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十年书》:追寻远去的足迹

发布时间:2022-08-0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在血脉当中,我们一直在叩询着这样一个问题,客从何处来?寻找祖先的痕迹,成为我们印刻在基因当中的本能。这大抵是因为对于农耕文明来说,安稳保守才是追求的常态,迁徙就意味着面临难以解决的困境,不然没有人愿意离开故土。我们的集体记忆当中,还留存着先辈对于故土的难舍难分,他们把这份记忆通过基因方式留存给后代,以期他们能够再次回到遥远的故乡。

在徐春林散文集《十年书》中,开篇便用长散文的形式,追溯祖先的痕迹,从祖辈的渊源出发,在亲人和乡人口头叙述中勾勒出曾祖父母辈的故事。在这个时间段里,用“我”的眼光审视这个祖辈生长过的村落,家中的亲人,成为我最先观察的一部分。随之便是观察锅庄,锅庄里来来往往的那些人也被记录在册,村民、到过锅庄的人,他们是一群俗世当中的人,却又有那么些奇事。随着“我”的长大,“出走”成为书中又一重要主题,作者所处的修水,历史上出现了黄庭坚这种载入文学史的人物,也有许多名人留下足迹,“出走”的方式之一,便是去往这些人走过的地方寻觅。属于过去和现在的事情,都被记录在《十年书》中。

作为一部散文集,书中一部分内容让人读出小说的味道。作者用散文的叙述方式写着一群普通的村民,令我想起奈保尔的《米格尔街》和韩少功《马桥词典》。他们和乡村的故事,他们的离开或者死亡。在这片土地上故事已经发生,由“我”的眼光观察后写出,用过来者的视角去审视,颇有为乡村写史之感。通过作者的写作,又让人觉得他们的故事是尚未结束的,是很多南方乡村地区的缩影,所有人都是那么鲜活,我极喜欢这些散文的结尾。在《惊蛰》晓琪死去后的“第二年春天,锅庄到处是升级,苦竹葱翠”。任何一篇文章都有结束,总有一些结局能够延长故事,仔细阅读这些散文,再品读它们的结尾,都不乏悲凉。

作者曾在《故乡作为文学资源》中陈述:“必须建立一个文学意义上的故乡,必须得让故乡的人都活着。而且思考着如何把这个根据地扩大,朝着一个又一个有关联的故乡扩大。站在世界的角度上来回望故乡,然后又回到故乡,站在故乡的视角来看世界。”从中可以看到,作者试图通过写作重现消失的村庄,只要不忘记,乡村就还在。

江西自古文人辈出。作者走出了修水,又去记录更广阔的领域,在浏阳河畔感受谭嗣同士大夫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散文是抒情的,又是写景的,它的记录方式也是中国写意画那般,勾勒出形后,剩下就要靠读者阅读去补全了。

(《十年书》徐春林/著,中国文史出版社)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