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登陆火星》及其他
2004年某天,晚报头版上赫然一张赭红色异星土地的彩照,配上精神抖擞的黑体字标题——“火星上真的有水!”醒目得令人为之振奋。
火星,这个曾经被无数科幻作家和读者所关注的神秘天体,终于在人类高科技的使者面前露出了她的真容;而对于我们这些科幻迷来说,这并不意味着昨日梦想的终结,而是代表着一个全新希望的开始。
以火星为背景或舞台的科幻故事可以说多如牛毛,不胜枚举。早在科幻这一文学形式刚刚出现的时候,著名的软科幻开山大师威尔斯就把入侵地球的第一批外太空大坏蛋们说成是“火星人”,其影响之大,甚至令“火星人”一度成了地外智慧生命们的共同代名词;阿西莫夫的《火星之道》则是短篇中涉及火星的名作之一……不过,在大家所熟悉的那些有关火星的科幻小说里,真正描写空间探索和火星本身的硬科幻却好象并不多。
《登陆火星》是杰克·威廉森十多年前的旧作了。小说描写一个美国宇航员萨姆·休斯顿·凯利根在月球集训中脱颖而出,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另七名科学精英组成宇航探险队,完成人类首次登陆火星的壮举。然而在此过程中,探险队不但要面对火星尘引起的热病的威胁、以及在外太空探险中时刻存在的生命危险,而且成功登陆的队员们更被留守在太空轨道上的两名同僚背叛、抛弃,失去了飞船和大部分补给品,不得不长期困守在火星上的简陋的人工生态圈里。凯利根临危受命,独自驾驶小型登陆艇冒险飞越太空,返回地球求援;但这时,原先支持火星探险的后台公司已经破产,新的“火星征服公司”根本不关心探险队的死活——为了赚钱,一个企图瞒天过海的大骗局正在进行中,而奇迹般回到地球的凯利根则被送进了警察局……这部很好看的小说里面,关于火星的描写是很写实的。这是因为威廉森在设计整个故事的时候,是用严肃的科学标准来描述这颗令人向往的红星的。他甚至参考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火星地图》等大量具体的权威性科学资料,因此,他笔下的火星不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也不再是一隅简单的铁红色荒野,而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异星世界。正是这个世界,以她难以言传的异域魅力吸引着人类的视线,吸引着凯利根那样的宇航勇士,义无返顾地前去一探究竟。所以尽管《登陆火星》中没有描写传奇式的“火星古文明遗址”,甚至连最原始的“火星微生物”都没有,但是她却真真切切让我感受到了火星本身的迷人之处。
从人类开始注意到火星这个红装遍体的近邻以来,这个与地球有不少类似之处的行星上究竟是否有水就一直是一个让无数人极其感兴趣的问题。火星上有水吗?远古时代的火星上有没有水?现在的火星上有没有水?火星表面有没有水?火星地层下面有没有水?……实在怪不得人类这么变着法儿地刨根问底,因为在我们看来,水对于火星实在是太重要了!水的存在与否跟火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莫大干系——如果有足够的水,火星过去就可能有生命存在;如果有足够的水,近在眼前的人类登陆火星的计划将大得便利;如果有足够的水,将来的火星“地球化”就不再是遥远不可及的幻想!
所以,在有关火星探索和开发的科幻作品里,几乎都离不开寻找火星上水源的情节。比如在苏学军的《火星尘暴》中,中国火星考察队的几个年轻人历尽艰难,前仆后继,最后终于找到了隐藏在地层下的一条火星暗河,令大规模改造火星环境的梦想变为可能……而《登陆火星》在这一方面则写得更加真实,威廉森的勘探先驱们在火星南极冠的着陆点上,必须使用岩心钻机,甚至用锹和镐去刨挖出被覆盖在地表下面可供利用的水冰——尽管这些水冰的总量“够整整一个城市使用”。
《登陆火星》就是用这样写实的硬派笔法,将人类第一次亲身登陆火星进行探索的辉煌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但是同时,即使你对理工科知识并不在行,甚至感到厌烦,你也不必对这本书望而却步。因为威廉森在书里,已经把所有可能会使你觉得枯燥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术语全部“软化”,用一种平易近人的、亲切的方式表达了出来。他会在章节提要中告诉你,什么是月球表面的“氦-3”元素,它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用处,或者向你解释为何要抓住两年一度的最佳发射期向火星进军。这些提要简洁明了,行文就象Discovery频道节目中那些笑眯眯的科学家们在对观众娓娓而谈一样,你几乎不用费什么思量就能一下子领会到其中奥妙。然后你会在章节正文中看到,这些似乎并不高深的尖端科技的东东很自然地参与到了故事里面,生动、具体,令人为之神往不已。
能把硬科幻写得这般通俗而有韵味,是《登陆火星》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构造整个故事的时候,作者很自然地将探索火星的过程与地球上围绕“火星开发公司”所展开的种种勾心斗角交叉起来,双线并行,所以他笔下的火星探索不再是一个脱离地球的纯太空、纯技术型的故事,这无疑使小说更丰满、更可信。而且,这样的一部小说确实会引起更多的思考:所谓“硬科幻”,是否也应该从超脱于红尘之上的科技领域中清醒过来,回归人间呢?
硬科幻大师级人物阿瑟·克拉克为这本小说作了序言。其中,他提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概念:火星花园。这是一个在电脑虚拟软件上生成的“未来火星世界”,是一个原始地球化的生机勃勃的世界。在威廉森笔下,这个美丽的世界曾出现在火星先驱们的梦中;而现在,人类对它的憧憬已经不再仅仅是梦幻了。
(编辑:moyuzhai)一次打破文学边界的尝试
《小说评论》既是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载体,也是透视当代文学批评构建的一个标本。开设“三栖专栏”,不失为一次打通文学边界的尝试,一种学术批评视野下对文学现象的观...[详细]
刘仁前的时间魔方——读刘仁前的中篇小说集《香河四重
刘仁前是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健将之一,2019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香河纪事》,此前曾出版长篇小说“香河三部曲”(《香河》《浮城》《残月》),今年又出版了中篇小说集《香...[详细]
推理小说评论谈
一
相信有不少推理小说爱好者都会在看完某部作品后大为惊叹或者是大感愤怒,他们通常都会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看完书后所萌发的想法,然后经过细微的整理,将这些...[详细]
“穿越救亡流”与“历史研究范”
在最早的历史穿越小说中,历史是一个单纯为抚慰个人的历史和现实创伤经验而营造的疗伤空间。这种主体的自我安慰不可自拔,至今仍是所有的历史穿越小说都必须遵循的铁...[详细]
董立勃的小说
谈论董立勃的小说,必得涉及他曾经生活过的团场和连队。立勃的老家在山东,但真正开始同大地的接触,却是在兵团团场。团场才是他的“像邮票那样大小的故乡本土”。...[详细]
科幻大师布拉德伯里:登陆火星是人类未来的坦途?--科幻
《图案人》[美]雷·布拉德伯里著宋怡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如果有色人种(1949年,科幻大师雷·布拉德伯里写作《乾坤逆转》时,这是对黑人的称呼)率先登陆火星,定居下来开始...[详细]
张克鹏小说评论
对于创作正旺的张克鹏来说,他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豫北这块独有风情的沃土,情有独钟。如果再往前推他致力创作长篇小说的十年以前,他已经是跋涉在文学长途上孜孜矻矻的...[详细]
评缪娟《翻译官》:谁的青春不梦想
作者缪娟,10年前就完成了这部成名作。10年后新一轮热浪腾空而起。网络为文学创造奇迹。电视剧被定位于职场爱情剧,我更愿将这部网络小说定位于青春校园小说。以18万...[详细]
穿越小说,时空错位的想象艺术
穿越小说是以时空穿插错位叙事的小说形式,它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可以从这个时代穿越到其他时代,穿越到外太空,穿越到人类宇宙之外,由此获得非常独特的审美效果。...[详细]
唐七公子《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书评:爱情神话,还是价值
《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中,撑破天地的爱情神话就如同一张华丽而脆弱的皮,包裹着的是价值的虚无与空洞。恰恰是由于整体性的价值体系的崩解,一部分网文作者既无法秉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