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网络文学进入新时代

发布时间:2019-04-03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9月14日至16日,北京亦庄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网络文学已经全面进入新时代。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张毅君在大会上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从政策、作品、作者、读者、市场、趋势等6个角度,以数据和业态的发展为基础,对网络文学现状做出了精准的描述,对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给予了准确的定位。

  截至2017年底,各类网络文学作品累计高达 1647万部(种),签约作品132.7万部,当年新增签约作品22万部。在巨大数量规模基础上,网络文学的精品力作也在不断涌现,IP化进一步推动网络文学向精品化方向发展,目前已累计改编电影1195部,改编电视剧1232部,改编游戏605部,改编动漫712部,改编网络剧和网络电影的规模则更为庞大。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现状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社会现象,我们在讨论网络文学时,实际上已经不只是对文学的关注,而是讨论一些由此产生的更加广泛的社会现象。召开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可谓是对这一现象的及时回应。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网络文学诞生20周年。回顾20年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从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的24年时间里,网络文学经历了几个阶段。1995年开始就有网络BBS论坛,当时主要发表一些网络短小作品。1996年网易开办个人主页,开始彰显个人创作实力,直到 1998年“网络文学”才获得正式命名,这本身就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我们现在讨论的网络文学是2003年以后才出现的,是网络文学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之后,与纸媒出版双翼齐飞,涌现出一批创作、传播和实现IP化的优质网络原创文学。2003年至 2004年,起点中文网逐步探索建立起一套在线阅读收费模式,到了2005年,起点中文网出现了年收入过百万的网络作家,网络文学商业模式宣告真实确立。网络作家和文学网站签约所形成的关系模式,成为网络文学的主导方向,这种模式可以使得一大批网络作家从事职业创作,并以此为生计。有数据显示,在2008年网络文学达到第二个高峰时,已有超过 150万签约作家,到 2012年时达到了250万,目前签约作家超过了600万。2014年以来,政府加大了对网络文学的引导和扶持力度,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自治区以不同形式建立了网络文学组织机构,网络文学的发展由此进入了黄金时期。

  从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发布和推介的网络文学作品不难看出,网络文学的生态系统正在逐步优化,呈现多元健康发展态势,社会影响力持续攀升。网络文学作者社会地位逐年提升,针对从业人员的各类专业培训,也如雨后春笋,创作群体蓬勃兴起,读者的数量和覆盖面扩张,影响力和读者群逐年扩大。创作题材扎根现实,30岁成为创作偏好的分水岭。从2017年创作者的偏好看,现实题材占比日益扩大,现代言情等贴合现实生活题材在全年龄层创作者的创作题材中都占据较大的地位。30岁以上读者偏爱现实题材。从题材偏好看,不同性别、年龄、地域的读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别层面,男性偏爱玄幻武侠,女性偏爱言情穿越;年龄层面,30岁以下读者偏爱玄幻类题材,30岁以上读者偏爱现实类题材。从地域分布看,城市读者偏爱玄幻奇幻,农村读者偏爱都市言情。

  统计数据显示,网络作家的来源结构很庞杂,学养基础千差万别,丰富多彩。据调查,70%是非文科生,例如桐华在北大学的是金融专业;江南毕业于北大化学系,后又在华盛顿大学获得分析化学硕士学位;酒徒从事电力设备调试工作多年;阿越一开始是修火车头的,后来才去川大历史系读书;烟雨江南和徐公子胜治,长期在证交所工作;石章鱼一直在一家医院当医生;我吃西红柿是苏州大学数学系的学生;天下归元和藤萍长期从事公安工作;唐欣恬是芝加哥大学的金融学硕士;海晏供职于一家房地产公司;阿耐是一家著名民营企业的高管;随波逐流是一位女工科硕士。可以说,大量非文科专业的没有接受过文学训练的原生的作者,通过现代流通量巨大的信息化时代所获得的信息,进入了文学创作领域,因此改变了已有的文学生态。从审美上讲,网络文学反映了新生代作家群体对生活的理解和认知,与上代人的观念存在一定差异。从文化脉承上看,网络文学与传统的通俗文学有着极深的渊源。可以说,成功的网络作家都曾经大量阅读中国古典文学,甚至研究程度要比传统作家更细致。网络作家的思想资源来源于青少年时代、读书期间所阅读的一些经典作品,既有中国古典文学,比如 《红楼梦》《封神榜》《七侠五义》《西游记》,“三言两拍”、《聊斋志异》,甚至金庸、古龙等,也有很多西方大众文学,比如 《哈利·波特》《指环王》《冰与火之歌》等。更加宽泛的东西方文化交融,是中国社会不断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它为网络写作提供了新的空间,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向海外进军提供了可能性。

  以发展的眼光看,网络文学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在过去的20年里,网络文学取得了很大进步,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和作者,但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优质内容供给仍显不足,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需求。二是侵权频发,抄袭剽窃是发展的最主要障碍。三是IP价格虚高注水,IP泡沫化给网络文学带来不利影响。四是评价体系不健全,不专业。获得读者认可,经得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五是网络文学人才匮乏,网络文学编辑队伍缺口尤为突出。举办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的目的正在于此:推动网络文学注重社会效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现象。切实发挥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的独特功能;在行业管理方面加大对创新、优质内容的推介,加强数字标识管理和版权保护;建设保障体系,强化人才培养。在版权运营、网络出版等方面强化专业人才体系建设和人才管理机制。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 中国网文出海20年得与失

    从2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20年后成为拥有上亿海外市场规模的“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屡屡受到瞩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这条路起自何处?将...[详细]

  •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 助力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她虽然是从网络上与我们相识,但我们也认出了她腿上的那块伤疤。那是她历尽艰辛、攻城掠地时留下的,也是她作为文学之子、中国文学之子的证明。在中国文...[详细]

  • 守护精神创造力

    难忘的2021年刚刚过去,我们聚在这里,盘点过去一年的文化收获,见证不同类型文化书写的百花齐放,为精神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鼓劲加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详细]

  • 2021网络好小说

    2021年,诸多网络小说新作奏起序曲,也有不少热议奇文走向终章。对那些令人念念不忘的好作品来说,尾声并不是落幕,还意味着新的契机——只有画上圆满句点,才能赢得中国小...[详细]

  • 网络乡土小说新格局

    在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之外,文学媒介作为文学创作的第五种要素,对文学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创作形式产生一定的冲击。网络媒介的发展赋予文学表达新的形式,传统文学在...[详细]

  • 中国网络文学,有资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吗?

    今天的网络文学尽管自身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从媒介文化变革和文学范式革命的角度看,它现实地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一支新生力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和希...[详细]

  •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三道屏障

    我国网络文学浩瀚的作品存量和巨大的年度增量,与相对薄弱的网络文学评论所形成的“倾斜的网文场”,已经把加强网络文学评论问题推向了学术前沿。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