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在战国的雪:论林鹏历史小说《咸阳宫》
本文节选自《落在战国的雪》第三章:衡情推理:《咸阳宫》历史推断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张勇耀,1972年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1996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女作家协会理事。出版有散文集《会唱歌的蝴蝶》、散文小说合集《风中飘过村口的影子》。编著有《神话中国》《网络安全教育读本》《出自四书五经的成语》等。现供职于《名作欣赏》杂志社。
历史推断三:李斯《谏逐客书》作用没那么大
林先生在《咸阳宫》中,用历史小说的方式,对李斯《谏逐客书》这一人人皆知的历史事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推断,找出了历史文献记载处的空白,提出了被历代研究者们陈陈相因的所谓“定论”中存在的疑点,并以自己的历史推断重新矫枉过正,得出更加合理的结论,这本身就是历史研究、学术研究中的一项重大贡献。引用唐浩明的话来说,这些观点,“对历史研究者来说,可接受,可不接受,但对于一个历史小说的创作者而言,我觉得是可以而且应该采纳的。通过衡情推理的功夫,可以创造出一个有着艺术真实的历史人物的文学形象来,它甚至可以超越历史的真实。而这,正是作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唐浩明《历史人物的文学形象塑造》,《文学评论》1995年第6期)
关于李斯《谏逐客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书曰……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仔细比对会发现,两篇文章所写的逐客的理由还不一样,前者颁布逐客令是因为吕不韦免相,需要驱逐以他的门客为代表的山东六国的客士;后者颁布逐客令是因为郑国修水渠“谋弱秦”的计策败露,引发了秦王政对客士的厌恶情绪,在秦宗室大臣的建议下颁布了逐客令。但客观地说,两种理由其实都是成立的,都可能成为秦王政颁布逐客令的理由,只不过到底哪件事是逐客的真正由头,《史记》里的描述出现了矛盾。未知是太史公之误,还是又经过了后人的修改。
秦王政下令逐客,李斯写了《谏逐客书》,于是秦王政收回了逐客令;因为秦王政从谏如流,秦国变得强大,李斯功不可没,成为丞相。似乎这一切都顺理成章,因为《史记》中是这样说的,千百年来人们也是这样流传的,历史学家和学者们对此也深信不疑,很少有人就此提出疑问。而林先生读书读到此处,却发现了其中的大问题。
第一,是秦王政和李斯这两个人的性格。秦王政这个人,属于那种很刚愎自用的人,很少能听得进大臣的意见;而李斯这个人,又是有着极端利己主义的投机分子,对他认为有用的权势阶层一惯阿谀奉承,哪怕对于嫪毐这样的人,他也从不敢得罪,为保自身而言听计从。林先生在随笔《秦始皇杂记》中如此判断这件事:“李斯没有这么大的面子,这其中肯定有非止逐不可以原因。史书未载,后人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秦始皇一辈子刚愎自用,只有客观一次从谏如流。李斯一辈子先意承志,阿附取容,只有这么一次谏诤的壮举。他们二人各干了一件本不属于他们的事情。”
第二,仔细阅读李斯的《谏逐客书》,会发现李斯并不是反对“逐客”这件事,他反对的是“一切逐客”,也即不分忠奸贤愚,一并逐之。林先生在《咸阳宫》第三十三章《李斯的性格》中写道:“如果仔细一读,就可以发现李斯并不反对逐客,只是不赞成不分好坏一律逐之的做法。这同秦国的贵族们,所谓‘宗室大臣们’的想法,颇有相通之处。秦国贵族们并不反对享用外国的珍奇异宝,这个道理不用同他们讲,他们也知道。秦国贵族们也不反对使用六国尤其是三晋的才人学士。”“所以他不反对逐客,只是不赞成‘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做法。”也就是说,李斯的真正目的,是希望秦王政辨别之后再行逐客。
林先生的判断是否正确?我们来看看《谏逐客书》的写作思路。李斯先说了在秦国历史上客士曾起过的巨大作用,穆公求士,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昭王得范睢,“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接着列举了与秦王生活密切的各种珠玉玩好、后宫美人,说明这些都非秦本地所产;再接下来,李斯以音乐作比,指出秦王如今的政策的不当之处;最后,李斯用一段排比句,说明了“一切逐客”的危害: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者,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够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愿忠者众”,道出了李斯上谏的真情:他就是这样的“愿忠者”,逐去这样的“愿忠者”,是秦国的巨大损失,而且也使其他的“愿忠者”裹足不敢入秦,可谓影响很坏。显然,他是希望秦王政有区别地逐客,该逐的逐,应留的一定要留。然而令李斯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秦王政竟然很快下令收回了逐客令,并且是停止了“一切逐客”,连那些“不忠者”或者说别有用心的间谍都留下了,这不是太过了吗?秦王政这算是接受李斯的建议了吗?他到底看没看过《谏逐客书》?
第三,秦王政为什么下令停止逐客?林先生推断,真实的原因,应该是秦王政看到了下面递上来的逐客的名单。作者在小说第三十三章《李斯的性格》中写道:“秦王政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秦国贵族的代言人茅焦。”茅焦是齐国人,逐客令是在他建议下发布的,显然他自己也不怕被逐,或者说他就是想趁乱在秦国找到他要找的人之后,再借着这个逐客令的“东风”撤回齐国。然而因为他在秦国“功劳”太大,太过“忠心”,不小心就成了秦国贵族的代言人,成了太后的“颍考叔”,成了秦王政的太傅,莫说太后舍不得逐他,就是秦王政也舍不得逐他。
当然茅焦还不是逐客最重要的阻力,名单上还有更不能逐的人,那就是蒙氏家族。还是在《李斯的性格》这一章,樊于期报告:“蒙毅正在收拾行装。”蒙毅是蒙骜的孙子,蒙武的儿子,蒙恬的兄弟,当时正受着秦王政的重用,《史记·蒙恬传》说他“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他的祖父蒙骜本是齐国人,“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在昭王时投奔秦国,历仕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在秦王政亲政前两年,也即公元前240年才去世。蒙骜曾数次率军出征,屡立战功,“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可以说,蒙骜是秦国的重要将领,曾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定的基础。尽管他的儿子蒙武生于齐国长于秦国,他的孙子蒙恬和蒙毅都是生于秦国,但他们无疑都是秦国的栋梁之臣,他们算不算客籍?《咸阳宫》中林先生如此提问:“如果出生在咸阳的就不算客籍,那么,许多人家就是只驱逐老子,不驱逐儿子,这就是在当时的,也就是秦王政的难处。”这个推断,“衡情推理”,可以说是完全合理的。林先生进一步写到,逐客令下达的时候,蒙氏父子正处于这样的重要位置:
在秦王政的心目中,最严重的危机是长安君成蟜的判乱,河东的战争正在激烈地进行。在西面抵抗成蟜的是蒙恬,在东面,带领导大军驻在东郡的是他老子蒙武。目前蒙武具有无可比拟的战略意义。他用大军压境的形势造成秦国外交上的胜利,迫使齐国和赵国绝交,从而使赵国不敢出兵支持成蟜。如果咸阳在这个时候下令驱逐他的老婆孩子和老母亲,他就不可能再执行他的任务,不再威胁邯郸,甚至有可能同赵国一起支持成蟜。如果蒙武支持成蟜,他儿子蒙恬绝不会同自己的老子作战,那时候,蒙恬就是成蟜的开路先锋。这太可怕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秦王政坚持逐客,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秦王政面临的将是灭顶之灾。秦王政再傻再笨,也不至于不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秦王政是否认真读过《谏逐客书》,是否认真思考过李斯并不反对“一切逐客”的深层意思,值得怀疑;秦王政是否因为李斯的一篇《谏逐客书》就收回逐客令,也值得怀疑。林先生在《咸阳宫》中推测的原因是:正在秦王政为自己的错误懊恼不已的时候,丞相王绾呈进一册竹简,这就是李斯的上书《谏逐客书》。
当秦王政读到“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拍案叫道:“对呀!对呀!”秦王政完全能够充分理解李斯的话。那话的实际含义就是:“如果吕不韦有什么阴谋或不轨,可以下令驱逐吕不韦及其一伙,为什么要驱逐我李斯呢?”
秦王政完全明白李斯的自私目的,但还是把它当作“顺手人情”,“接到李斯的上书,立刻就废除了逐客令”。可以说,李斯的上书正好给了秦王政一个借驴下坡的机会。至于《史记》中说的“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显然是夸大了《谏逐客书》的作用,夸大了李斯的贡献,也夸大了秦王政的君王品质。
事实上,秦王政虽然取消了逐客令,但逐客一直在进行。吕不韦死后窃葬,他的门客全部被逐。《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十二年,文信侯不韦死,窃葬。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秋,复嫪毐舍人迁蜀者。”“嫪毐舍人迁蜀者”最后都被召回来了,可吕不韦的门客们,再也没有被召回。林先生认为,秦国的发展靠客士,但要改为依靠宗室大臣,这也正是秦国最终“逐客而亡”的道理。
(编辑:moyuzhai)一次打破文学边界的尝试
《小说评论》既是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载体,也是透视当代文学批评构建的一个标本。开设“三栖专栏”,不失为一次打通文学边界的尝试,一种学术批评视野下对文学现象的观...[详细]
《淮商传奇》(长篇历史小说)
长篇历史小说《淮商传奇》 姚风明 著 一、基本信息 定价:48.00元 ISBN:978-7-5630-5022-2 出版:河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9月 二、内...[详细]
刘仁前的时间魔方——读刘仁前的中篇小说集《香河四重
刘仁前是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健将之一,2019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香河纪事》,此前曾出版长篇小说“香河三部曲”(《香河》《浮城》《残月》),今年又出版了中篇小说集《香...[详细]
王万顺:评长篇历史小说《戊戌变法》
摘 要:长篇历史小说《戊戌变法》是一部以史实为基础,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高度融合的作品。小说借用了传统章回体小说的元素,结合现代小说叙事手法,具有清晰的历时...[详细]
廉晓蕾:读柏祥伟长篇历史小说《仲子路》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的故事——读柏祥伟长篇历史小说《仲子路》 廉晓蕾 当一部小说融合了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带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万丈...[详细]
推理小说评论谈
一
相信有不少推理小说爱好者都会在看完某部作品后大为惊叹或者是大感愤怒,他们通常都会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看完书后所萌发的想法,然后经过细微的整理,将这些...[详细]
贾松禅 长篇历史小说《大汉将军李广》
长篇历史小说《大汉将军李广》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发行的重点精品图书。《凤凰周刊》主编师永刚倾力推荐。茅盾文学奖终身评委李星倾情作序。...[详细]
林仑长篇历史小说《苏武牧羊》出版发行
日前,陕西省重大文学创作出版工程项目——长篇历史小说《苏武牧羊》由太白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新华书店发行。 《苏武牧羊》是陕西省委宣传部“丝...[详细]
“穿越救亡流”与“历史研究范”
在最早的历史穿越小说中,历史是一个单纯为抚慰个人的历史和现实创伤经验而营造的疗伤空间。这种主体的自我安慰不可自拔,至今仍是所有的历史穿越小说都必须遵循的铁...[详细]
关于长篇历史小说《西藏的战争》的对话
《西藏的战争》是否能够承载人类丢弃对抗、走向融洽的理想?那么多生命一一离去,如同掉落地面的果实。英国人的枪炮响过之后,西藏还是原来的西藏,经幡坚顽地飘扬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