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组缃长篇小说《鸭嘴崂》(后改名《山洪》)
吴组缃的长篇小说《鸭嘴崂》(后改名《山洪》)以抗战初期的皖南农村为背景,刻划了 青年农民章三官的质朴、倔强、粗野的性格,写出他逐步克服落后意识、投入民族解放斗争的历程。
作品开始时,章三官便和在阶级压迫中逆来顺受的他的 大哥和奶奶不同,凡事不卖保长的账,对这个地头蛇十分鄙视。在对待日寇侵略是主和还是主战的重大问题上,他反对保长的和平妥协的主张,坚持中国人要“争口气”,是一个主战派。他对保长和日寇的这种态度固然反映出他争强好胜的倔强性格,却更显示了他的自发的阶级意识和朴素的爱国心。
但是,章三官由这个思想起点到投入抗战尚有一个不小的距离。他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自己劳动力很强,有多种谋生的技能,经济上并不算最贫苦的。因此在战争中要抛弃这样的生活上前线是不容易的。他曾一度想离家出走躲避抽壮丁,只在后来当战火烧到了他的家乡,不反抗日军侵略便无法保卫家乡和土地的时候 ,他才经过游击队的政治工作的启发,决定参加抗日队伍。作品深入到章三官的内心世界,通过细密的描写,合乎现实生活和性格逻辑地写出了章三官的转 变和成长。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人民群众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伟大力量,对于地方顽固势力在农民头上作威作福和他们对战争所持的消极态度也作了揭露。
由于作者熟悉皖南农村各阶级、阶层人们的的心理、风习和生活,加以成功地运用方言,因而展现出乡土气息浓郁的画面。但作者当时生活在大后方,对于战时皖南农村的变化和游击队的活动情况不够了解,缺乏第一手的生活材料,加以写作后半部分时,因故多次中断,“耽搁日久,情思不属”(注:吴组 缃:《赘言》,见1943年3月时与潮印刷所出版的《鸭嘴崂》第一版),因而作品的后半部在揭示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上不够饱满充分,结构前后不够匀称,尤 其是关于游击队政治工作的描写缺乏真实的生活内容,显得比较贫乏、无力。
(编辑:moyuzhai)晓苏新作《老婆上树》
晓苏新作《老婆上树》(原载《作家》2021年第8期)依然以油菜坡的乡村生活为叙事内容,反映乡村民间生活的喜乐悲苦、人情冷暖。在保持一贯的民间叙事风格的同时,我们...[详细]
吴组缃
吴组缃 Wu Zuxiang (1908.4—1994.1)本名吴组襄,笔名寄谷、野松。男,汉族。出生于安徽省泾县,籍贯安徽省。民盟成员,中共党员。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1年...[详细]
哲人不萎——《吴组缃全集》编后记
这部《吴组缃全集》立项于十年前,编定在近三年,幸即付梓。本全集的出版得到了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项目的资助。编辑出版这部全集,盖因吴组缃是一位进入中国现...[详细]
当代乡村小说中的创业书写
摘要:伴随着中国社会总体的发展趋势,乡村小说创作领域出现了创业书写的潮流,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中存在的不足尤其值得反思。《金谷银山》中的情感描写、《天大...[详细]
茅盾中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
小说以上海“八·一三”抗 战为题材,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抗战爆发到上海陷落这四个月中人民生活和思想的剧烈、复杂的变化,表现了各阶层人民对这场战事的不同态度;同时...[详细]
茅盾《腐蚀》:揭露国统区的政治黑暗
《腐蚀》通过特定环境中赵惠明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概括了长期以来特别是抗战以后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深刻观察和认识。这部小说是抗战时期文 学中以现实题材揭露...[详细]
萧乾《刘粹刚之死》
刘粹刚的事迹与丘东平笔下林青史等人的英雄行为一样,反映了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推动下国民党下级军官和士兵的抗日热情,它表 明了中华民族不甘做亡国奴的顽强战斗精...[详细]
丘东平抗日战争小说
丘东平抗战初年在《七月》等刊物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大多写出了浴血苦斗中爱国军民的倔强性格。...[详细]
“左联”青年作家们的小说
以反映土地革命而受人注意的另一作者是丘东平(1910—1941)。他的家乡广东陆丰县,曾是农民运动较早蓬勃兴起的地区之一。东平少年时期在儿童团中受过革命教育。一...[详细]
民间艺术空间的探索:《山乡巨变》
在20世纪50年代小说创作中,农村生活题材的作品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1953年农村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合作化运动,吸引了大多数作家的关注。这场涉及到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