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中国作家

清宫派名家蹄风及其它香港武侠小说作家

发布时间:2013-07-13 来源于:wellnovel.com 作者: yiming 点击数: 720次

  蹄风本名周叔华,上海人,生卒年不详;原为“广派”武侠老作家之一,但地域色彩并不甚浓,曾写过《血战古兜山》、《勇闯十三关》及《海南侠隐记》等短篇武侠小说。在所谓“新派”武侠崛起之际,蹄风亦别走偏锋,以边疆民族传说为题材而撰《猿女孟丽丝》、《天山猿女传》等书,由是声名渐着。

  嗣后,从一九五六年起,蹄风陆续推出《游侠英雄传》(即台版《四海英雄传》)、《游侠英雄新传》、《龙虎恩仇记》、《清宫剑影录》及《武林十三剑》等系列作品,紧紧扣住“反清复明”的故事主题;演叙青龙会联合天下剑客、奇人,与江南八侠共同对付“魔王”雍正之始末,以及清宫诸皇子为夺帝位、尔虞我诈之内斗,长达百余万言。由于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武打紧张热闹,乃轰动一时。蹄风挟此“清宫派武侠”和金庸、梁羽生早期作品互争雄长,几有鼎足而立之势。

  《游侠英雄传》显然深受郑证因“帮会技击派”小说影响,故一开场就大谈中国武术源流,兼论内外家功夫之长短;书中对于清初秘密帮会活动情形,缕述甚详。此一系列小说旁参野史、传说,原本格局甚大;惜因作者缺乏新文学技巧,从头到尾都以旧氏说书人的口吻“说书”;故个别情节虽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然整体看来,不无枝蔓杂生之感。其未能获得较高评价,症结在此。

  此外,又有金锋、张梦还、牟松庭、高峰等以武侠小说鸣世,亦值得一提。

  ·金锋本名张本仁,一九二七年生,原籍广东。初以“毛聊生”为笔名,杂抄“北派五大家”作品撰广派武侠小说,成书不计其数,但俱无可观。后改笔名为“金锋”,自出机杼,写下“虎侠擒龙”等十五种长、短篇武侠小说,多半具有历史背景;其中尤以《西域飞龙传》、《天山雷电剑》、《冰原碧血录》、《子母离魂剑》四部曲为代表作。然此一系列穿插清宫秘辛与香妃故事,乃至描写边疆风情等等,或多或少都曾受到金庸、梁羽生及蹄风同类作品之影响,殆无可疑。而作者以“抄书”成名,实为异事。

  ·张梦还本名张扩强,一九二九年生,原籍四川;系中央军校二十二期炮科毕业,因故留港而以写作为生,曾任《明报》编辑。一九五七年张氏在《武侠小说周报》发表《沉剑飞龙记》,以明初学士方孝儒后人方龙竹复仇故事为经,武林门户之争为纬;文情跌宕有致,状声状物均极见精神。此书分为二十三回,都四十万言,堪称杰作;可惜结尾“还珠化”,令人突兀,未免美中不足。

  在香港众多武侠作家中,张梦还的文字功力直追金庸,而与梁羽生在伯仲之间。同时他也是最迷还珠(梦还),并善于提炼《蜀山》奇妙素材之佼佼者。惟其所受影响太深,故继作《青灵八女侠》、《十二女金刚》等书,便明显有《蜀山》峨眉派诸女的影子在内,此亦无可讳言。张氏迄今已结集成书的武侠小说共有十二部,水平殊不一致;然以争夺武学秘籍而导致各大门派对立的写法,则别开生面,领先潮流,当与金庸首创争夺“天下第一”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此后这种“花招”被人一用再用,已流于公式化之滥套矣。

  ·牟松庭生平不详,文笔古茂洗练,博闻广识,仿佛平江不肖生。一九五七年左右,写下《关西刀客传》、《红花亭豪侠传》、《张文祥刺马》等书。其中尤以《红花亭豪侠传》(台版改名为《洪门英烈传》)之演武叙事、重情尚义、行军布阵、反讽世态,无不精彩纷呈!作者兼有《水浒》与《三国》笔法之长,行文不测,豪气迫人!惜其作品不多,否则成就当在梁羽生之上,而可与金庸比肩。

  ·高峰(非高小峰)生平亦不详。观其《高原奇侠传》、《蟠龙剑客传》、《五岳豪侠传》诸作,文情不俗,略似蹄风“清宫派”小说。至于香港其它武侠作家如专写女侠传奇的江一明,以及风雨楼主、避秦楼主、石冲等,俱乏善可陈。而所谓“新派”竟出现将古人诗赋意译为白话文者,则其荒唐程度不言而喻,也就无须深论了。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三弦《天之下》: 网络武侠小说创作的一种出路

    简介《天之下》展开了一个主宰是武林的神州世界。武林就是天下,天下就是武林。在这个庞大的天下中,侠客持证上岗,仇敌照章相杀,曾经的江湖规矩,全都变为律法,然而侠肝义...[详细]

  • “武侠热”到底是武侠类型最后的挣扎,还是新的转机?

     2022年的剧集播放过半,武侠题材似乎又有重放光芒的迹象。上半年《雪中悍刀行》《说英雄谁是英雄》《且试天下》等武侠题材影视剧的制作阵容堪称顶配。下半年代播...[详细]

  • 金庸扭转了对武侠小说的误读

    中国大陆对武侠通俗小说的误读很严重。上世纪30年代开始,新文学的不少学者就对传统武侠、志怪的通俗文学有猛烈的批评。而50年代起,对武侠小说更是持禁毁的态度,有些...[详细]

  • 《天龙八部》中的“漏洞”

    天龙八部从1963年开始连载,四年方成书。金老先生讲故事还真是高手,人物新奇繁多,情节跌宕起伏,虽有小虫但不影响大局,时过四五十年仍畅销如昔。瑕不掩瑜即是如此。...[详细]

  • 《天龙八部》:执念与命运

    我所看过的金庸小说,唯《天龙八部》一书最是神奇。小说通篇都笼罩在佛法的光芒下,所有的剧情都在阐述着四个字:求而不得。...[详细]

  • 《天龙八部》中的人性

     金庸比别的武侠小说作家高明的地方就是当他们都在追求情节的离奇的时候金庸已经悄悄地将武侠小说提升到了探讨人性的高度。《天龙八部》就是部披着武侠外衣的人...[详细]

  • 《天龙八部》中的佛学意蕴

      金庸小说的伟大之处在于虽是武侠却超越武侠,仅凭一部《天龙八部》已使得所有武侠小说望尘莫及。小说以北宋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之...[详细]

  • 《天龙八部》的灾难

    金庸写武侠写得华人世界人人皆知。他后来悍然封笔,急流勇退。我看最早当是在写《天龙八部》的时候,看到了自己无法避免的下坡路。...[详细]

  • 《金庸识小录》:真正能流传下去的武侠小说只有金庸

     作者酷爱乱读书,尤好金庸小说,阅读中随手考掘故实,索隐发微,出入于文学、历史、风俗、博物、西学之间,虽以短小的札记体裁写出,但能免于陈言,而富于趣味性与知识性。论...[详细]

  • 论《天龙八部》中逍遥派的武学

    金庸以武功写逍遥,《天龙八部》直是一部好看可爱的武侠《庄子》。而大师从心所欲,同时将一部波诡云谲、神妙莫测的《庄子》演绎成庄重高远、意境悠深的《金刚经》。...[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