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作家 > 中国作家

2012文学蓝皮书:网络文学发展强劲

发布时间:2012-06-28 来源于:网络 作者: weizhi 点击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近日发布的2012年《文学蓝皮书》指出,2011年,文学越来越具有浑象的综合性与复杂性,长篇小说的年出版总量仍然稳定在4000部以上,中短篇小说偏少。分量较重的小说创作,依然高歌猛进,成就斐然。传统型文学之外的新兴文学,进取相当强劲。

新媒体文学在分化中强势繁衍 统型文学在守望中坚持

  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1~2012)》指出,2011年是新世纪文学第二个十年的开首之年,而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文学的发展演进,由于环境氛围的深刻变异和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发生的剧烈变化已近乎地覆天翻。

  从创作所呈现的局面来看,以文学期刊为阵地的传统型文学,在守望中继续坚持;以市场运作为手段的市场化文学(或大众化文学),在寻索中不断铺展;以网络传媒为平台的新媒体文学,在分化中强势繁衍。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纷繁情势,文坛进入了以前少见的“战国”时代。面对这样的一个丰繁多样又变动不居的文学现状,这份文情报告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观察,并在文学现状的梳理与把握中,择其主要,述其大要。蓝皮书认为,这“主要”与“大要”,在创作质量上,主要体现于传统型文学创作的稳中求进;在发展走向上,主要体现于新媒体文学的大力拓展。

  从2011年文学诸方面的表现来看,当下的文学与文化现状,可以说既很活跃,又很复杂,既有挑战,又有机遇。这样的一个很难一言以蔽之的纷繁现状,是文学、文化内部与社会、时代外部的多种因素合力构成的。因为文学与文化的深层交织,文学与社会的密切互动,文学的问题越来越不单纯、不单一,而具有越来越浑象的综合性与复杂性。置身于这样一个全新的环境和氛围,我们无疑任重而道远,更需奋发而有为。

2011年分量较重的小说创作依然高歌猛进

  文学蓝皮书指出,2011年,长篇小说的年出版总量仍然稳定在4000部以上,而且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质量也在不断地提升。从宏观的层面来看,正视历史中的重大事件与直面多样化的社会生活,依然是长篇小说创作中蔚为大观的基本趋向。而在以文学的方式探究历史和切近现实,为各色人等描形造影的过程中,许多作家均以自己的独到发见与艺术表现,显示出不同层面的自出机杼和各有千秋的别开生面,使得许多长篇小说厚重中别有意蕴,清新中别具情趣。如乡土现实方面的力作,有贾平凹的以卑微的小人物形象书写乡土政治的《古炉》,有关仁山的通过干群关系书写信任的缺失与重建的《信任》,有葛水平的为土地和女性描形造影的《裸地》,有叶辛的从知青角度观察乡土变异的《客过亭》等;史事题材方面,有王安忆的由小女人、小故事书写大文化、大历史的《天香》,有方方的由普通军人群体再现北伐时期武昌战役的《武昌城》等;女性写作方面,有孙慧芬的由女性的乖蹇命运透视乡村伦理的《秉德女人》,有方棋的将史诗与神话都熔铸于长江三峡的《最后的巫歌》,有林雪儿的写女医生怀揣理想却在现实中处处碰壁的《妇科医生》,有陈婞的由失恋男性表现情与性分离的《性灵》等。比较而言,长篇小说创作领域里引人注目的年度亮点,可能还在于在当下现实的密切观照中,对于人们的精神现状给予高度关注和深度寻绎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或直视当下人们的精神状态,或专注于个人命运的时代转折,艺术镜头透视出来的,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变化与异动,以及背后的社会问题,给人以强劲的撞击与深刻的启迪。如在关注人的精神状态方面,格非的《春尽江南》、王刚的《关关雎鸠》、王旭光的《天地之骨》等,都让人眼睛一亮,甚至刿目鉥心。

  2011年的中短篇小说,在“写什么”上,从重大的历史事件到当下的生活万象,从社会生活现状到人们的精神状态,几乎都得到了全景性的表现与全息性反映;在“怎么写”上,也以日常生活的故事性,现实生活的荒诞性,或精神异象的截取、文人生活的自省,表现出艺术方式与描写角度的推陈出新与别具一格。更令人为之欣喜的,是如畀愚、艾玛、弋舟、余一鸣、甫跃辉、颜歌、海潮、郑小驴等属于“70后”或“80后”文学新人的精彩亮相。中短篇小说创作,既更见作家小说写作的基本功力,又疏离热闹的网络与喧嚣的市场,专注于这一门类的年轻作者们,应该怀有纯正的艺术追求与高远的文学理想,理当对他们抱以更大和更多的期望。

传统型文学之外的新兴文学,进取相当强劲

  与传统型文学生产过程明显不同的是,新兴文学的创作、生产与传播,或借用市场运作的力量,或借助信息科技的手段,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出文学与商业的结合,专业与产业的互动,从而使其发展具有漫泛性,形态具有多因性。

  以近年长足崛起的网络文学为例,从网络小说在20世纪末首次现身起,至今不过十多年时间,但却发展极为迅速。除去作品总数增长快、存量大,作品构成多样化、类型多之外,网络文学还以参与人数广泛、受众人群众多,俨然成为当今文坛最为庞大的文学存在。

  这一文学板块的迅速成长,既在于网络写作的门槛较低,自发性强,便于爱好者主动进入与自由介入,更在于其中一些写作者相对成熟之后,可借助于收费阅读、作品改编等手段,得到安适的生存与稳定的发展,并在名声和利益两个方面获得必要的满足。

  目前在网络平台上坚持写作并靠稿费得以存身的写作者有3万多人。这样的一个从业数量,与体制内专业作家和半专业作家的数量总和不相上下。无论从作者的构成上看,还是从写作的趋向上看,网络小说都以非专业性的写作演练,以及向类型化的不断倾斜的基本走势,成为大众化文学的主要构成,并以良莠兼具的复杂性、无所不有的包容性,孕育了进一步发展演变的多种可能性。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茅盾文学奖40周年刍议

    茅奖”设立40年来,我们的长篇小说创作总体数量不断增长、总体质量持续提升的大趋势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其中因素固然很多,但40年来“茅奖”评选这无声的引领与激励作用...[详细]

  • 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 中国网文出海20年得与失

    从2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20年后成为拥有上亿海外市场规模的“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屡屡受到瞩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这条路起自何处?将...[详细]

  •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 助力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她虽然是从网络上与我们相识,但我们也认出了她腿上的那块伤疤。那是她历尽艰辛、攻城掠地时留下的,也是她作为文学之子、中国文学之子的证明。在中国文...[详细]

  • 守护精神创造力

    难忘的2021年刚刚过去,我们聚在这里,盘点过去一年的文化收获,见证不同类型文化书写的百花齐放,为精神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鼓劲加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详细]

  • 杜卫东长篇小说《山河无恙》

     “山河无恙”四字,意境雄远、恢阔,取作此部小说的名字,甚得风概,引出的旧事彰示着历史维度,一场现实博弈竟隐含着昨日况味:清末,青桥的曾祖为让吸食鸦片者祛除成瘾之苦...[详细]

  • 2021网络好小说

    2021年,诸多网络小说新作奏起序曲,也有不少热议奇文走向终章。对那些令人念念不忘的好作品来说,尾声并不是落幕,还意味着新的契机——只有画上圆满句点,才能赢得中国小...[详细]

  • 网络乡土小说新格局

    在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之外,文学媒介作为文学创作的第五种要素,对文学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创作形式产生一定的冲击。网络媒介的发展赋予文学表达新的形式,传统文学在...[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