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学的诗意”中呈现时代的镜像--儿童文学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问题始发于上世纪,更是当下的好问题。儿童科幻小说《中国轨道号》中的少年周翔,是一名空军试飞英雄的遗孤。他终日带着父亲的遗物——帽子,不惜被小伙伴们误会,甚至引发打群架。小说涉及这...[详细]
-
陈楸帆:大文学的时代已经到来--科幻
在中篇小说《人生模拟》中,其实探讨的是几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人的命运究竟由谁来掌握?当人能够一次次改写命运时,他改变的究竟是什么?命运真的能够被改变吗?或者说,能够被改变的命运还算是命运吗?这一连串令人...[详细]
-
科幻电影里的“未来”比想象近--科幻
海报设计:邓豪俣在火星上开荒种土豆、在火星上建造基地……这是几年前科幻电影《火星救援》的桥段,勾勒着人类对火星的各种幻想。想必当时不少观众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想象过,有一天也许我们真的能去火星,亲自种下...[详细]
-
科技周:从火星着陆与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看人机融合未来 --科幻
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红色火星上首次有了中国印迹,许多网友直呼:“彷佛科幻小说成真一般!”国家航天局公布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详细]
-
糖匪:我的根可能更像是一种空气植物--科幻
糖匪,作家,评论人。上海作协会员。美国科幻和奇幻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看云宝地》《奥德赛博》等。出版短篇小说集《奥德赛博》《看见鲸鱼座的人》,长篇小说《无名盛宴》,两次入选当年美国最佳科幻年选。《熊猫...[详细]
-
读糖匪《奥德赛博》:这就是人类吧--科幻
面对浩瀚到足以把人类所有科学努力都约等于零的宇宙,就算有科学家宣称人类是宇宙里惟一的文明物种,恐怕也没有多少人会真的相信。哪怕仅仅出于好奇心和爱幻想的天性,很多人也宁愿选择相信,在近乎无限的宇宙深处,...[详细]
-
幻想与现实之间:科幻作品中的火星--科幻
很长一段时间里,火星都似乎是地外生命最可能的家园,因此,在科幻领域,火星也一直意义非凡。不同于金星,火星的表面长期以来一直有可见的疤痕(虽然并不清晰),借助光学望远镜就能看到;火星颜色也是独特的红色。...[详细]
-
“资深科幻影迷”黄鸣奋:中文系教授的“跨界”科幻之旅--科幻
科幻电影向人类发出了哪些警示?科幻与科技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国产科幻电影该如何“出圈”?5月22日,“科普中国-我是科学家”活动在深圳市举行,演讲嘉宾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黄鸣奋接受了读特记者的独...[详细]
-
钟天意:科幻小说能突破“新伤痕时代”吗?
《荒潮》是中国更新代代表科幻作家陈楸帆于2013年出版的长篇科幻小说,于2017年斩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并于201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再版。小说围绕近未来的一个南海小岛“硅岛”展开。在那里,政府靠从外国大量购买电...[详细]
-
让科幻“点燃”未来
近日,在京举办的2020中国科幻大会上传来一系列硬新闻:2019年中国科幻产业总产值达658.71亿元,同比增长44.3%;北京投入科幻产业的专项资金将达5000万元;10年内,一座占地71.7公顷、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科幻之城”将在首...[详细]
-
李静:近年诗歌创作中的“机器拟人”与“人拟机器”--科幻
原标题:李静:赛博时代的“创造力”:近年诗歌创作中的“机器拟人”与“人拟机器”引言当代语言经验与二元论的失效2017年,微软第四代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1——横空出世,并号称是...[详细]
-
天行一云:小说与实验--科幻
刘慈欣出生于中国盛产煤矿的山西省,大学时主修水电工程,并具有火力发电站的工作经历。熟知煤炭与火力发电知识的刘慈欣,于2000年发表了一篇以煤炭的地下气化技术为中心的短篇科幻小说《地火》[1]14-28...[详细]
-
抄袭就要人人喊打 --科幻
近日,《科幻世界》上刊载的银河奖征文《无主》(李卿之)被读者举报抄袭斯蒂芬·金短篇小说《重型卡车》。2月23日,《科幻世界》发表致歉声明称,现已取消该作品的稿费和评奖资格,称《无主》为全文抄袭作品,原...[详细]
-
《戴森球计划》火了,“科幻游戏”前途几何?--科幻
新年伊始,广大端游爱好者们就迎来了一款全新的“国产之光”:《戴森球计划》。这款由柚子猫游戏开发、GameraGame发行的科幻沙盒建造游戏,发售不到1小时即登顶了Steam全球热销榜,首周销量超35万...[详细]
-
《触摸星辰》:“HARD科幻”,要HARD地搞--科幻
“Hard”一般有两个意思,一个叫硬,一个叫难。“Hard科幻”因此可以被视为一种自我嘲讽式的隐喻:不过“难科幻”也不算什么人话,合适的叫法是“难读的科幻”——这是三十年前,盖瑞·卫斯法尔的嘲讽。《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