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名著 > 外国名著

格·雅·巴克拉诺夫《一寸土》

发布时间:2018-12-29 来源于:好小说 作者: 佚名 点击数:

《一寸土》作品鉴赏

  《一寸土》是巴克兰诺夫的代表作,也是50—60 年代描写“战壕真实”的代表作。所谓“战壕真实”,简单地说,就是描写生活在战壕里的下 层官兵在战争中的命运。《一寸土》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两块小高地、一片树林子和一块玉米地里。而那个据点小得真是名符其实的“一寸土”。而作者正是 在这“一寸土”的范围内用战士的眼睛来描写战争。战争是残酷的,战争中人的命运,特别是下层官兵的命运也是残酷的,这是作品要表现的主题。作者以 自己深厚的战争生活为基础,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把人物的遭遇,把血与死描绘得淋漓尽致。例如那个送饭的炊事员帕尔茨瓦尼亚,牺牲 时的鲜血还沾在面包上;舒米林阵亡了,却留下3 个无人照管的孩子;格涅拉洛夫并不是一个胆小鬼,由于谣言引起的惊恐而死在目已人的枪弹下,家里还 有一个母亲;那个女兵摩西亚被炮弹炸死,她刚采来的浆果撒落一地..《一寸土》,问世后引起苏联评论界的强烈反响,并掀起了一场热烈的争论,褒与贬,肯定与否定两种意见截然对立。赞扬者认为《一寸土》是某种“探索的成就和贡献”,小说写得真实而富有人性。

  虽然它写的只是“一寸土”,但却相当 广阔地、充分地和多方面地表现了苏维埃人的性格。一位评论家认为巴克兰诺夫笔下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是和全体苏维埃人相一致的。“读了小说之后,你就 会了解得更清楚,苏联人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他们为什么不能不取得胜利。”还有的评论家赞扬巴克兰诺夫非常善于观察和描绘,他“不怕看到好的和光 明的事物,也不怕看到坏的和可怕的事物。他善于把残酷的战斗描写成这样:大炮的轰击声和机枪的射击声掩盖不住战士的呻吟和私语,在火药的烟雾里可 以辨别兵士眼睛的表情。作品写得象图画似的生动,细节精确和富有表现力,对话简洁。”认为巴克兰诺夫在小说里无情地表现死亡和流血,破坏和荒芜, “这是苏联人民为保卫和平和反对新战争威胁而斗争的这些日子所给予他的权利。”持批评意见的评论家指出作者把战争描写得太可怕了。它是那么残酷, 可怕和血腥。它对人们任何一点弱点,任何一点疏忽和胆怯的表现,都是绝不原谅的。作者“有意无意地”过多采用“雷马克式的自然主义的描写战争的手 法,照相式地记录战场上和附近后方的死亡,以许多篇幅描写了人们的恐怖和战争的可伯,结果恐怖和死亡的情景脱离作者原来的任务——表现苏维埃人的 坚强性格而孤立起来,变成了目的本身。”有的评论家还批评巴克兰诺夫竭力把人物加以“抑制”和“平凡化”。人们在战斗中不是为“崇高的东西”所指 快,他们所做的一切仿佛都是出于不得不做的,他们要后命,所以就使出全身的力量来为了活命而斗争。还有人认为小说充满了近平和平主义的阴暗的色彩 ,使人感觉不出这里进行为究竟是反对黑暗和混乱的人民解放战争,还是扣任何战争里都一样是使一切生灵的毫无意义的毁灭。因此发生了一个疑问:战胜 强大敌人而取得的伟大胜利是怎么产生的呢?尽管对《一寸土》有种种不同的看法,但批评家们认为,象《一寸土》这类描写局部的、平凡的日常生活,“ 从小事物中看大事物”的作品应该在苏联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新中国70年的革命历史和革命战争小说:当代文学的“洪钟

    中国当代文学走过了70年,它是共和国的产物,伴随着共和国一起成长。共和国的成立来之不易,它是数十年来革命斗争和革命战争的胜利之果,因此革命历史和革命战争也就成为...[详细]

  • 瓦西里·谢苗诺维奇·格罗斯曼

      瓦西里·谢苗诺维奇·格罗斯曼(1905—1964)苏联俄罗斯作家。有犹大血统。1929 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数学物理系,分配到顿巴斯矿区任化学工程师...[详细]

  • 格里戈里·雅科夫列维奇·巴克拉诺夫

      格里戈里·雅科夫列维奇·巴克拉诺夫(1923—),苏联俄罗斯作家。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常委。《旗》杂志主编。主于沃罗涅 日市的一...[详细]

  • 抗战题材少儿小说的历史担当与艺术追求

    抗战期间,无论是大后方(重庆)、根据地(延安)还是“孤岛”(上海)的儿童文学,都有直面抗战、砥砺意志的精彩儿童小说面世。如丁玲的《一颗未出膛的枪弹》、萧红的《孩...[详细]

  • 邵子南《地雷阵》

    《地雷阵》以李勇这一真实人物为主人公,广泛地写了晋察冀民兵开展地雷战把日本侵略者打得焦头烂额的故事。...[详细]

  • 刘白羽短篇小说集《战火纷飞》

    刘白羽是抗战时期解放区中著名的描写部队生活的小说作家。他对人民军队指战员的生活比较熟悉和了解。除写作大量通讯报告外,他主要致力于小说创作,写了包括《政治委...[详细]

  • 茅盾中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

    小说以上海“八·一三”抗 战为题材,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抗战爆发到上海陷落这四个月中人民生活和思想的剧烈、复杂的变化,表现了各阶层人民对这场战事的不同态度;同时...[详细]

  • 茅盾《腐蚀》:揭露国统区的政治黑暗

    《腐蚀》通过特定环境中赵惠明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概括了长期以来特别是抗战以后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深刻观察和认识。这部小说是抗战时期文 学中以现实题材揭露...[详细]

  • 吴组缃长篇小说《鸭嘴崂》(后改名《山洪》)

    吴组缃的长篇小说《鸭嘴崂》(后改名《山洪》)以抗战初期的皖南农村为背景,刻划了 青年农民章三官的质朴、倔强、粗野的性格,写出他逐步克服落后意识、投入民族解放...[详细]

  • 萧乾《刘粹刚之死》

    刘粹刚的事迹与丘东平笔下林青史等人的英雄行为一样,反映了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推动下国民党下级军官和士兵的抗日热情,它表 明了中华民族不甘做亡国奴的顽强战斗精...[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