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白洋淀《新儿女英雄传》
孔厥、袁静合作的用章回体写抗战题材的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小说写成较晚,最先也是在报上连载。由于故事生动,人物相对集中,采用大众化的语言和形式,当时就引起过轰动。
《新儿女英雄传》以冀中白洋淀为背景,表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八年的英勇事迹。小说主要描写了人民群众抗日力量和日本侵略者、 地主、汉奸进行斗争的情景。
全书以牛大水、杨小梅的婚事为线索,通过他们的悲欢离合,既表现了抗战八年对敌斗争中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也表现了新的英雄人物的不断成长。共产党员黑老蔡虽然不是贯穿全书的人物(作品后半部写他较少),但在作品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是民兵力量的组织者和 领导者。他不但带领大伙作战,也对民兵做政治思想工作,启发教育,掌握政策。牛大水他们的成长和黑老蔡的领导是分不开的。在黑老察这个“黑不溜、 笑迷迷、连鬓胡子毛楂楂”的“老铁匠”身上,不但集中了我国劳动人民坚韧不拔、淳厚机智等传统美德,同时闪耀着无产阶级思想品质的光辉。
牛大水、 杨小梅都是平凡而又先进的人物;他们是普通农民,又是抗战英雄。牛大水原本勤劳淳朴,却又胆小怕事,眼睛只看到自己那五亩庄稼。但在抗日战争的炮 火中,在对敌斗争的锻炼中,他变得坚贞不屈,英勇顽强。他成长为区上民兵队长,领着战士出生入死,给敌人很大威胁;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视死如归。牛大水的性格发展过程清晰,给读者印象较深。杨小梅的道路更是曲折。她饱受苦难,后来投靠革命,获得解放,并在斗争中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党 员。她的经历代表了中国劳动妇女普遍走过的历程。牛大水和杨小梅的结合,说明个人命运不可能离开阶级的、民族的命运;只有投身革命,在斗争的熔炉 中才能找到个人的幸福。《新儿女英雄传》其他一些人物,尽管形象不够丰满,但让人感到可爱。他们和黑老察、牛大水、杨小梅等一起组成英雄集体的形 象;正是这些中华民族的新英雄儿女谱写了抗日战争的伟大史诗。
至于反面人物如勾结日寇残害人民的何世雄,痞子流氓张金龙,作品都表现得活灵活现。 特别是张金龙,当革命势力较大时,他被迫投机革命,然而阶级本性决定他终于成为“铁杆子汉奸”,对革命造成极大危害,自己也终于逃不脱可耻的下场 。
《新儿女英雄传》对人物的刻划,事件的叙述,都朴实自然。在平凡中含着奇特,于浑朴中显出峻拔。作者运用人民大众口语也比较纯熟。由于受连载 形式的影响,作品的故事有时显得断断续续,有些章节为了写出一定篇幅,内容比较单薄。有些素材提炼不够。从反映抗日战争全过程的要求来看,作品对 牛大水、杨小梅的婚事这条线渲染得多了些,而对人民群众抗日积极性和抗日战争的群众性,对农民的民主要求和怎样满足他们的要求却写得不够,这是作 品较明显的缺点。
(编辑:moyuzhai)王树增:谁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流砥柱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一系列主题出版好书,其中包括《1937,延安对话》这本极具党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纪实作品。本书讲述了1937年6月卢沟...[详细]
章回体小说《吕梁英雄传》
故事以吕梁山下一个叫康家寨的村庄为背景,描写了晋绥边区人民怎样在党领导下建立民兵武装,实行劳武结合,反对汉奸维持会,配合八路军主力作战。正如中国的其他村庄一样...[详细]
中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
小说的篇幅不长,却是解放区第一部以章回体形式写成的作品。据作者自己说,他在写这本书时,正开始向民间文艺和古典文学学习,这是他练习写作通俗 文学作品的成果。他满...[详细]
抗战题材少儿小说的历史担当与艺术追求
抗战期间,无论是大后方(重庆)、根据地(延安)还是“孤岛”(上海)的儿童文学,都有直面抗战、砥砺意志的精彩儿童小说面世。如丁玲的《一颗未出膛的枪弹》、萧红的《孩...[详细]
抗日战争期间的少儿小说
抗日战争期间,在表现革命战争的人民性、群众性方面,有一些以少年儿童为主人公的作品写得相当出色。它们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性格也鲜明突出,语言又比较流畅 活泼,不但...[详细]
中国现代小说作家:孔厥
孔厥,中国现代小说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与袁静合作)、《新儿女英雄续传》,短篇小说集《受苦人》,《生死缘》,另有《中朝儿女》、《白洋淀水战》、《血尸案...[详细]
孔厥短篇小说集《受苦人》
孔厥短篇小说集《受苦人》,其中有一些引人注目的篇什。...[详细]
沙汀《困兽记》
写于一九四三年至四四年的另一长篇《困兽记》,表现的是四川某小城镇中一群知识分子在时局逆转后陷于无法自拔的苦闷生活。...[详细]
茅盾中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
小说以上海“八·一三”抗 战为题材,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抗战爆发到上海陷落这四个月中人民生活和思想的剧烈、复杂的变化,表现了各阶层人民对这场战事的不同态度;同时...[详细]
茅盾《腐蚀》:揭露国统区的政治黑暗
《腐蚀》通过特定环境中赵惠明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概括了长期以来特别是抗战以后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深刻观察和认识。这部小说是抗战时期文 学中以现实题材揭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