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中国作家

超技击侠情派:卧龙生

发布时间:2013-07-17 来源于:wellnovel.com 作者: 佚名 点击数: 486次

  卧龙生本名牛鹤亭,一九三○年生,河南镇庭人。原在军中任职,因故退役,百无聊赖,乃开始撰写武侠小说。一九五七年春,牛氏以“卧龙生”为笔名,于台中《民声日报》发表处女作《风尘侠隐》,即大获好评。此书以少侠罗雁秋复仇故事为经,武当派与雪山派正邪之争为纬;更穿插了奇女子凌雪鸿等“群雌追一男”的多角恋爱,写来缠绵悱恻,荡气回肠。

  《风尘侠隐》向还珠《蜀山》借用了神雕、彩鸾、灵芝液、千年续断及各种神奇武功;向郑证因《鹰爪王》借用了帮会组织、技击打法、风尘怪杰及各种独门兵器;向朱贞木《罗刹夫人》借用了若干诡秘布局与情节;再加上王度庐的“侠骨柔情”,一炉共冶,乃使武侠小说益发多彩多姿,扣人心弦。

  嗣后,卧龙生继作《惊虹一剑震江湖》,写少侠俞剑英与白燕玲的爱恨情仇故事,亦极哀感动人。但令人遗憾且奇怪的是,这两部名著都未写完,即以“告病”为由而辍笔;后有托名续伪之作,不可同日而语。

  从一九五八年起,卧龙生所撰《飞燕惊龙》(港版改名《仙鹤神针》)与《铁笛神剑》皆以武学秘籍掀起江湖风波、武林恩怨为主题。《飞燕惊龙》首张“武林九大门派”之目,基本上是套用郑证因《鹰爪王》之布局写法,改“凤尾帮”为“天龙帮”;再以一本假的“归元秘籍”作饵,交叉叙述九大门派(代表正方)彼此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天龙帮(代表反方)网罗天下奇人异士而与九大门派的对立冲突。究竟谁能代表“武林正义”?人性的贪婪自私在此表露无遗。

  持平而论,卧龙生写《飞燕惊龙》能别出心裁,打破前人窠臼,善于借镜却不生搬硬凑;对传统所谓“正邪殊途”、“非白即黑”的说法,亦加以反讽,不落俗套。虽然全书被一个失败的主角杨梦寰拖累,逊色不少,却也彩笔纷披,允称佳构。相形之下,如《风尘侠隐》那种“正邪分明”的单纯写法,就未免流于皮相──这是卧龙生创作思想及技巧的“大跃进”,并由此建立其台湾“武侠泰斗”地位。

  一九六○年《玉钗盟》在《中央日报》连载,堪称卧龙生前期武侠小说中的压卷之作。此书写身负血海冤仇的徐元平夜探少林寺,欲盗《达摩易筋经》;巧遇慧空大师“三日传灯”,并慨赠戮情剑。由此便引出一波波武林人物的贪嗔欲妄以及孤独之墓、南海奇叟、恨天一妪与慧空之间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可谓极尽奇正互变之能事。

  无疑,《玉钗盟》是卧龙生最成功的作品,它具有前此诸书一切的长处而无其短;特别是通过五光十色的江湖人物写出“善未意明,理未易察”的吊诡情境,尤足令人称赏。固然,就一部长达百余万言的通俗文学来说,败笔在所难免;但《玉钗盟》以悲剧英雄徐元平的陨灭作结,其热血足以洗尽一切瑕疵。此外,其同期作品《天香飙》写绿林盟主胡柏龄义薄云天,却惨遭黑白两道夹杀的壮烈故事,更为精警有力,动人心魂!

  早年卧龙生小说构思甚奇,善于运用前人武侠遗产,而以“传统风味”见长。其最大短处则在于学养不足,又缺乏幽默感;是以虽云“通俗趣味”广受欢迎,却似乎少了些什么,不耐久读。至于常为时人诟病的欠缺历史背景,则系台湾早期独特的政治环境使然,固无足深异。

  然而继《无名箫》(一九六一年)之后,进入卧龙生中期的《素手劫》即开始偏离“正宗武侠”轨道,而改走“半传统、半新潮”路线。自《天涯侠侣》、《金剑雕翎》、《飘花令》以降,则每下愈况,乏善可陈。凡此,虽与迎合新读者的口味有关;但作者备多力分,且一再倩人代笔,当为“盛极而衰”之主因。迨至七十年代以后,卧龙生屡屡纵容不肖书商出版冒名伪作(至少在廿种以上),就更不堪闻问了。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三弦《天之下》: 网络武侠小说创作的一种出路

    简介《天之下》展开了一个主宰是武林的神州世界。武林就是天下,天下就是武林。在这个庞大的天下中,侠客持证上岗,仇敌照章相杀,曾经的江湖规矩,全都变为律法,然而侠肝义...[详细]

  • “武侠热”到底是武侠类型最后的挣扎,还是新的转机?

     2022年的剧集播放过半,武侠题材似乎又有重放光芒的迹象。上半年《雪中悍刀行》《说英雄谁是英雄》《且试天下》等武侠题材影视剧的制作阵容堪称顶配。下半年代播...[详细]

  • 金庸扭转了对武侠小说的误读

    中国大陆对武侠通俗小说的误读很严重。上世纪30年代开始,新文学的不少学者就对传统武侠、志怪的通俗文学有猛烈的批评。而50年代起,对武侠小说更是持禁毁的态度,有些...[详细]

  • 《天龙八部》中的“漏洞”

    天龙八部从1963年开始连载,四年方成书。金老先生讲故事还真是高手,人物新奇繁多,情节跌宕起伏,虽有小虫但不影响大局,时过四五十年仍畅销如昔。瑕不掩瑜即是如此。...[详细]

  • 《天龙八部》:执念与命运

    我所看过的金庸小说,唯《天龙八部》一书最是神奇。小说通篇都笼罩在佛法的光芒下,所有的剧情都在阐述着四个字:求而不得。...[详细]

  • 《天龙八部》中的人性

     金庸比别的武侠小说作家高明的地方就是当他们都在追求情节的离奇的时候金庸已经悄悄地将武侠小说提升到了探讨人性的高度。《天龙八部》就是部披着武侠外衣的人...[详细]

  • 《天龙八部》中的佛学意蕴

      金庸小说的伟大之处在于虽是武侠却超越武侠,仅凭一部《天龙八部》已使得所有武侠小说望尘莫及。小说以北宋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之...[详细]

  • 《天龙八部》的灾难

    金庸写武侠写得华人世界人人皆知。他后来悍然封笔,急流勇退。我看最早当是在写《天龙八部》的时候,看到了自己无法避免的下坡路。...[详细]

  • 《金庸识小录》:真正能流传下去的武侠小说只有金庸

     作者酷爱乱读书,尤好金庸小说,阅读中随手考掘故实,索隐发微,出入于文学、历史、风俗、博物、西学之间,虽以短小的札记体裁写出,但能免于陈言,而富于趣味性与知识性。论...[详细]

  • 论《天龙八部》中逍遥派的武学

    金庸以武功写逍遥,《天龙八部》直是一部好看可爱的武侠《庄子》。而大师从心所欲,同时将一部波诡云谲、神妙莫测的《庄子》演绎成庄重高远、意境悠深的《金刚经》。...[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