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密林奇遇》:让古老的奇遇故事焕发当代诗意
游历、探险、流浪……是文学史中经典的叙事模式,也曾是儿童小说常用的情节结构。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交通的便利,世界上的未知领域大幅缩小,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也在改变,如今,已经很少产生与自然相联系的惊奇感了。科技改变的不仅是人类的生活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审美意识,甚至许多文体与艺术手法。
人们对纯粹自然的向往,对原始野性生活的迷恋,对熟悉环境的厌倦和对陌生生活的冲动,以及童心、好奇心、偶然、不可预期等等,这些行为方式与情感状态是不是已经离现代人的生活远去了?真实情形可能并不是这样。相比于工业革命以来几百年的科技进步对环境与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建立在农牧与渔猎文明上的认知模式与情感结构要长久得多。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回归原初,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未曾经历过的。鲍尔吉·原野显然认为,孩子们需要大自然,需要那些与城市绿化不同的原生植物,需要那些与家养宠物不同的野生动物。最好还能有一趟说走就走、不做攻略的旅行,在这趟旅行中,他们经历着陌生的人与事,就是冒险与奇遇。
在真实的生活中,让孩子们成为那些只能在童话与探险传说中才能出现的角色。在新作《乌苏里密林奇遇》中,鲍尔吉·原野想用笔把孩子们送到这样的地方:“在那里,你猜不透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它的秘密和它的险情一样多,它的壮丽和它的残酷同样有吸引力。大自然是这里的主宰,各民族不同文化如森林里摇曳的枝条。这里的人们是自然之子,他们身上没有一丝一毫当代人的气息,质朴狂野是他们的本色。”
不要以为这次写作是现在流行的“穿越”,《乌苏里密林奇遇》是一本写实的作品,需要生活的积累、生命的经历与超出常识的知识储备。鲍尔吉·原野从小生活在内蒙古东北部,那里不仅是多民族聚集地,而且与俄罗斯、蒙古接壤。长期浸染在独具地域特色的自然、生活、各民族语言与习俗中,他的少年时代可能就是书中的门德和狗宝。
故事在门德与狗宝一次偶然的玩耍中开始。他们在额尔古纳河边用白桦树皮做了一只小船,不料,牵着这只小船在河边没走多一会儿,船就漂到了河中央的渚上。于是,两个孩子决定游过去拿回他们心爱的小船,而湍急的河水把他们推到了对岸俄罗斯。狗宝差点淹死,幸好遇到有经验的鄂伦春少年那木卡,才捡回一条命。由此,小说开始了这对中国少年在异国的一次短暂的奇遇。作品为他们的这次奇遇提供了前提,他们是混血儿,从小就生活在多民族和跨境民族地区,长辈中不少人都有俄罗斯生活背景,门德的舅舅就是俄罗斯人,狗宝的大伯在俄罗斯做吊车司机。他们不仅有俄罗斯长期居留证,而且会说流利的俄语。也就是说,两个孩子的这次计划外的奇遇其实是合法的。
对这对少年来说,来到额尔古纳河对岸是偶然的,但留下来就需要理由,于是,小说的叙事主线来了,这就是寻宝。拉茨卡村的“疯子”尤金声称把财宝埋在了森林里,于是,引来了无数的挖宝人。寻宝对孩子们来说诱惑实在太大,他们决定不回家了,也要来找尤金埋下的那堆金子。也许,等到门德和狗宝长大后才会明白,少年时这场偶然的奇遇是他们终身受益的人生课。
这是一堂历史课。从认识那木卡开始,门德和狗宝就开始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传奇故事,了解永远回不了家的中国老爷爷徐白城、鄂伦春猎人乔乔。这些口口相传的动人历史是他们听“上了年纪的老人说的,老人也是听了更老的人说的”,其中有俄罗斯、中国、朝鲜,还有渤海国和数不过来的民族,有金牙太子、洪乐女、宽永王,有美丽的爱情、金子般的友情,有坚固的城堡、逐水草而扎的帐篷,也有万里远征、刀光剑影。由此,孩子们知道了,世界并不一直是他们现在见到的样子,在遥远的深不可见的历史中,各民族的人们分分合合,一方面创造了自己的生活和文化,另一方面又是交融互鉴、相亲相爱的大家庭。
这也是一堂自然课。过了额尔古纳河,孩子们几乎进入了原始的土地,这儿有高山河谷,有湖泊森林,有他们未曾见过的动物,如乌苏里松鸦、山鹡鸰、太平鸟、长尾山雀、花啄木鸟、游隼、灰琼鸟、白鼬、红狼、黑水獭、鮰鱼、北鳟鱼,还有他们叫不出名的花草树木,如红松、云杉、核桃楸树、赤杨树、醋栗、蛇莓、雏菊、燕雀草、风箱果。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见到了这些动植物,而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人的生活离不开它们。门德肯定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与棕熊的遭遇,从相互陌生、疑似敌对到最后成为朋友,门德听懂了棕熊的话,读懂了它的表情,明白了它动作的含义,棕熊还教会了门德如何剥松子,如何采食蜂蜡。
这还是一门实操性的生活课、生存课。门德和狗宝住过供猎人和远行人临时住宿的锥子房和白房子,他们尝到了俄罗斯煎饼、荞麦米饭、罗宋汤、蛋白霜慕斯、黑面包、酸黄瓜、鹿肉干,喝到了格瓦斯。毫无疑问,这趟俄罗斯之旅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次冒险,在寻宝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经历了惊险刺激的生死考验。寻宝还未开始,狗宝就差点淹死。再后来,门德迷路掉下山崖,狗宝得了谵妄症,后来又掉进了捕鹿的陷阱。最后,他们已经衣衫褴褛,完全是流浪儿的模样了。这是一次历险,也让他们学会野外生存的课程。他们学会了如何在森林里辨别方向,如何在食物断绝的时候采集野果、捕捉鱼类,如何在陷入绝境时尝试各种方法求援和自救。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代代相传的生存本领和民间的智慧,培育了勇敢无畏的精神。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节情感课。虽然他们也曾遇到抢夺财物的小流氓、贪婪狡猾的文物贩子莱卡,也曾与自私、圆滑而又无伤大雅的花鼠、瓦络佳和修特打过交道。但他们遇到更多的是那些品质高贵的人,像重友情的那木卡、温和的猎人叶戈尔、宽厚长者徐白城、英勇的猎人乔乔、善良的玛夏奶奶……这些陌生人不但在门德和狗宝危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教会他们生存的技能,还给予他们精神的滋养。徐白城爷爷反对寻宝,他说人要守本分,种庄稼、收庄稼,养活自己就行。乔乔对孩子们说:“人多幸运啊,他们有房子住,烧木头取暖,有厚厚的衣服穿,有粮食吃,还可以打猎。”但是,“人不知道自己幸福,他们不满足,自寻烦恼,酗酒打斗”。这些话多么朴素,但包含的人生哲理却直抵人心、直达灵魂。正是这些经历和受到的教诲与启发,改变了孩子们寻宝的初衷。那么多看似美好的得到宝贝后的财富计划都被他们抛弃了,他们将找到文物换来的巨款送给了需要救治外孙女娜塔莎的玛夏奶奶,送给了拉茨卡村的村民们。他们的善良、勇敢和无私感动了拉茨卡村的村民们,被称为“中国天使”。
鲍尔吉·原野使古老的奇遇叙事焕发出了当代的诗意,让孩子们看到了原始的自然风情,体验到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魅力。他唤醒了孩子们身上的血性与冒险的热望。读了这样的作品之后,孩子们还犹豫什么呢?赶紧背起行囊,走向神秘的远方吧!
(作者系江苏省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