时候,陈谨之俨然成为一位治学严谨而一丝不苟的考古学家,他以观察者、探索者与思考者的身份,实事求是地刨根问底,讲求人证与物证,使得百年吕剧的来龙去脉终见正章,如同拨开乌云见太阳。
毫无疑问,《鲁声玉振》又是一部为吕剧艺术家们树碑立传之书。
自上世纪初叶,一代又一代吕剧艺术家们百折不挠的坚守与持之以恒的奉献,感动了陈谨之,也感动了读者。在《鲁声玉振》一书中,《李二嫂改嫁》《小姑贤》《借年》《逼婚记》《姊妹易嫁》等观众耳熟能详的优秀剧目的诞生过程一一详尽地呈现,其幕后故事鲜活而真实,引人入胜。于是,刘梅村、张斌、高洁、于廷臣、翟剑萍、方肇瑞、毕芾村、纪根银、袁来新、李渔等众多的编剧与音乐创始人等幕后英雄鲜亮登场,找回了他们应有的位置。吕剧名角辈出,各领风骚,舞台形象已是深入观众的心。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时克远、张翠霞、李同庆、张艳芳、董砚萍、张万真、钱玉玲、沈涛等表演艺术家们也先后粉墨登场,再次以文字与图片的形式出现在观众们面前。
《鲁声玉振》告诉我们的是,无论是幕后英雄还是台上名角都是吕剧诞生与发展的有功之臣,没有他们的无私付出,便不会有今天的吕剧,历史应当永远铭记他们。
年代是那么久远,往事已是模糊不清,犹如水中探月,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即。但是,《鲁声玉振》一书中的细节与情节又是那么真实与生动,故事与人均恍若昨日。我掩卷而思,心绪难平,《鲁声玉振》让我夜不能寐,似乎有一条神秘的丝线将我与书中的人和事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这条线无形亦有形,那便是此书的真实性与文学性。
报告文学,既是报告,更是文学,从事报告文学创作考验着一个作家的叙事能力和文学水准。令人惊喜的是,陈谨之两者兼备,相得益彰,从而以生动的叙事与浓烈的情感以及深邃的思考,唤醒并激活了那一段段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事件与人物。让时光倒流,挖掘被掩埋在漫漫岁月里尘封多年的珍贵记忆,陈谨之操翰成章,妙笔生花,使《鲁声玉振》成为一部难得的佳作。
《鲁声玉振》语言精练而激昂,精妙的叙述富有栩栩如生的画面感,通过事件的真实呈现,读来让人浮想联翩,就像身临其境。时间与地点,场景与人物,精彩而准确的描写让读者跨越时空,身不由己地步入历史的剧场。在亦真亦幻的聚光灯下,他们端坐在观众席,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了解或重温那一段段动人心魄的真实故事,并感同身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与认同。
《鲁声玉振》着重塑造人物,是吕剧艺术家形象惟妙惟肖的群像浮雕。陈谨之对人物性格的精准把握,使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与写事件的明快语速不同,在写人物的时候,他以娓娓道来的平缓语调,仿佛在温情地向读者讲述着亲切的身边人,使得人物形象丰满立体,真实可信。
落笔行文时驰时缓,如行云流水,恰到好处,有着强烈的节奏感,陈谨之就这么用丰沛的故事与鲜活的人物串联起一部20余万言的《鲁声玉振》。
历史浩荡,不曾割裂,优秀文化需要传承。陈谨之以文化人的行为自觉与作家的历史责任感,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弘扬齐鲁文化的重任。他殚精竭虑,饱含深情,以优美文字将吕剧的前生今世详尽地记录下来,让历史变为永恒。
讲述山东故事,歌咏齐鲁文化,为吕剧的振兴鼓与呼,或许便是《鲁声玉振》的价值所在。作家陈谨之敢为人先,为吕剧代言,自然是功莫大焉。
(编辑:moyuzhai)古岳长篇报告文学《杰桑·索南达杰》
从1994年1月得到索南达杰死讯那天始,到长篇报告文学《杰桑·索南达杰》在《中国作家·纪实版》2022年第4期刊登并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家古岳用了28年。他对于杰...[详细]
长篇报告文学《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
关键词:张桂梅 陈洪金创作长篇报告文学《张桂梅和她的孩子们》,整个过程我算得上是最好的见证者。作为同事和文友,我跟他朝夕相处,经常在工作中交...[详细]
丁晓平长篇报告文学《红船启航》
丁晓平以巨大的热情、翔实的史料和扎实的采访,浓墨重彩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让我们得以从文学的视角,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黑暗的旧中国破茧而出的苦难经历...[详细]
茶叶深文化 民生大主题——读徐春林长篇报告文学《
关键词:《中国宁红》 徐春林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宁红》以江西修水县宁红工夫茶的百年历史为线索,用心挖掘宁红茶深刻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国运...[详细]
长篇报告文学《天晓——1921》:天晓之际的建党诗篇
关键词:报告文学 党史 于举国上下纪念建党百年之际,万卷出版公司隆重推出作家徐剑的新著《天晓——1921》。这是一部全面详尽叙述中国共产党孕...[详细]
长篇报告文学《天下无孤》——心灵的跋涉 时代的画
心灵的跋涉 时代的画卷 简评张一涵长篇报告文学《天下无孤》 夜深人不寐,胸中起波澜。2021年“五一劳动节”之际,我刚刚从福建宁德也就是人们...[详细]
张立国:读唐明华的长篇报告文学《大风歌》
又见八十年代报告文学的雄风——读唐明华的长篇报告文学《大风歌》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京召开了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没出一个月唐明华的长篇报...[详细]
张克奇:读李庆锋长篇报告文学《琴弦上的歌》——长歌一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物造化。有的却着实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就像古朴的鄌郚与高雅的乐器。作为因为行政区域变更而摇身变成的新鄌郚人,我之前对鄌郚只知其名...[详细]
何建明:读杨义堂长篇报告文学新作《千古家训》
九死一生留家训 矢志不渝盼复兴 ——读杨义堂长篇报告文学新作《千古家训》何建明 在当代中国作家当中,山东作家杨义堂应该是善写历史题材而且...[详细]
张立国:读齐欣长篇报告文学《泰山脊梁》所想到的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读齐欣长篇报告文学《泰山脊梁》所想到的张立国 拿到齐欣的长篇报告文学《泰山脊梁》竟难释卷,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并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