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白洋淀上》:扎根燕赵大地,塑造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3-04-29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白洋淀上》

近年来,波澜壮阔的山乡巨变为新时代文学提供了广阔的生活图景与丰厚的写作资源,促使文坛涌现出一批书写中国大地乡村变化、展现时代新人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关仁山的乡土题材小说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河北作家,关仁山带着刚健侠义的燕赵文化气质与浓郁朴实的乡土气息,为人民捧出一批赤诚热切、沾满露珠的作品,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他的长篇小说《白洋淀上》作为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首部作品,一经出版便引起广泛关注。

《白洋淀上》(作家出版社)以雄安新区设立和乡村振兴为大背景,重点描绘了具有家国情怀的乡村新人故事,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劳动者和建设者群像。小说以纵贯古今的宏阔背景、史诗般的雄壮叙事、国际化的视野与格局、原汁原味的燕赵风情,书写了白洋淀几代农民的喜乐悲欢与命运沉浮。从以王学武为代表的早期抗日英雄到以水上飞、大台杆、铃铛奶奶为代表的白洋淀抗日武装“雁翎队”,从以王永泰、杨三笙为代表的新中国农民到以王决心、乔麦等为代表的“时代新农”,在白洋淀上,一代代人以其血脉相传的刚正勇武与豪侠坚韧投身历史洪流,谱写出一曲革命者、建设者、创新者的时代壮歌。

《白洋淀上》的首要价值在于对王决心、乔麦等“时代新农”形象的塑造。作为一个高考落榜、求职失败、婚姻遭变的普通渔民子弟,王决心起初很迷茫,在新区建设力量的感召下,他投身于“千年秀林”工程,后又苦学技术成为一名优秀工人。经历种种困顿后,王决心由一个说话嘎、打架冲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智慧沉着、慷慨宽宏、敢于追求真爱的成熟青年。乔麦本是一个被迫换亲、遭受丈夫欺辱的弱女子,在痛失爱子、哥哥后,毅然与丈夫决裂,开始新生活。她从以养鸭为业向树苗培植转型,在王决心的呵护下抚平了心灵创伤,并在土地流转政策支持下,大刀阔斧探索科技兴农、企业化管理,在曾经贫瘠的土地上成功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大规模现代农场。时代浪潮的推动使这一个个平凡的乡村人物有了不平常的故事,新区开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使他们拥有了辽阔的生活舞台并完成了生命的成长与淬炼。他们在物欲激荡中能够坚守初心,在诱惑面前不迷失自我,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肩挑大任依然淡定谦和,无论何时都不失农家本色。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质朴健硕、勇于担当的燕赵文化气质,王决心、乔麦堪称是“时代新农”形象的代表。

学者丁帆在《中国乡土小说史论》中指出,乡土小说描写的农民文化性格“有‘陈奂生’式的愚钝和狡黠,有‘抱朴’‘金狗’式的深沉和大智若愚……在不同时代,人们都会从他们身上看到不同的社会内涵……”的确,一部成功的乡土小说,其农民形象塑造必然根植社会生活主流和时代精神内涵,惟其如此,才显得真实可信。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仁山对“时代新农”形象的着力塑造因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及鲜明的时代感而具有重要的社会学和文学价值。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在对社会变化的认识、民生问题的思考、个人道路的寻找中,产生了迥然不同于以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仁山正是把握住了这类人物的精神嬗变、心理特征与个性气质,才在《白洋淀上》中成功再现了当下农民追逐梦想的心路历程。

回顾关仁山近年的创作,“书写乡土生活,塑造‘时代新农’”是他一贯的追求,无论是《麦河》中深爱土地的农民企业家曹双羊,还是《日头》中乡村历史文化的守护者金沐灶,人物形象都承载着鲜明的时代内涵,具有突出的社会文化价值。《金谷银山》中的范少山更是典型的“时代新农”。在由城市菜贩成长为带领全村致富的乡村干部过程中,那种改变命运的梦想与冲动、身处时代巨变中的历史责任感,唤醒了深藏于他内心的原始生命力。在形势催迫下,这种生命力突变为一种回山转海的爆发力,促使他从城市回到农村,成为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而这种“原始生命力”也成为关仁山笔下“时代新农”的独特之处。

这种原始生命力从何而来?关仁山找到的答案正是河北这片土地孕育出的独特地域精神——燕赵文化。《白洋淀上》中,乡村诗人王永山指出,新区规划“应该注重燕赵文化的传承和乡愁的保留”。产生于春秋时期的燕赵文化集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京都文化与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于一体,形成了“悲歌慷慨、敢于急人”“正道直行、好气任侠”“修学好古、刚健质朴”等特征,到了近代,燕赵大地成为新文化的传播阵地和红色革命根据地,使燕赵文化形成了“实事求是”“包容并蓄”“吐故纳新”等特质。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式提出、雄安新区设立,受燕赵文化濡染的河北大地更是焕发出生机。

《白洋淀上》中的人物形象大都带有这种独特的燕赵文化精神。无论是舍命救灾的渔民王永泰、舍己救人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杨义成,还是清正廉明的区委书记赵国栋,其言行无不流露出独特的燕赵之风。此外,小说对带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砸冰懵子、龙船节、放荷灯等民俗活动的描写,对白洋淀水乡生活和怡人风景的描摹,无不流露出古朴的燕赵文化内蕴。同时,《白洋淀上》中的村民不仅依恋传统,更具有开放的胸怀,善于接纳信息时代的新科技。当世界首个无人机5G基站在这里诞生,当一栋栋高楼掩映于千年秀林,当新型农场开展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当“淀上升明月”实景演出拉开帷幕,一对对年轻人憧憬着未来……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穿越时空汇聚成一首震撼人心的交响乐,使小说不仅充满时代气息,更因其对燕赵文化的传承、对现代文化的融入而有了厚重的历史感。

《白洋淀上》不仅讲述中国故事,着力用文学手段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更注重以燕赵文化为背景,呈现新时代农民心灵深处的蜕变历程,对人心与人性都有自觉的体察,这是小说具有独特社会价值的原因。评论家李云雷说,“中国文学伟大之处正在于总能与世推移,不断创造新形式与新形态,以书写中华民族生活史与心灵史……”一部优秀的作品,定是本于文化,源于生活,最终抵达心灵的。就此而言,《白洋淀上》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新区建设图景的呈现,更在于对燕赵人民心灵史的潜心勾勒。这种勾勒,植根传统,立足当下,指向未来。

(作者系华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