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文学影视同质化严重 《幻城》蓄势多年遭吐槽
《幻城》 和 《诛仙》,两部10多年前的现象级玄幻小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在这个夏天登陆电视荧幕。尽管蓄势多年,正在播出的电视剧《幻城》却并没有显现出太多锋芒,反而在观众中遭遇一边倒的“吐槽”。
时隔十几年才进行影视开发,这一点并不难理解,玄幻作品的影视呈现需要技术和资金的双重等待。但费解的是,终于等到了这些条件的成熟,经典IP的影视转码却依然令人尴尬。特效、布景、化妆、剧情,《幻城》 暴露的每一处短板,牵出的都是近年来一连串玄幻改编剧的通病。这一桶“冰水”浇在产量井喷的“玄幻热”头上,也许能让行业内的人稍许看清,创意的缺乏正在对整个类型造成怎样的损耗和透支。
看不出原著特色,被拍成“指环王模仿秀”
“在黑色的风吹起的日子,在看到霰雪鸟破空悲鸣的日子,在红莲绽放樱花伤逝的日子里,在你抬头低头的笑容间,在千万年时光的裂缝与罅隙中,我总是泪流满面。”十几年前,郭敬明小说 《幻城》 中的句子被无数青少年誊抄在日记本上,“泪流满面”的表述一时被引为经典。小说虚拟了一个冰火大陆世界,讲述冰族两个王子的命运纠葛。这部作品最早以短篇小说的形式发表于2002年,之后又改写为长篇出版,瑰丽奇幻的世界架构和空灵唯美的语言在当时堪称“惊艳”,轰动一时。然而,时隔多年,终于面世的同名改编电视剧却让观众直呼“不忍直视”,进而“泪流满面”。首播次日,该剧在豆瓣上的评分仅为3.2。
片方此前曾宣布,《幻城》 投资超3亿元,专门请 《权力的游戏》 特效制作方来进行CG角色的开发,其中灵兽“雪狮”的毛发就有1600万根。然而,整部剧的特效由10个不同团队分工,各部分之间水平参差不齐,反而增加了整体视效的“违和感”。不少观众指出,幻雪王国的远景与实拍的草地之间有明显的拼接痕迹,雪山缺乏立体感,如同一张背景画。而片头闪现的火族世界俯瞰镜头,俨然是网页游戏的制作水准。
布景、化妆、剧情也都被观众一一“吐槽”。刃雪城有如 《冰雪奇缘》中的城堡拙劣翻制而成,廊柱表面能看出泡沫塑料的颗粒感;白色假发、尖耳朵、金属头冠的人物造型被调侃为“指环王模仿秀”,冰蓝眼影、荧白唇彩的夸张妆容更让人气滞;小说中两个出场不久就死去的女性角色,在剧中被设定为一个英武女侠和一个娇弱“傻白甜”,牵扯出更多情感戏,却让剧情落入模式化的套路。原著最具特色的忧郁、唯美气质在剧中荡然无存,却叠加上一众同类型电视剧似曾相识的影子,显得面目模糊。
老牌玄幻小说影视化等待多年,等到了什么
根据重磅玄幻小说 《诛仙》 改编的电视剧 《青云志》 也将于近日开播。原著最早于2003年开始网络连载,期间曾改编成手游、漫画等多种形式,但影视的转码却足足等到了今天。此外,江南从2001年开始创作的《九州缥缈录》也已正式启动电视剧拍摄计划。为什么这些老牌玄幻小说都在原著面世十多年以后,才开始影视改编的开发?
“幻想类作品里面有大量妖魔鬼怪、法术、神兽这些超越现实的内容,这给拍摄和制作都带来难度,因此影视化成本高、工期长、后期制作复杂。”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夏烈说,市场对玄幻类影视作品的需求一直都有,但早年国内影视行业资金和技术的不足,是一批玄幻作品选择等待的原因。如今,如火如荼的“IP热”将更多资金引向了经典IP,再加上特效技术日趋成熟,蓄积多年的玄幻题材终于迎来了“井喷”。
然而,玄幻文学影视改编的“厚积”,并未“薄发”,反而出现严重的同质化。事实上,电视剧 《幻城》 所暴露的,正是当下大多数玄幻改编剧的通病。《花千骨》 中的上仙居所被指直接照搬 《指环王》,眼影的深浅则是 《蜀山战纪》 《轩辕剑》 等剧中妖与人的最大区别。从十年前一鸣惊人的 《仙剑奇侠传》 到今天,玄幻剧在数量上已经铺天盖地,在质量上却似乎依然在原地打转。塑料感浓重的道具和布景,网游水准的特效,雷人失真的服装和妆容,脸谱化的人设和雷同的剧情,正在透支这个类型剧的后续生命力。
“同类作品之间有一定的模式可循,这确实是类型小说的特征。但玄幻剧千篇一律,更大的问题是出在改编上。”在夏烈看来,《诛仙》 等许多玄幻类网络小说体量巨大,人物、情节非常饱满,里面有大量文章可做,改编时完全可以挖掘出有创意的角度。但恰恰是“IP热”中的浮躁心态,导致许多开发团队只想着“吃IP的老本”,从粉丝中捞一桶金就走。“在这个资本化的文艺时代要脱颖而出,看的是谁有艺术上的好胜心。”夏烈说,“粉丝经济消费一次就烟消云散了,关键是改编团队能不能对原著做增值化处理,让之前没看过原著的人都成为新的粉丝。”《琅琊榜》 《欢乐颂》 皆是如此,玄幻领域接下去能否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依然值得期待。(原标题:不缺技术资金,为何仍被《幻城》雷得泪流满面)
(编辑:moyuzhai)珍惜“微末而珍贵的诗情”——读付秀莹
1935年,作家丰子恺写下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车厢社会》。在这篇并不长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他对“坐火车”这一现代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体验从新奇到厌...[详细]
从骆平小说《在弥勒》说开去
骆平新近发表的《在弥勒》同样以“旅行”为楔子,实则是以黑色幽默的利刺,激活了我们体内潜藏的“知识分子”记忆细胞。...[详细]
齐橙的《何日请长缨》:大气磅礴的历史感
《何日请长缨》则起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全球化来临的1995年,关注的是中国当代工业的新发展,指向了重新崛起的强国梦。齐橙对此有精确的创作阐述:“我创作...[详细]
《灵境行者》破解副本与都市异能流美学
《灵境行者》以都市“小人物”为抒写对象,以破解灵境副本为背景,以人间真情为线索,折射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职业特性影响人物精神与行为的可能性,诠释了灵境性对人性的...[详细]
网络文学的两个传统,由《大奉打更人》说开去
网文读者可以用网络文学自身传统去解释和补充他们面对的虚构世界,即便过于奇异,仍旧可以说服自己接受设定,并且为之后遇到的更加奇异的世界设定做铺垫。但是社群之外...[详细]
伪DND的琥珀流作品《暗影神座》
重生游戏异界带个妹妹,以神系种田为升级主线,靠着先知先觉,走高层路线,扮猪吃虎,借力打力,快速升级,组建女神水晶宫。虽然开篇布局严谨,节奏紧凑。不过之后小说风格有了颠...[详细]
卧牛真人《修真四万年》,让人类文明穿越星际
卧牛真人以玄幻写作进入“大神”行列,如《魔记之笑笑笑》《血国》《天元突破》《末日升龙》《妖魔军火商》等,而令卧牛真人名号响彻网文界的则是他的“科幻三部曲”...[详细]
历史与肉身的十字路口——《不老》论
孔燕妮作为《不老》的中心主人公,在小说中是耀眼夺目的,她就像伍尔夫笔下的奥兰多那样不可规范。奥兰多一层层退掉性别的负累,轻盈地穿梭在人类历史的滔滔可能性中,孔...[详细]
匿名小说评论:发现优质青年写作者
网络媒介的变迁,带来了文学讨论形式的转移。论坛时代,作者与读者在以榕树下为代表的网络平台上发帖互动,而后从网页转移到手机。公众号的出现更...[详细]
传统文化、数字时代与“分体”崛起:初探网络玄幻小说的
内容提要:20世纪后半叶,研究非现代、非西方社会的人类学家提出了“分体”(dividual)概念,主张“自我”(self)或“主体”(subject)的基本单位是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