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蒸汽朋克”:中国科幻题材突破方向 --科幻
当前国风科幻在蒸汽朋克方面的探索才刚刚起步,目前的作品在制作方面都较为稚嫩,远远难以达到海外优秀作品的水准。从这个层面上看,引进《瓦尼塔斯的笔记》等最新出炉的海外蒸汽朋克作品,本身也是国风科幻的推动力...[详细]
-
让AI再“飞”一会儿 --科幻
为什么AI很火,落地却很难?日前,《科技日报》一则报道发出如此疑问。不难看出,这个问题是带着“情绪”的——相比公众的热烈期盼,各方的大力支持,AI技术的落地速度不及预期。这个问题属实吗?站在普通人的角...[详细]
-
郭琦:科幻小说中“想象力”与“忧患意识”共存--科幻
原标题:郭琦:“What-if”——科幻小说中“想象力”与“忧患意识”共存 随着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曾经只能存在于幻想之中的事物已经逐渐变成了现实。可以说,我们正生活在...[详细]
-
《极乐空间》中的城市地理想象和空间政治--科幻
电影通过将真实景观和幻想空间结合起来,通过独特的电影语言,制造出一种流动性和连贯性,从而达到一种“地理景观叙事”的效果[1]。城市空间是真实地理与文化想象的混合体,电影中的城市景观既是对现实城市地理空...[详细]
-
历史的“过去”与科幻的“未来”--科幻
2019年10月,中国科幻作家王晋康出版了长篇力作《宇宙晶卵》,自此,其“活着”三部曲宣告完结。从2013年的《逃出母宇宙》到2016年的《天父地母》,再到新近出版的《宇宙晶卵》,在整整6年时间里,王...[详细]
-
郭琦:科幻小说的“主题矛盾”和“陌生化”--科幻
“主题矛盾”——科幻小说情节发展的驱动力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科幻小说叙事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其“思想实验”特性,即通过前文中所提到的一个SF缩写中的一个词语“Speculative”(推测性)来体现...[详细]
-
科幻实际上是一种现实主义文学--科幻
“恒星异客”的表现力,可谓独具一格、天马行空、五彩斑斓,读来却很真实,它反映了科幻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科幻实际上是一种现实主义文学,也是一种帮助我们展望和理解人类未来和宇宙真相的文学。一个偶然的...[详细]
-
从认识世界到发现世界:近年科普出版观礼与反思--科幻
导读:本文梳理了科普出版领域早期选题范式的确立和新时代所发生的一些值得肯定的转换取向,包括由传统贴近日常生活向高端科学知识介绍的转换,通过实验操作选题由单纯介绍知识转向引导分析和实验的转换,通过推广数...[详细]
-
郭琦:从“小众化”的点子到“大众化”的作品--科幻
科幻小说常常被描述为“小众人的大众文学”。从本质上说,科幻小说的创作者们,其实是一种能够耐得住寂寞的群体。科幻作家飞氘曾经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科幻更像是当代文学的一支寂寞的伏兵,在少有人关心的荒野...[详细]
-
将中文科幻带入西方视野,刘慈欣“背后的男人”连日本作家都眼红--科幻
很多人都熟悉刘慈欣的《三体》,却并不一定知道《三体》的英文译者,拿世界科幻顶尖雨果奖的时间比刘慈欣还要早。他用纯正的英文写科幻小说,曾在技术宅、律师、翻译家、作家、两个女儿的爸爸等多个身份...[详细]
-
对话房泽宇:用摄影师的感官写有镜头感的科幻--访谈
《好吃星球》完结了,这是房泽宇在不存在科幻上完成的第二个长篇连载。人们经常说,坚持写才会有成长。让我们来听房泽宇讲讲他的感受吧。写完第一个连载《梦潜重洋》之后,再写这篇是不是轻松很多?有感受到自己的成...[详细]
-
保持宽容与开放,打造更多优质原创少儿科幻小说--科幻
杨鹏少儿科幻作家 美国科幻大师阿西莫夫曾说过:“儿童应该尽早阅读科幻作品,在9岁或10岁,不能晚于11岁。”确实,科幻小说是探索未来各种可能的最好形式,它既可以使孩子为未来作思想准备,也可以...[详细]
-
王佃亮:科学家与科幻作家--科幻
王佃亮,主任医师,教授,作家,理学博士,医学博士后。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工作。为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兼继续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兼干细胞再生医学与精准医疗质量管理...[详细]
-
赋予科幻一种理想的光辉--科幻
编者按:端午佳节,《光明日报》发表了91岁的著名科幻作家萧建亨的文章《赋予科幻一种理想的光辉》。萧建亨从1955年开始科幻和科普作品创作,主要作品包括《气泡的故事》《布克的奇遇》《奇异的机器狗》《球赛...[详细]
-
夯实评论阵地,引领创作高峰--科幻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他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应褒优贬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