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侠情派:司马翎
司马翎本名吴思明(一九三三~一九八九年),广东汕头人。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系毕业,曾任《民族晚报》记者、《新生报》编辑。自幼于学无所不窥,涉猎广博,兼及佛、道,并雅好现代文艺;因此在新、旧文学上均有一定的素养。
一九五八年吴氏就读政大二年级时,试作《关洛风云录》,不意一举成名。旋再接再厉,陆续推出《剑气千幻录》、《剑神传》、《白骨令》、《鹤高飞》、《金缕衣》诸作;文笔清新脱俗,间有现代意味;而刻划人物各极其致,尤善于运用推理手法铺陈故事情节。正因其小说内容丰富,兼有“北派五大家”之长;加以谈禅说偈,意境高远,更独得还珠楼主“奇幻玄妙”心法三昧,乃被公认为新一代武坛奇才。
吴氏最早以“吴楼居士”笔名撰《剑神》三部曲──即《关洛风云录》、《剑神传》、《八表雄风》──写大侠石轩中的成长过程,颇能表现出“玄门正宗”的恢宏气象;而书中穿插石轩中与爱侣朱玲之间因师门恩怨所交织的悲欢离合故事,亦极曲折动人。惟以另用“司马翎”笔名撰《剑气千幻录》(港版改名《武林第一剑》),叙述武林四大剑派排名之争,更浩瀚雄奇,驰誉海内外。故此后凡有新作,多署“司马翎”(约廿五部);并与卧龙生、诸葛青云鼎足而立,有“台湾三剑客”之称。
概括而言,司马翎博学多才,擅长写情写欲、斗智斗力。特别是描写男女在情欲焚身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奇正互变、虚实相生的武打艺术,均独步一时。而其早年首创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殆已近乎“道”──与金庸、古龙一脉相承的“无剑胜有剑”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而犹有过之。同辈名家受其影响、启迪者颇多,如古龙、上官鼎、易容、萧瑟等皆是。
据台湾早期执武侠出版业牛耳的宋今人所说,司马翎作品“最受大学生及留学生欢迎”;“誉之为‘新派领袖’,实当之无愧”。这固然是因司马翎小说内容有深度,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方为行家所重;但“新派领袖”云云,却言之过早。缘早期的司马翎是以“旧派”为体,“新派”为用;尚未能妥善结合古典、现代两种语句,使之交融一片;以致新、旧笔法杂陈,令人不免突兀。此由《剑神》系列作品即可概见一斑,毋庸讳言。
惟就武侠宏观的角度看,司马翎之才、学、识以及自觉或不自觉地由“旧派”向“新派”搭桥过渡,展现“综艺侠情”小说风格,盖与金庸颇为类似。因此他不久即从“超技击侠情派”中脱颖而出,自成一大家数。其前期名著如《剑胆琴魂记》、《帝疆争雄记》及《圣剑飞霜》固以奇情推理取胜,摇曳生姿;而《纤手驭龙》(一九六四年)更将“斗智斗力”的妙构发挥得淋漓尽致。迨及《剑海鹰扬》(一九六七年)出版,运用艺术手腕将武学、杂学、斗智三者予以高度结合,尤令人惊心动魄,极尽纵横捭阖之能事。至此,司马翎小说艺术已入化境,当可与金庸分庭抗礼,各擅胜场矣。(按:司马翎创作之前、后期系以一九六五年为分水岭。)
可惜司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创作后期虽有《剑海鹰扬》这部超卓钜着为武侠小说大放异彩,但此后即逐渐走下坡──除《人在江湖》(一九七五年)尚多可观者外,其晚年改以“天心月”笔名所撰《强人》系列作品,业已欲振乏力,俱不足道了。
(编辑:moyuzhai)三弦《天之下》: 网络武侠小说创作的一种出路
简介《天之下》展开了一个主宰是武林的神州世界。武林就是天下,天下就是武林。在这个庞大的天下中,侠客持证上岗,仇敌照章相杀,曾经的江湖规矩,全都变为律法,然而侠肝义...[详细]
“武侠热”到底是武侠类型最后的挣扎,还是新的转机?
2022年的剧集播放过半,武侠题材似乎又有重放光芒的迹象。上半年《雪中悍刀行》《说英雄谁是英雄》《且试天下》等武侠题材影视剧的制作阵容堪称顶配。下半年代播...[详细]
金庸扭转了对武侠小说的误读
中国大陆对武侠通俗小说的误读很严重。上世纪30年代开始,新文学的不少学者就对传统武侠、志怪的通俗文学有猛烈的批评。而50年代起,对武侠小说更是持禁毁的态度,有些...[详细]
《天龙八部》中的“漏洞”
天龙八部从1963年开始连载,四年方成书。金老先生讲故事还真是高手,人物新奇繁多,情节跌宕起伏,虽有小虫但不影响大局,时过四五十年仍畅销如昔。瑕不掩瑜即是如此。...[详细]
《天龙八部》:执念与命运
我所看过的金庸小说,唯《天龙八部》一书最是神奇。小说通篇都笼罩在佛法的光芒下,所有的剧情都在阐述着四个字:求而不得。...[详细]
《天龙八部》中的人性
金庸比别的武侠小说作家高明的地方就是当他们都在追求情节的离奇的时候金庸已经悄悄地将武侠小说提升到了探讨人性的高度。《天龙八部》就是部披着武侠外衣的人...[详细]
《天龙八部》中的佛学意蕴
金庸小说的伟大之处在于虽是武侠却超越武侠,仅凭一部《天龙八部》已使得所有武侠小说望尘莫及。小说以北宋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之...[详细]
《天龙八部》的灾难
金庸写武侠写得华人世界人人皆知。他后来悍然封笔,急流勇退。我看最早当是在写《天龙八部》的时候,看到了自己无法避免的下坡路。...[详细]
《金庸识小录》:真正能流传下去的武侠小说只有金庸
作者酷爱乱读书,尤好金庸小说,阅读中随手考掘故实,索隐发微,出入于文学、历史、风俗、博物、西学之间,虽以短小的札记体裁写出,但能免于陈言,而富于趣味性与知识性。论...[详细]
论《天龙八部》中逍遥派的武学
金庸以武功写逍遥,《天龙八部》直是一部好看可爱的武侠《庄子》。而大师从心所欲,同时将一部波诡云谲、神妙莫测的《庄子》演绎成庄重高远、意境悠深的《金刚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