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理《外套》
《外套》内容简介:
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是圣彼得堡的一个九等文官,生活单调而乏味。他因身上的外套过于破烂,常被同事们取笑。为了筹措做新外套的八十卢布,他精打细算,省吃俭用,甚至忍饥挨饿,终于在下一个寒冬到来之际,攒够了费用,买到了称心如意的布料,交给裁缝制作。两个星期之后,穿上新外套的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在司里一下变得引人注目,大家纷纷要求他请客。就在他十分尴尬的时候,司里的副股长出面,愿意代他做东。吃饭那一天,同事们特地欣赏了一番他的新外套。过了午夜十二点,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赶着回家,但离开副股长家门不久即遭抢劫,被人夺走了外套。他受到惊吓之后,四处申诉,要求找回自己的外套,却处处碰壁。受此打击,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一病不起,几天之后离开了人世。然而,他死后却兴风作浪,闹起鬼来,到处剥下别人的外套。终于有一天,他剥到了所谓大人物的外套,总算是消了一口气。然而,他的鬼魂却依然出现,在暮色的笼罩下,骇人的背影越变越大。
《外套》赏析:
果戈理创作《外套》的缘起很有意思。当时他正在彼得堡当小公务员,偶尔从朋友那里听说,某个人省吃俭用买了一杆猎枪,在打猎的时候不慎将猎枪丢失,从此一病不起,他的朋友们为此凑钱又买了一杆猎枪送给他,这个人才又活了过来。果戈理听说这个近乎于笑话的故事之后,开始动笔写《外套》,后来与其他几部小说一起,合集成《彼得堡故事集》出版。
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的出场颇具滑稽味道。果戈理在描写了一番阿卡基艰难的起名过程之后,忽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年轻的刚参加工作的同事,在听到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那句话之后,内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他仿佛看到了自己20年之后,也许会遭遇同样的命运,他一下子看清了人世间的冷酷甚至是残忍。这样就为一开始似乎充满轻松幽默气氛的小说,埋下了悲剧性的预兆。或者可以这样说:这部小说原本就是由两种基调所掌控的——喜剧基调和悲剧基调始终交织在一起。
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被这两条线来回地拨弄,因而呈现出正弦曲线般的命运波折。穿上新外套的主人公参加宴会之前,悲剧的因素几乎隐没不现。果戈理不厌其烦地描绘了主人公穿上新外套的过程——他甚至比一个家庭主妇还要精打细算,详细地制定省下20卢布的计划。为着这件外套,他忽然变了个人,变得活跃,不安分,甚至是躁动不安,似乎开始偏离他原本苦行僧般的生活。他心心念念的都是那件外套,那件外套未来的样子,以至于差点抄错公文——这种事情对于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是简直不可想象的。主人公漫长的平淡无味的生活忽然有了希望,正如文中所说,他仿佛找到了一个愿意与他共同生活的伴侣。
他是那样的窘迫,又是那样的充满希望,他的欢欣雀跃,一方面舒缓了小说的气氛,把情节推向了高潮,另一方面却让读者感到些许的可怜甚至是同情。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是个平凡的小人物,他看不到重大的政治形势,他不知道社会上的流行,他也不关心司里谁升了职,谁离开了……他只关心他的外套。那是他的生命。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曾抱着他的外套痛哭,那隐没在欢乐之下的没骨的悲哀此刻凸显出来,人物生活幸福的源泉仅仅是一件新的外套!正是这件外套,使得他进入了同事们的聚会,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他边缘人的地位,他在牌桌和人群之间不知所措,全无从聚会中获得的乐趣。
宴会开始之后,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的悲剧终于显露了出来。待在副股长家太久,又被同事们灌了两杯酒,迷迷糊糊地走在空旷的广场上,以致外套被人抢走。他四处央告无门,且被某个大人物教训了一顿——的确,丢失了一件外套不是什么值得申诉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底层的公务员,这就是他全部的生活希望。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最后生急病而亡。对于他的死亡,部里的人知道此事已是几天之后,且没人知道真正的原因。或许有人会说,他还可以再攒钱买一件,为什么这么死心眼?如果他不是这么“较真”,整日除了抄写和外套别无依托,就不会成为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不会成为这个结尾近乎于魔幻的故事的主人公。
故事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当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死后,喜剧的曲线开始上扬,他没有获得死后的安宁,反而在圣彼得堡的大街小巷里闹起鬼来,四处扒人的外套,使得警察们忙于逮捕这个抢人外套的鬼魂。当某个大人物——将军的外套被剥夺之后,我们总以为他可以安息了,谁知这个圣彼得堡的鬼魂,却以一种更加骇人的形式出现,他幻化出了巨大的背影,以自己生前从未有过的强大出现在世人面前。
这个闹鬼的结尾,不仅冲淡了小说本身因为主人公死亡而带来的悲剧气氛,而且带来一种充满恶作剧气息的报复的快感,人人都被迫参加了鬼魂导演的狂欢。鬼魂应该报复的是抢走他的外套的流氓,但是结果却近乎于闹剧,每个人的外套都丢失了,每个人都尝到了丢失外套的那么一点点的痛苦。
从俄罗斯文化传统方面来看,神秘主义与果戈理本人的文化根基在这个结尾中的合流也体现得相当明显。果戈理本人从小就受到乌克兰浓厚的乡间鬼怪文化的影响,爱写鬼怪故事。他的许多作品,如《画像》,也具有这种似是而非的魔幻风格,或鬼怪色彩。而俄罗斯文化与西欧的理性主义有明显的不同,他们更乐意从神秘的感性的角度来认知感悟世界。因此,果戈理使用鬼魂的背影,把自己真正的意图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减轻了作品所具有的尖锐性,而且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
(编辑:moyuzhai)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
《白夜》结构紧凑、充满戏剧性,善于通过语言揭示人物心理变化从而展示人物个性和思想,善于创造令人透不过气来的紧张激烈的气氛。在“第四夜”中娜斯简卡在得知心上...[详细]
屠格涅夫《木木》
法国著名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在《屠格涅夫传》中曾指出:“在《木木》中,屠格涅夫像在《猎人笔记》中一样,并没有一句谴责的言词。然而,那个暴虐的女主人的淫威与...[详细]
冈察洛夫《平凡的故事》
《平凡的故事》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冈察洛夫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发表后,产生很大影响。别林斯基在1847年3月写给作家鲍特金的信里说:“冈察洛夫的小说在...[详细]
赫尔岑《偷东西的喜鹊》
《偷东西的喜鹊》秉承了赫尔岑一贯的创作风格,也植根于伟大的俄罗斯文学传统:对命运的担当与求索,对弱者的怜悯与同情。天才的艺术家阿尼达如流星一般陨灭了,而赫尔岑...[详细]
赫尔岑《谁之罪》
小说有两条线索:其一是柳波尼加在将军家的生活以及与克鲁采弗尔斯基的爱情婚姻;其二是“多余人”别里托夫的经历。别里托夫的介入,破坏了柳波尼加的宁静生活,使双...[详细]
果戈理《死魂灵》
果戈理的《死魂灵》一问世,立即引起激烈的争论。赫尔岑认为该书“震撼了整个俄罗斯”;别林斯基写道:“《死魂灵》高于俄国文学中过去和现在所有的一切作品,因为在...[详细]
果戈理《塔拉斯·布利巴》
《塔拉斯·布利巴》是果戈理创作的一篇历史题材小说。小说没有拘泥于严格的历史年代,而是以史诗般的气魄,将乌克兰哥萨克反抗波兰侵略者的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浓缩...[详细]
果戈理《狂人日记》
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是他早期创作的作品。整部小说别出心裁地使用主人公写作日记的形式,将波普里辛生活当中的件件琐事,精神层面的各种欲望,由理性到非理性到疯狂的...[详细]
普希金《上尉的女儿》
《上尉的女儿》完成于1836年,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现实主义作品。为了创作这部小说,普希金阅读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并曾亲自前往当年发生起义的奥伦堡,搜...[详细]
契诃夫《套中人》
在这篇小说里,契诃夫着重使用艺术夸张手法,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 “套子”,从外表、生活习惯、思想方式乃至婚事诸方面,突出刻画了别里科夫这个在沙皇专制制度下胆小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