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他柠檬茶《爱呀河迷案录》:这是一条“人间”的河流
2020年12月12日,扶他柠檬茶(以下简称“扶他”)开始在新浪微博连载短篇集《爱呀河迷案录》(以下简称“《爱呀河》”)。开篇《大白的死而复生》便是一出离奇的死亡:祖国的花朵死了,凌晨3、4点,高空坠落的电视机直直地砸中了他。
一个孩子孤零零地死掉了,但死亡从不是孤立事件。虽然生活的重力一点一滴地累加,人们很难说清究竟哪件事才是“最后一根稻草”。
于是人们接着读这个故事,想求一个答案。读着读着,就在每一片雪花中看到了“现实”:不尊重孩子意愿、杀死宠物、却怪罪童话让孩子做梦的父母;无视父母需求,连网购也不肯好好教授的年轻儿女;瞄准老年人、在下沉市场捞钱的黑心电商;课外书/动画片/电子游戏有罪论;高空坠物伤人;抑郁症低龄化……扶他就像一位高明的造景师,将这些或委屈、或愤怒、或复杂的世情堆积在一起,压在一个孩子的敏感心灵 上,再 轻 轻 敲 碎,造 成 了“雪崩瞬间”。
这读起来无比“现实”,因为每片雪花都真实存在;但它又读起来无比“魔幻”,因为真实的人生中根本塞不下这么多“现 实”。这 是 过 量 的 现实。《爱呀河》收录的大多数“案件”,和第一篇一样,都遵循着“现实过量”的原则,将无数现实要素堆叠在一起,把主人公们逼上绝路。
可“过量”也有自己的发生条件。人们之所以承认“过量”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说连载的场域——微博。所以,《爱呀河》的每一处“现实”要素,都是人们用转发、点赞、评 论“投 票”出 来的。在千万次重复、长时间讨论之后,它们就变成了微博内的“现实”。而爱呀河小区,就是这个特殊的舆论场映射出的人间。每道单元门,每个格子间,都上演着“微博现实”的某个切片,每一片背后都有人潮汹涌、万众瞩目。
在由热点构筑成的“现实”的另一面,《爱呀河》的底色却是绝对的温柔。正如《缚耳来》的结尾:“没人知道,每一条人间的河水,会汹涌成怎样的新生命,怎样的美丽新世界。”尽管,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微博现实中,矛盾从不真正消解,但切肤的痛苦和对人间温暖的渴望,仍然会推着人们继续走下去。
古代言情网络小说的“反言情”主题
古代言情网络小说虽有“言情”之名,却始终存在着“反言情”的主题与 书写络脉。从历史同人到清穿、宫斗、宅斗,这一类型演变过程也是“反言情”趋势越 来越突显的过...[详细]
网络侦探推理小说创作迎来新风口
侦探推理小说、言情小说与武侠小说可以说是纸质图书时代最重要的几种通俗文学类型。而进入网络文学时代之后,言情小说除了原本的都市、校园等传统题材之外,还衍生出...[详细]
齐橙的《何日请长缨》:大气磅礴的历史感
《何日请长缨》则起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全球化来临的1995年,关注的是中国当代工业的新发展,指向了重新崛起的强国梦。齐橙对此有精确的创作阐述:“我创作...[详细]
《灵境行者》破解副本与都市异能流美学
《灵境行者》以都市“小人物”为抒写对象,以破解灵境副本为背景,以人间真情为线索,折射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职业特性影响人物精神与行为的可能性,诠释了灵境性对人性的...[详细]
网络文学的两个传统,由《大奉打更人》说开去
网文读者可以用网络文学自身传统去解释和补充他们面对的虚构世界,即便过于奇异,仍旧可以说服自己接受设定,并且为之后遇到的更加奇异的世界设定做铺垫。但是社群之外...[详细]
跳出“虚焦”书写,真实城市在网络小说中凸显
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紧密相连。中国网络文学成长于中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随着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网络文学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数字河流,悄然成为连...[详细]
诡异无限流小说推荐
当今的网络小说,如果仅靠某种元素,似乎已经无法刺激到读者的阈值。很多网络小说呈现出“综合”的倾向。尤其是近年比较火的”模拟器“流小说,更是比无限流更上一层楼...[详细]
府天:网络小说的迭代、升级以及改编
离开大学校园,踏入职场的2004年,对我来说,可以算得上是网络文学元年。而仅仅不到一年之后,我就因为书荒而开始了自己的写作之旅。如果算上纯粹作为读者的时间一年,至今...[详细]
网络小说嫁接短视频,跨界传播能否持续
在短视频平台里,有不少这样的视频:“地铁跑酷”游戏、切肥皂、做蛋糕等解压素材的画面,搭配由网络小说文字自动生成的AI(人工智能)配音。这类视频被制作者称为“(小说)推...[详细]
人机结合,是未来网络小说的创作趋势吗?
近期,以ChatGPT和Sora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引起广泛关注。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究竟几何?社会各界已有诸多讨论。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大模型传播学发展研讨会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