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如何认识“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2010-06-13 来源于: 作者: 李麦 点击数: 190次

  中国当代文学为何总是遭受各种非议?又该如何对它进行评价?近期《文艺争鸣》上,评论家南帆以“我们这一代的表述”为题,阐述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价值评估正从学术领域向大众传媒转移

  在文章中,南帆首先分析了当代文学遭受非议的原因。他说:“每隔一段时间,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评估就会周期性地成为舆论的焦点。多年以来,贬抑之声总是占据了上风。群殴中国当代文学是一件轻松而解气的活计,谁都有资格顺手掴一巴掌。”在他看来,非议中国古典文学或者西方文学,必要的学识令人气馁。而当代文学不存在准入门坎。只要读过《上海宝贝》、《驻京办主任》或者郭敬明,许多人就有胆量登台进行主题演讲。

  “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迂腐地与他们的观点斤斤计较。那些信口开河的激愤之言或者夸张之辞无非是制造某种文化氛围。”“抛出这种论断的意义更多是摆出一个激进的姿态,这似乎可以迅速地赢得大众传媒的青睐。”南帆表示,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评估正在从学术领域向大众传媒转移。哗众取宠,策划各种引人注目的事件,这些均是打动大众传媒的热点,略加渲染即可名利双收。文学排行榜显然属于这种企图的产物。“许多人如此爱好当代文学的等级鉴定,热心地断言当代文学比哪一个时期的文学高明或者低劣,这种兴趣的确令人费解。”

  他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文学与生活的横向关系远比文学之间的纵向比较迫切。“除了某些自欺式的虚荣,这种比较说明不了什么。所以,我宁愿为这种问题耗费精力:中国当代文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认识“当代”的特殊意义

  南帆在文章中强调,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我们必须意识到“当代”的特殊意义。“当代意味的是,我们生活的时代。”他说,无论文学还是别的什么,当代的许多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问题可能是我们的学术素材,同时,这些问题的结论往往超出学科框架而深刻地触及此刻的生活基础。研究一百年前的空气质量与研究现今的空气质量,后者的意义直达我们的日常环境。

  “中国当代文学如此引人注目,显然由于它在生活之中扮演的角色。可是,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真正分量?当代不仅意味了一个时间段落,而且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结构。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意识形态特征,文化氛围,这一切汇成了一个无可替代的场域。投入这个场域,我们就会有一种基本的感觉,通常不至于弄错或者混淆。这种感觉回旋于当代文学之中,如影随形。因此,进入文学即是体验当代,我们甚至在文学之中更强烈地意识到生活本身。”

  他提出,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是中国当代文学的脉络,这多少忽略了当代结构的坚固程度。当“中国立场”被设定为中国当代文学的考察视域时,我们没有理由用所谓的传统文化填充这个概念,甚至给文过饰非找到一个堂皇的名义。“在我看来,‘中国立场’的意义毋宁说在于指出,我们正置身于一段奇特的历史。”炽烈的革命渐渐退隐到幕后,我们所熟悉的左翼文化成了思想遗产。经济晋升为历史发展的头号主题,市场造就了新型的意识形态。

孜孜不倦地表述这一代人

  何为“中国立场”?南帆谈到,历史驶入一个陌生地带,各种传统的导航图陆续失效。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中国立场”首先表明了我们落入的环境:如此之多的问题必须重新解释、探索,思想、智慧、勇气和洞察力缺一不可。显然,中国当代文学加入了这方面的工作。这方面的工作包括总结历史,也包括参与未来的建构。当然,文学的建构不是提供面包、钢铁或者坦克,文学的擅长是改造我们的意识。这并非制造若干美感的波澜,提供几阵无厘头式的笑声,或者杜撰一个悬念丛生的故事。改造我们意识的意义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人——均有资格担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主人公。

  “总会有那么一天,中国当代文学成为过往的历史景象,供后人指指点点地参观、访问和研究。然而,至于在今天,论功行赏的时候还没有到来。授予哪一种功勋称号,金质奖章还是银质奖章,是否荣任经典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当前能不能命名为文学的最好时期,这些问题都不是当务之急,可以放心地抛给后人。现在,中国当代文学的首要事情仍然是,孜孜不倦地表述我们这一代人,紧张地与周围的历史举行全方位对话。”他说,一些作家才高八斗,时刻在策划扛鼎之作;另一些作家人微言轻,终其一生只能提供一些小摆设。“这又有什么关系?当代文学的正常生态即是鱼龙混杂。重要的是,我们始终与当代文学站在一起,呼吸这个时代的空气,共同承担自己的命运。在我看来,这即是‘当代’这个概念的真实意义。”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当代文学期刊与文体嬗变关系研究

    内容提要 文学期刊是当代文学史的侧影,文学期刊与文学文体的双向互动是推动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动力。文体策略是文学期刊办刊实践中的方向性问...[详细]

  • 诗学问题与当代文学的知识论

    在去年《当代文坛》的采访中,我说过:「“现代性”给予我们过多的期许之后——由于像鄂兰所指出的,现代人越来越无法控制自己创造的技术,无法应对我们行为的后果——从...[详细]

  • 作为当代文学的网络类型小说

    摘要:中国网络类型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当代性。网络类型小说的兴起是新的文学机制的产物,在传统类型小说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对人的尊重和对个人的...[详细]

  • 刘诗宇:当代文学中的经济问题

    DNA承载的遗传记忆可以追溯到数十亿年前,但每个人的经验记忆往往只有数十年之短。因此太阳之下并无新事,但对于个体来说,世界和人生永远有无数未...[详细]

  • 从散步的“资格”谈起 ——当代文学对城乡二元社会

    散步是极为常见的休闲方式,没有特定目的,随心所至,随意而止。然而散步其实也是有“资格”限制或者说有“阶级性”的。中国古代自不必说,散步是达官...[详细]

  • 当代文学“地方化”发展的“日照路径”探析

    新时代中国文化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传承文化根脉、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中国文化依然...[详细]

  • 写实·事件·超文化:关键词与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1976年,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的《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作为《文化与社会》的续编出版,很快成为文化研...[详细]

  • 当代文学灾难书写的生态内涵与美学意蕴——以阿来小说

    在中国文学史中,灾难书写有着悠久的传统,包括先秦时期《孟子·滕文公上》对大禹治水场面的描写,建安时期曹植的《说疫气》对瘟疫事件的记录以及杜...[详细]

  • 《香港当代文学精品·散文卷》:一树繁花正锦簇

    散文是一种具有源远流长的悠久传统的文学体裁,历经数千年中国文人的耕耘、发展而生生不息。在华厦林立、寸土尺金的香港,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散文...[详细]

  • 从文学性、网络性到经典性——网络文学选本编纂与当代

    网络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文学创作、阅读与传播面貌,为网络文学及网络文学选本的诞生提供了前提条件。中国网络文学的编选自2000年起,大致可分为三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