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好玩”的江湖人生二重奏

发布时间:2022-08-0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校园题材的小说在百年文学史中数以千计,但是能够如此叩击每一个经历过大学校园生活人的心灵作品并不多,而谢刚却能用激越昂扬的旋律弹奏出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悲剧命运交响曲,实为难得。

我一直认为谢刚是一个“好玩”(“好”在此处为双音字)的人,他给我寄来他新创作的长篇小说《老五》,我先是并没在意,闲来一读却大吃一惊,能够把校园生活写得如此潇洒生动,他的确是一个“好玩的人”。

谢刚的博士论文做的是出版与文学,也写过貌似高冷的散文,但我万万没有料到做了大半辈子出版业老总的他竟然写起小说来,而且第一炮就选择了高难度的长篇,在满腹狐疑中,我打开了小说,竟然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了这部让我几度唏嘘不已的长篇。

行家出手,一看就知有没有。不似行家,胜似行家,第一次写小说的谢刚为什么就能够把小说的构思释放得如此巧妙熨帖,将故事的情节调适得如此舒缓紧凑、张弛有度,已经不亚于专业作家的出手了。更令人惊讶的是,小说非常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这就是作者机智地将虚构与非虚构的写作手法融合在一个长篇的框架之中,从而引发读者从中寻觅到自己生活影子的效应,审美的共鸣必然唤起你大学生活的回忆,这是熟谙小说读点的经验所在。

其次,在轻松阅读中,幽默风趣、诙谐揶揄、反讽调侃的语言修辞,让你在追寻故事情节的延展,以及对人物命运的追寻中消弭了阅读的疲劳。当然,许许多多的细节描写更是让你抚掌击节,不忍释手。

蓦然回首,谢刚是一个出版人,三十多年编辑生涯中的摸爬滚打,那双阅稿无数的慧眼,练就了一身检验文学作品的功夫,各种各样的小说套路了如指掌,如何让小说更有特色,更适合现代阅读的口味,更有其思想和艺术的时代穿透力,他应该是胸有成竹的,选择什么样的小说切入角度和创作方法当然要依靠作者自己的审美眼光了。

一部好的长篇小说,或可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以情节取胜;另一种是以人物的形象的塑造,即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命运沉浮俘获读者的灵魂。当出版人操刀做厨师亲自烹饪之时,他选用什么样的调料和烹制方法是很有讲究的。

《老五》的故事情节并不算十分离奇曲折,但是其人物命运沉浮的悬念却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扉。

我们首先还是从这个长篇的结构方式谈起吧。无疑,《老五》的结构方式是精心设计的,这让我想起了余华的长篇小说《文城》的“正篇”和“补篇”的结构方式,其“正篇”是作品的主干,而“补篇”却是解开“正篇”悬疑的补叙,当然也是长篇小说的高潮部分。《老五》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与余华不同的是,谢刚虽然将上下两个部分设置成了头重脚轻的两个相对平衡的有机部分,显然上部分才是作品的主干,但下半部分除了也是解开悬疑的副歌外,它还具备了校园和社会互为因果的对位功能,其“二重奏”形成的呼应效果强化了小说思想的穿透力,上下两部分是平行与互为因果关系。

校园生活作为引人入胜的一大板块,把浪漫悲情的青春圆舞曲如泣如诉地抒写出来,为“老五”的人生开幕式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换言之,作者机智地为这个长篇小说系上了一个大大的悬念之扣,也为下半部作品故事情节的延展暗暗做出了坚实的铺垫。无疑,这是小说的主体部分,而且也是作者最用力的部分,长篇小说的序幕、开端和发展由此展开。关键问题是,校园题材的小说在百年文学史中数以千计,但是能够如此叩击每一个经历过大学校园生活人的心灵作品并不多,而谢刚却能用激越昂扬的旋律弹奏出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悲剧命运交响曲,实为难得,何况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苦心孤诣地寻找到了那把打开人物命运抒写的金钥匙——把校园这个典型环境当作一个江湖社会来写,真实地折射出了在这个阳光灿烂天空暗隅里的人性反差,在最真实最普通的学生生活中去发掘那种高于荣誉和爱情的人性真善美,让我们从人性的废墟中看到那个站立起来的大写的人,从主人公老五和他身边的一批兄弟们,我们寻觅到了活生生的小人物光环,那里才是校园江湖浓墨重彩人性光辉的彩虹,摈弃几十年来单调的宣教,让人物和故事回归本真的原生状态,这才是作品的价值亮点所在。

因此,更让人进行哲思的问题是,老五和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从社会的江湖中走来,他们带着这个社会和时代的深深烙印踏进了校园,而作者能够准确地将镜头的聚焦对准了老五“这一个”典型人物,显然并非是心血来潮,而是一个有着丰富社会生活经验和阅历的江湖中人蓄谋已久的小说角度切入方法的选择,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老到之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作为一个闯荡江湖几十年的“好玩”老手,这个眼光正是作者看校园如社会的一个独特之处,否则,这样的校园小说是平淡无奇的,是无法江湖下去的,一定会落入俗套之中。

当老五连毕业证书都没有领就走出校园踏上社会的那一刹那间,作品就完成了这个江湖英雄的塑造。一个又一个悲剧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个悲剧人物身上,小说的发展部分从校园延伸到社会江湖时,情节结构的设置都是为了最后解开校园江湖部分那个被作者打上了的悬念死结,把典型人物放在江湖社会中去进行检验,让人物在千难万险和千锤百炼中去磨练锻造,无疑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在险恶的江湖中,历经万劫的人物,虽然九死一生,却从江湖社会的人性废墟中拖着残疾的腿又一次站立起来了。我最最担心的是作者会把这部小说用大团圆的结局来满足普通读者的阅读期待,好在他选择了一个悲喜剧的结局来完成作品的塑形,仔细想来,又觉得这才是作者生活哲学的一个独特美学构思——江湖本身就是充满着悲剧和喜剧的社会,只有在其中找到人性的磁场,我们才能得到心灵的抚慰。小说不是政治的教化,但它需要道德的支撑,唯有人性的光辉才能给予它永恒的魅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五》从构思到故事的营造和结构的安排,以及人物性格的塑造,都满足了这个接近于无限真实的悲喜剧的典型环境。

即便是舍弃了唯一仅有的爱情,老五也默默地吞咽下这枚江湖的苦果。我在想,作者在追寻着一种什么样的主题表达呢?用那个过时的诗句来阐释老五的人生悲剧也许是恰如其分的:“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尽管这个时代早已把这种陈旧的价值观抛到了九霄云外,但作者把它安放在老五这个典型人物身上就有了超越时代的价值了,在我看来,这个具有反讽意味的人物,当然不是阿Q式的人物再现,也不是孔乙己式的迂腐的隐喻。

谁都知道长篇小说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于主人公典型性格的塑造,性格即命运!老五的性格塑造全赖于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抒写深度。这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出生在偏远的四川贫困山区,孤儿的身世让他倍加刻苦努力地学习,考取了东北的重点高校,为了报答家乡老师资助的恩情,他在大学就读期间努力想各种方法挣钱,做小工、做家教,甚至不停地卖血钱寄回老家,孰料他的老师已经死去,寄回去的钱被那个终日嗜赌的师母挥霍殆尽,但是,即便是知道了事实的真相,他也没有更多的怨言,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重荷。我想,作者是想塑造一个善的化身吗?倘若仅仅如此,这个形象似乎就过于单薄了一些,但作品释放出来的内涵不仅如此。

作者让老五在许许多多的磨难当中成长,不是让他成佛,而是最后让他成为校园江湖中的一个悲剧英雄,即,在善良的人性背后,是江湖义气、舍己为人的品格让老五这个十分低调的人物逐渐高大起来。在波澜起伏的矛盾纠葛中,这个屡遭灾难,几次大会检讨,都是为朋友背锅,他承受的压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甚至放弃爱情、抛弃文凭,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举止,收获的是被人谴责、诟病、误会的结果,但正是这个卑微的小人物从不争辩,把一切责任和罪过往自己身上扛的义举让他高大起来,这绝不是那种虚伪的高尚,也不是迂腐知识分子的形象再造,其英雄气倒是有点堂吉诃德的韵味——他是校园里和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个体人物在较劲吗?不,他是在和一个看不见的强大社会势力、习俗和体制搏斗,就像堂吉诃德与风车作战一样,明知荒唐而不可能取得胜利,他也不会屈服于社会的强大压力,尽管生活在卑微痛苦之中,他也还是拿着古老的矛戈去顽强地战斗。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终结了,但是那个时代留下的“骑士精神”却是永恒的。面对老五式的迂腐,我们在深思中会睥睨他的所作所为吗?!

显然,大学之恋是校园题材小说不可或缺的看点,但是,看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是否更有思想和艺术的价值,才是衡量一部作品的标尺,这一点却不是每一个作者都能逃脱既定俗套的。我想,《老五》也一样,不在俗套中死亡,就在俗套中爆发。

这个原名叫武修德的老五和原名叫苏禹的公主,家庭出身和社会地位有着霄壤之别,由于在学习的竞争中而最后走到一起纯真爱情,这本就是一个贫寒公子落难,多情小姐相救,最终“大团圆”的通俗故事套路,但是作者最终将这个凄美的故事皈依成为一个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但非是那种跳出五界之人。虽然小说已经为这对恋人设置了一个本来可以重归旧好,成为合法婚姻夫妻的社会条件,却又偏偏没有“大团圆”结局,这让传统的阅读者大失所望。窃以为,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其“好玩”,则是留下了现代阅读的空白,让同样“好玩”的读者去品味其中的奥妙吧。

此外,作品的“好玩”之处就在于许许多多让人身临其境的细节描写,用细节描写换取故事情节的单调,这是小说的“拿魂”之处,富有真实现场感的细节描写往往是在生动的语言修辞表达中达到传神的极致。机智、幽默、揶揄、反讽、隐喻、双关、佯谬、冷幽默……,形成了小说的复调性和多义性,这都是小说在幽暗处发出的亮光。

还有,作者的视角变幻也是小说的长处,比如在描写人物心理时,一方面是刻骨铭心的“本我”诉说;另一方面又是全知全能的“全视角”叙述,这种复调意味给小说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人物入木三分的性格刻画就在这“外视角”和“内视角”的交替中臻于完美。

当然,作品的瑕疵也是不容避讳的,比如有些故事情节描写有点不近情理,有的细节描写过于追求“学问化”,这些都是对人物性格有损害的,但是它们并不影响“好玩”的整体性阅读。

小说从开始的排座次,到几十年后的再聚首,直捣江湖的暗隅,直抵人性的幽暗,它是一个“好玩”作者写给一群“好玩”读者的书,只要你能读出“好玩”的意味,这就是作品的成功。但是,你却不能用现实主义去定义这部作品,因为悲情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也弥漫在小说的抒情描写之中,尤其是渗透在人物骨髓之中的那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骑士精神”。

于是,作品最后几句诗让我们遐思:“冷月伴残梦,往事隔天远,春光一去不复原。”这不仅是让我们简单地想起老五原来也是一个诗人,也不仅仅是点出了小说《红楼梦》似的悲剧美学意蕴,就像公主的字是“画州”那样有古典的诗意,然而,更足以让我们反思的却是当今的社会江湖和文坛现状。

这是小说尾声遥远的呐喊,你听见了吗?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