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张立国:读齐欣长篇报告文学《泰山脊梁》所想到的

发布时间:2021-09-08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读齐欣长篇报告文学《泰山脊梁》所想到的

张立国

 

  拿到齐欣的长篇报告文学《泰山脊梁》竟难释卷,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并几次为之动容落泪。此作何以产生如此大的艺术魅力?令人不能不掩卷沉思。

  现在都喊“讲好中国故事”,但没有一篇文章详细论述究竟应该怎么讲好中国故事。讲故事自然就是叙事性写作,记叙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原因、结果。在报告文学创作中,无论是全景观式报告文学、集合式报告文学、历史反思型报告文学,还是记人记事报告文学,这六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或者说必须是清楚、明白、准确的。记叙不一定非讲故事,但讲故事却是记叙中最能吸引人的部分。讲好中国故事不言而喻包括两种故事:虚构的故事和非虚构的故事。但无论是虚构的还是非虚构的故事,都必须遵循故事的逻辑,要有铺垫、发生、发展、高潮、延伸、结束,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故事。一个精彩动人的故事,一段荡气回肠的情节,是作品吸引人的关键所在。而现在受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化观念的影响,故事和情节遭受了贬抑和瓦解。故事仅仅成为素材的总和,情节诉诸话语组织,细节被冷落或消失,文本变成了非故事性的叙事。今天要回归故事,要讲好中国故事,一般认为虚构的故事比较好写,时空穿越、阴差阳错、巧遇仙人、跌入深渊、死里逃生、峰回路转、山洞窃宝、突获秘籍、半人半仙、神鬼博弈、光怪陆离。虽能给人以现实欲望的代偿性满足,但要写好也并不容易,看似天上地下随意挥洒,却很难写出《西游记》《聊斋志异》《水浒传》似的中国故事。因为虚构的文本内部因果关系是需要强大的社会历史结构来支撑的,人物性格特征与社会关系结构是无缝对接的,弄不好,就不是“中国故事”而是“无聊戏说”。非虚构的真实故事,受事实本身的制约,就更难写了。生活本身有戏剧性、传奇性,作者有没有穿透生活表象的洞见,能不能挖掘到要点、看点、泪点,这是问题的关键。大家都知道报告文学是走出来的,但很少有人知道,更少有人懂得,这个“走”是走三步,退两步的走,是不停地回头看,是不断地反思,是“走”后的再三琢磨。然后才是精心构思,布局谋篇,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报告文学写作也是需要灵气的,只会记流水账的人成不了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

  齐欣的长篇报告文学《泰山脊梁》何以能够产生让人爱不释手、热泪盈眶的艺术魅力?在人们对高大上的颂歌体报告文学普遍产生审美疲劳、缺少阅读热情的当下,《泰山脊梁》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感动读者的?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进入作品,探究其成功的奥秘。

  一、选材精当,紧扣主旋律

  作为全国劳模苏庆亮的事迹很多,作家从什么角度出发?选取什么材料进行创作?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苏庆亮带领大家封山育林、绿化荒山,建苗圃、建茶园、建免烧砖厂、建农广校、建培训中心、发展旅游……每一件事都有故事,都可以写一篇生动的报道。但作者只选取了植树造林、建苗圃、建茶园、发展旅游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建南山蓄水池、修路架桥等主要事件,这就突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主题,也就使作品紧紧扣住了主旋律。现在,好多作者甚至作家,没分清主导意识、主流意识、非主流意识以及主旋律的概念与定义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把握不住主旋律,塑造不出体现主旋律的典型,结果是好人好事写了一大堆,读者不满意,官方也不喜欢,姥姥不喜、舅舅不爱。而《泰山脊梁》却是喜人的成功的典型的主旋律之作。

  二、人性关爱,至善至诚

  苏庆亮在作者笔下不是一位脱离人间烟火的高大上的英雄,对老人、对孩子、对每一位村民,以及对每一位反对过自己的人都以最大的善意给予关爱。这种关爱是以付出为前提的,具有较高的难度;这种爱是以善良与悲悯为人性基础的,是人性大美的体现。因此,苏庆亮的爱也就有了深度和强度。在他的人生实践中,人性、人情贯穿始终。对生命的尊重与钟爱;对物质世界的热爱与喜悦;对自然的钟情与敬慕;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既充满了人性与人情,又是对人性、人情的升华。“仁而爱人”是其一切言行的旨归。他的去世之所以震撼人心,惊天地、泣鬼神,是他始终充满亲情、乡情、人情、人性的宽厚仁心,至善至诚的品质深深触动了每一位与他接触过的人,是他善良深厚的人性感动了所有的人。这也恰恰是作品打动人、震撼人的地方。作者的功劳在于抓住了这些感人的细节,并成功地把它描摹出来,使读者的心为之颤抖。这使我想到,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航母的诞生、南海填岛……曾让我激动欢呼、兴奋不已。这些震撼人心的丰功伟绩,让每一位中国人扬眉吐气,在心灵深处更多的是兴奋与自豪。但在人性人情层面,深深打动我心灵的却是温家宝在汶川地震灾区的言行,是习近平自费接梁家河农民去福建治病的友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需要众人参与,众人协助,而赢得人心依据的是至情、至性、至仁、至德。丰功伟绩与人性人情相统一,才是至情至性的真英雄、大英雄。这也是历朝历代中国人喜欢关羽、岳飞和梁山好汉的原因。

  三、多舛命运,牵动人心

  《泰山脊梁》的最大成功在于牢牢把握主人公命运,让人物命运牵动人心,使人落泪。

  八十年代报告文学的典范之作如《哥德巴赫猜想》《生当做人杰》《大雁情》《痴情》《关东奇人传》《人生环形道》《将军的泪》《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等均是写人物命运而引起读者的心灵震颤与泪奔,从而成为传世佳作。九十年代引人关注的《母亲》《敦煌之恋》《无极之路》《开国将军轶事》《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法撼汾西》《天网》《美丽与悲怆》同样是抓住人物命运,起伏跌宕的人生扣人心弦。进入新世纪,由于社会现实的变迁,报告文学承受着来自左右和世俗的各种压力,报告文学为求生存与发展,只能追求内涵的发展,追求内生的艺术动力,也就是现在的报告文学作家普遍在追求内生的艺术魅力,追求审美性。《束星北档案》《天使在作战》《木棉花开》《寻找巴金的黛丽》《生命的呐喊》《中国农民书》《大器晚成》《最好的时代》《我的爷爷是英雄》《最后的大师》《文妖与先知》等,作者更多追求的是以人物命运制胜,哪怕是短篇报告文学如《懒汉治村》《驯虫记》《老汤》也是以写人物命运胜出一筹。

  泰安写苏庆亮的文章已有多篇,我为什么独独看重齐欣的《泰山脊梁》?要想写好中国故事,就必须写出故事性。正因为齐欣抓住了写人性、写人情、写人物命运这一关键技巧。以人物命运为主线,“归去来兮”、“二次选择”、“三次选择”、“家庭之殇”、“菠菜风波”、“花圈事件”、“集体上访”“二次上访”等一系列事件,让苏庆亮的命运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人读之欲罢不能。我们传统的写作是写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人与自然的斗争……总之是在斗争中写人,而齐欣是写人性,写人情,写人物命运,并做到了章章有伏笔,节节设悬念,更重要的是在“两难选择”中写人,这就更多地显现出了人格化的人性与人情。

  面对现代、后现代的解构,报告文学必须重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实的变化急激迅捷,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期间的丰富复杂多质,甚至它内置的某种传奇性,已经超出一般的小说家虚构想象的可能。这确实是一个报告文学和报告文学作家可以大有作为的最好时代。”[1]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生活日新月异,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多少中国人活出了精彩人生。只要我们挖掘出新闻背后的故事,挖掘出生活的细节,深化文本的故事性建构,给人物以足够的生长发展空间,写出由丑小鸭变白天鹅、由小蚂蚁变大象的人生传奇,中国会有多少精彩感人的报告文学!只可惜现在罗列先进事迹的作品太多,写人生传奇命运的太少,致使报告文学庸俗化为“光荣榜”、流水账,甚至成为虚假广告。

  四、人间烟火气,浓郁乡土味

  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用阿来的话说:“文学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语言,第一百零一还是语言。”齐欣不以华美的辞藻显人,而是让质朴的语言与民生情怀、乡言乡情水乳交融。他基本采用的是小说的结构,小说的语言。其结构容量大,刻画细致,能引人入胜。其语言基本是白描性语言,克制而有味道,语言有张力,让人耐读。齐欣之所以能以朴实的语言写活一位农民英雄,这里存在一个主人公与作者同化的过程,没有深切的农村经历,很难设身处地的想:我若是苏庆亮会怎样说、怎样做。我猜想齐欣可能是出生在农村,来自农村,对农村农民有深刻地了解,所以才能选准那些感人的细节,才能写得那么入情入理,深刻细致,才能形成独特的充满人间烟火气、乡土味的泰安作家独有的风格。

  说其有人间烟火气,是指作品中的所有细节。如苏庆亮的恋爱是那么质朴实在;女儿出生产房中的生活情趣;烧柴禾垛、送花圈的农民报复手段;三睡窝棚的孤独与寒冷;守灵发丧以及书中所有的场景描写,让凡是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能体会到那浓浓的人间烟火气。用现在的话说,作品使苏庆亮这一英雄人物接了地气,是生活在世俗世界里的民间英雄、平凡英雄。

  作者在普通话书面语创作中,揉进了大量的方言土语,“大大,想和你说个事儿。”“怕你陷进去鼓拽不动,”“小子,是你大大的种。”“在村里简直就是个茬子头。”“你这孩子也忒武怔了。”“光担好,不担孬。”……大量方言土语的运用,使浓烈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我粗略查了一下,书中使用歇后语大约在12条以上,而且均是山东乡间常用的歇后语,方言与歇后语共同构成了文章的语言特色,这就形成了作品独具的艺术特色:人间烟火气与浓郁的乡土气息。

  没有批判就没有报告文学,《泰山脊梁》是讴歌英雄,追思英烈之作。此类作品不可能有强烈的批判性,但齐欣没有忘记报告文学的特征,作品撬动板结的现实表面,质疑我们习焉不察的生活,对传统观念、落后意识、小农思想、民粹主义、腐败现象都有议论和批评,顾及了正反合的辩证统一。

  报告文学作家的艺术感受力与小说家的艺术感受力是不同的,小说家需要的是创作灵感,是与常人不同的对事物的敏感性,而报告文学作家的艺术感受力是发现常人发现不了的细节,特别是感人的细节。是通过细节组成情节,再通过情节上升为理性思维,寻找出事物、人物与现实之间的逻辑关系,彰显逻辑力量,寻找逻辑真理。齐欣通过上述艺术手段为我们揭示了苏庆亮的本质特征:至善至诚、无私无畏、恤民情民瘼、百姓为心、为生民立命的悲悯情怀;坚忍不拔、抓铁有痕、勇于攀登、永不停歇的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严于律己、勇于担当、不讲条件、无私奉献、服从组织决定、自觉自愿坚持党性原则的真正共产党人的品格。正是这些本质特征,造就了平凡而伟大的英雄。英雄诞生在泰山,英雄与泰山同在。同样,泰山人民也是英雄的人民,挑山工精神必将发扬光大,所以此文的题目只能借用杜甫之言“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质量往往取决于这个民族、这个时代的审美意愿、审美趋向和审美水平。愿大家能喜欢《泰山脊梁》并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美、人格的美、人性的美。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