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陈崎嵘《东方大港》:生动书写海港建设的中国传奇

发布时间:2022-08-0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东方大港》 陈崎嵘

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繁荣发展时期,优秀作品不断问世。作家陈崎嵘的长篇报告文学《东方大港》就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部。作品抓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海港建设这个重大题材,把目光聚焦在宁波舟山港发展腾飞方向上,真实地全面地反映了这个“东方大港”走向“世界大港”的历史与现实,表现了中国海港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创造奇迹的时代风貌,并由此展开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从世界制造大国向世界制造强国迈进的伟大历史进程,讲述了中国人民开创自己美好新生活的中国故事,提炼出深刻的思想主题。

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中国报告文学讲述中国故事最重要的方面,也是中国报告文学反映“民生”现实的“硬骨头”。特别是工业各条战线的重大题材,硬度就更大。这是因为由于题材的特殊性,作家深入生活熟悉生活难度特别大,要求特别高,很难象处理一般“民生”题材那样得心应手。另外,题材本身的行业规律特殊、大量的专业性术语以及各种读解复杂的数据也让人望而生畏。然而,作家陈崎嵘却是一个思想水平高,敢于迎难而上,能“啃”硬骨头的作家。他的报告文学作品数量并不多,思想分量却很重。他的长篇报告文学《航民:一个共富的村庄》描写浙江省航民村的党支部多年坚持带领老百姓乡村振兴,走共同富裕之路的故事,立场鲜明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共同富裕”与国家经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关系,有力解答了当时社会上关于“贫富”问题上的一些困惑,坚持了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今天浙江已经成为我们国家走共同富裕的示范区,走在时代的前列。由此,也可以看出陈崎嵘作品的思考的前瞻性和思想的远见。面对《东方大港》这个“硬核”题材,作家的思考勇气和思想锐意一如既往,发挥出自己独有的创作优势,克服了一般作家难以克服的难关,成功地“啃”下了这块题材上的硬骨头,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填补了“海港建设”题材在报告文学创作中较长期缺失的空白。

纵观世界海港发展史,《东方大港》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有些原来很重要的海港衰弱了,成为小港。而有些原来不起眼的小海港,会突然一跃而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大海港,大码头。宁波港就是这样从一个内河小港变成一个全球第一的“东方大港”。改革开放时代,由于“宝钢”需要大量进口外国矿砂,一下子显示了宁波北仑港的重要性,直接推动了北仑这个天然良港,建成了我国首个能够停靠接卸30万吨级巨轮的大码头,从此,宁波港发展一放不可收,到了2000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超过了一亿吨,昂首挺胸,跻身世界港口一亿吨成员俱乐部。这应该是宁波港的第一次创业取得的值得骄傲的成绩。

事实上,报告文学《东方大港》叙述的重心是放在“第二次”创业上,因为这个历史时期,是中国海港建设一个腾飞发展时期,也是宁波舟山港能够成为名符其实的“东方大港”的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可以说,“第二次创业”成就了中国一个“东方大港”的辉煌。而这个创业历史,是由习近平同志直接领导和推动的。早在2002年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调研港城宁波和舟山,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浙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天地在海上”战略思想,并且力主推进宁波港、舟山港一体化,建设舟山连岛工程,加快浙江省港口资源整合。正是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让整合以后的宁波舟山港抓住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巨大空间。从这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考察宁波舟山港,指引着发展的方向,而宁波舟山港也是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一体化”思想,艰苦奋斗,建创世界第一流的港口,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东方大港》抓住当代海港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展来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后的具体创业思路展开描写。作品借一位重要的建设者、宁波港集团公司总裁李令红之口,看到了当时宁波舟山港与世界的差距。李令红认为,虽然突破了一亿吨的吞吐量,但这种吞吐量都是散货。作为世界港口重要指标的集装箱量,宁波港差距更大,全港全年只有90万标准箱,还不到人家的一个零头,只能排在全球第67位。行业术语是:港口大不大,就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就看集装箱。没有集装箱,就没有全球化。很显然,发展集装箱运输是宁波舟山港发展新的战略定位。只有努力建设好集装箱码头,宁波舟山港才能突破创新,才能实现“核裂变”,向世界一流现代化港口迈进。这才是现代港口发展的“牛鼻子”、硬道理。作品简约的提供了一组数据:2006年,作为集装箱专业码头的穿山港区开工建设,而到2017年,穿山港区集装箱年吞吐量已经超过1000万集装箱标箱。再到2020年,累计达到1 亿集装箱标箱。如果排在一起,可绕地球赤道15圈。发展速度相当惊人。东方大港的传奇梦想就是以这样的速度变成现实,中国故事就是以这样的速度书写的。

读长篇报告文学《东方大港》,能够读出,作家不仅能够深入生活,对宁波舟山港的发展脉络梳理得相当清晰,而且更重要的是,作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有着深入的学习和深刻认识,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有着自己深切的体验,能够建立起创作思想的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站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把握作品主题,找到作品的主题之魂,充实作品的内涵,由此形成作品宏大宽广的思想格局和稳健的思想构架。作品让读者清晰看到习近平同志无论主政地方工作,还是担任党的总书记,都十分关心“从海上”“一体化”发展的方向,都十分重视总结宁波舟山港的经验,对中国海港建设的示范作用,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特别是一个世界级大港的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这样写,不仅符合历史真实,而且突出了宁波舟山港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关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

报告文学《东方大港》立足百年未有之之大变局,从全球发展竞争的的高度,书写宁波舟山港建设的中国奇迹,让我们看到,速度背后,奇迹背后,是我们国家抓住难得历史发展机遇的那种紧迫感、忧患感。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调整的今天,机遇常常一纵即逝,不及时抓住,这会丢失,也会在世界的剧烈竞争中失去主动性,话语权。宁波舟山港能够从一个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小港湾,变成能够深刻影响全球的国际大港,就是紧紧抓住了历史发展的机遇。这其间,要归功于“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他们及时把宁波和舟山两港合并一体,整合了强大资源,调整了战略格局,突出了区位优势,增强了竞争实力。由此顺理成章地实施了向南翼向北翼,向长江沿线,向内陆港无水港兼并战略,形成了与强大上海港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也形成中国集装箱港口龙头老大的格局。这个发展经验,正是舟山港的独特贡献。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写轰轰烈烈的中国海港建设,却能生动折射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崛起的现实。我们从宁波舟山港每年递增几百万个集装箱吞吐量的数据中,看到的不光是海港建设的成就,更多会看到中国制造业所担当起的“世界工厂”的重任,取得了令世界嘱目的成果。而通过对中国制造业的认识,又更深刻认识到海港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东方大港》真实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大局观和思想境界,热情讴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第二次创业”起步顺利于否,关键显然在于能不能实现“一体化”。在当时,宁波港和舟山港对自己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都相当高。“一体化”以后,组成新的机构,意味两地人民要做出经济上的损失和利益上的牺牲。这样的矛盾冲突是存在的,一度可能还很突出。例如,为完成“一体化”,舟山港按国家有关政策,停止了上市,中止许许多多投资者眼看就要到手的财富。作品让我们看到,在“一体化”进程中,两地人民终于能够以国家的战略,民族的长远利益为重,支持实现“一体化”,为建设发展新的国际先进港口,提高国际竞争力,做出了重大贡献,体现出人民群众的大局意识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正因为有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宁波舟山港才能够完成“第一次创业”“第二次创业”,并且在新征程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化港口,开始“第三次创业”。

《东方大港》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中国建港人的形象。作品显然有意识地把宁波舟山港当作一个完整的报告文学形象来整体塑造,体现出“东方大港”的时代风貌和越来越重要国际地位。作品显然很清醒,知道这一切,都是人民和干部群众干出来的,奋斗出来的。事情都是人做的;再好的设计都是靠人去实现的。对一部文学作品来说,写好人,才能写好事。《东方大港》正是在这个方面下功夫,写好海港建设者,创造他们的文学有血有肉,可感可亲的文学形象。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无数的建设者为之付出辛勤的劳动,贡献了智慧。如作品写到的为大港梦奔走呼喊的“浙东四杰”。还有那些普通领港员和普通职工等人民群众。一些重要的领导干部写得深入生动,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几位。第一位是宁波港务局局长叶信虎。他不仅领导建成了30万吨级的码头,而且领导建成了宁波港第一个集装箱专用码头,开启了一个不知名的小海港迈向世界重要港口历史进程。当时,情况很不理想,1984年全年,宁波港共装卸543个集装箱计1603吨。到1989年,叶信虎主持建成了宁波港第一个集装箱专用码头,可停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4000标箱的集装箱船。这期间,叶信虎会出了大量心血。还有一个人叫李令红。他在担任宁波港务局局长时,就以锐意改革出名。改任宁波港集团总裁以后,坚决有力推动“一体化”进程,提出许多围绕建设“国际一流深水枢纽港、国际集装箱远洋干线港”的创新思路。在他的领导下,宁波舟山港在2008年底就实现了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箱的目标,以过了一年,货物吞吐量达到5.77亿吨,成了世界第一大海港。

第三个人则是现任的宁波舟山港集团的董事长毛剑宏。他发誓要扛起“一体化”的政治责任,服务国家战略,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新标杆。要形成5000万标箱的集装箱码头群创新建设世界一流智慧港、绿色港、平安港,打造宁波舟山港的2.0版。总之,这是“第三次创业”的开启。然而,严峻的现实是,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又一次的深刻变动;全球的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的严重打击,还没有复苏的明显迹象。中国虽然在发挥着世界经济的引擎的作用,但仍然困难重重。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宁波舟山港怎样才能实现再次腾飞,创新发展?这个时代课题,考验着中国海港建设者们,考验着这个曾经创造中国奇迹的“东方大港”,考验着毛剑宏这一代共产党人。也许,困难又是一个机遇,我们国家和民族会得到满意的答案。作品虽然还没有写出来,但从毛剑宏形象身上,已经透露和传递出积极的信息。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