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我是少年酒坛子》:中国当代古怪的诗意小说

发布时间:2018-12-11 来源于:大智若的博客 作者: 大智若 点击数:

  “ 一束暖暖的柔情袭击我的皮衣,从我脖子缠绕到脚底,腹部以下的部位在暖冬中体验着迷离的颤栗。于是,黧黑色慵懒在苏醒。”今天,我写下这个句子。其实,背景很简单:我在家做火爆腰花,发现没有大葱了,赶紧解下围腰,去菜市场买大葱,外面阳光照射着我,很舒服,我一边思考诗意小说,一边就想到这段句子。

  如果有机会,我将来把这段句子放到某篇小说中,能说明什么?这是不是诗句?这段句子植入小说中,小说是不是有了诗意?

  到底什么是诗意小说?什么是小说中的诗意?20多年前,我就搞不明白,现在,我依旧搞不明白。我从菜市场回来,打开CD,思维潜入古典音乐中,企图盗窃一段段充满诗意的句子。写完这段句子,假如有一天有陌生人分析这段句子的时候,他会用什么方法解构?他是不是认为我这个句子充满了诗意?但他肯定不知道,我写下这段句子时无厘头的原因。

  曾经,我在漂泊中、在苦难中、在困境中、在工地上、在压抑中、在希望中写下若干晦涩的诗歌。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没有想到过当个诗人,更不会想将来要写小说。但句子的历史,是诗意的痕迹,无法抹消的青春史。并不因为脸上没有麻坑,就拒绝我曾经满脸粉刺。后来,我认真思考过哲学和诗意的关系,阅读过关于哲学和诗意的文献,也考证过哲学和诗意隐蔽的关联,但我从来没有系统思考过小说中的诗意。

  诗人杨黎以前写过一篇小说《梅花镇的阳光》,个人认为,这篇小说比目前流行在文坛的实力派作家的作品要好。但杨黎的小说很少有人提及,这篇小说征服我的原因是迷离语言塑造的迷离的空间。杨黎在跨界写作,或者说,杨黎用他本质的语言写作,部分诗歌和小说。两年前,我读过杨黎的小说集《打炮》,序中一段话是关于诗歌和小说的,他说:“在我自己的写作中,我没有把小说和诗歌在写作上分开。我认为,诗歌是短小说,而是小说是长诗。不仅如此,我还认为,一切好的小说都必须是诗的,而好的诗也应充满小说性。我不喜欢目的太强的叙述文字,我追求的是叙述的诗意。”

  也就是说,我从读到杨黎这句话的时候,我就零星思考过小说中的诗意,或者诗意小说。一直在忙碌状态,没有静下心来系统思考这个永远不会有结论的抽象话题。记得我曾经读劳伦斯、乔伊斯和黑塞小说作品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些句子不就是诗吗?比如,我在读黑塞的《荒原狼》时,我发现每一个句子都是诗。杨黎本身是诗人,他的小说有明显的诗歌印迹很正常,实际上,很多小说家以前都是诗人。即使没有以诗人自称的小说家,比如阿乙,他的小说,我如果把句子断开,其实就是诗歌,实际上,阿乙写过诗,而且现在总是拿着一本诗集在啃读,我记得上次见到他时,他好像读的是劳伦斯诗歌作品。

  小说的诗意,或者诗意小说,气质上应该是统一协调的。我不知道孙甘露以前是否是诗人,他发表于1987年《人民文学》第1、2期合刊的小说《我是少年酒坛子》,我认为是八十年代一篇正宗的诗意小说。由于我一直说不清楚小说的诗意,或者诗意小说,所以,我对小说中诗意一直抱有警惕的态度,如果不协调,到底是诗歌还是小说?或者小说和诗歌在一起的拼凑?

  《我是少年酒坛子》带有那个时代特有的意识流色彩,我今天提起这篇小说,是因为我曾经读过好几遍,印象很深,不是说这是一篇优秀的小说,而是说这是一篇正宗的诗意小说,一篇古怪的诗意小说。小说分为5个部分:引言、场景、人物、故事、尾声。仅从这框架来看,这是小说的外形,但内容完全不是。引言只有一句话:你知道是谁在背后打量你?尾声两句话:放筏的人们顺流而下。傍水而坐的是翩翩少年是渔色的英雄。渔色的英雄和早期诗歌中造出来的“瓦蓝”不同,渔色是有出处的,鲁迅 在《准风月谈·中国的奇想》用过“渔色的英雄”的英雄一词,用新词来解释,是找炮友的钻石王老五。但孙甘露这篇小说中最后一句话“渔色的英雄”和小说中的人物没有关系。引言和尾声并非扣合小说的,而是独立的部分,换句话说,就是和小说不搭界的朦胧诗。

  值得玩味的是场景、人物。场景从“那些人开始过山了。他们手持古老的信念。在一九五九年山谷里。……一直到最后一句:这是一九五九年的馈赠。”没有一点儿小说的意思,用曾经的老话来说,话语的先锋,颠覆传统叙事。这个场景完全是用早期的朦胧诗写就,孙甘露似乎在追溯的出生源头。最要命是,即使是场景隐喻出生的源头,也是和小说主体没有任何关联。人物部分看似和小说的主体部分有关联,但叙事是类似于意识流的方法,肆意释放语言,借鉴了博尔赫斯的某个回忆片段。

  小说的主体是故事这部分。还是有人物和对话、事件的,但这个故事莫名其妙。来自北方的是诗人和“我”在鸵鸟钱庄酒馆里喝酒,从头到尾充斥着无厘头的对话,比如这段:“那么,也好。”我斜眼瞧瞧柜台后面的鸵鸟,“你来南方之前都做些什么?” 诗人将鼻子仰到椅背上,做出一副很优雅的样子,高声说:“我把自己藏在家里。你应该懂得,北方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说罢,他神气地扫了一眼钱庄内的人。 鸵鸟的脖子不动声色地竖着。“在我们南方,大家伙都待在街头上的。”我嘀咕道。他伸出右手焦黄的食指,意思切中要害:“不能因为你在街上,就说大家都在街上。” ……“你到南方是来参加季节典礼吗?”“不,我是来参加嘲讽仪式的。”……“是的,我沉浸在一种疲惫不堪的仇恨之中,我的经历似乎告诉我唯有仇恨是以一种无限的方式存在着的。这一发现使我对仇恨充满了仇恨。这让人既难过又高兴。仿佛有一种遗世而立的美感。”这个北方诗人后来去尿尿,去追赶滚动的铜币而失踪了。那么这个诗人到底去哪里了? 一个卖春药的江湖骗子说,“你是说诗人?他已不再追赶铜币,半道上,他随几个苦行僧追赶一匹发情的骡子去啦!”

  小说到底写什么了?我以前读的时候没明白,现在还是不明白。所有读过这篇小说的人都搞不明白,不是所有的读者智商上无法匹配这篇小说,而是《我是少年酒坛子》是那个时代独特的叙事方式,小说的语言并不为小说服务,就像超现实主义小说宣称的那样,反对小说的人物塑造和故事结构,倡导自动写作。用俗话来说,小说要写什么不重要,而是写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贝克特承认过,他也不知道戈多是谁。尤涅斯库的《秃头歌女》中有些莫名其妙的对话其实来自一本英语教材。

  《我是少年酒坛子》小说的诗意,或者诗意小说,气质上不是统一协调的。和我读过一些诗意的小说,和劳伦斯、黑塞、乔伊斯、杨黎、阿乙的作品不同, 《我是少年酒坛子》这篇小说是通过诗歌和小说硬组装出来的,用俗话说,就是宝马车头上装一个奔驰的标。我一直认为,这篇小说是中国当代小说史上一篇重要的小说,是因为这篇小说作为实验文体,在当代小说中最早创造了诗意小说的范本,虽然这个范本值得商榷。

  小说的诗意,或者诗意小说,并不是刻意的,而是浑然一体,自然生成。并不是小说里添加了一些无厘头的诗歌,小说就有所谓的诗意。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一次打破文学边界的尝试

    《小说评论》既是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载体,也是透视当代文学批评构建的一个标本。开设“三栖专栏”,不失为一次打通文学边界的尝试,一种学术批评视野下对文学现象的观...[详细]

  • 我是青年评论不是家——读《我是少年酒坛子》

    关键词:孙甘露 引 言 当拉松没有马,评论不是家,人就有了自由。(语出《跑步集》对谈) 场 景 重读经典的活动开始了。审美形态出现一次次“革命”。从...[详细]

  • 刘仁前的时间魔方——读刘仁前的中篇小说集《香河四重

    刘仁前是里下河文学流派的健将之一,2019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香河纪事》,此前曾出版长篇小说“香河三部曲”(《香河》《浮城》《残月》),今年又出版了中篇小说集《香...[详细]

  • “主打”与“跨界”——看孙甘露、梁鸿鹰、赵丽兰的散

    刚写完池莉散文新著《从容穿过喧嚣》的读后感,又集中读到孙甘露的《时光硬币的两面》、梁鸿鹰的《岁月的颗粒》和赵丽兰的《月间事》这三本新近出版的散文新著。于...[详细]

  • 推理小说评论谈



    相信有不少推理小说爱好者都会在看完某部作品后大为惊叹或者是大感愤怒,他们通常都会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看完书后所萌发的想法,然后经过细微的整理,将这些...[详细]

  • 李敬泽对谈孙甘露:写作为什么是门手艺活?

    6月7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设立的华东师范大学-分众传媒“未来文学家”大奖正式启动。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详细]

  • “穿越救亡流”与“历史研究范”

    在最早的历史穿越小说中,历史是一个单纯为抚慰个人的历史和现实创伤经验而营造的疗伤空间。这种主体的自我安慰不可自拔,至今仍是所有的历史穿越小说都必须遵循的铁...[详细]

  • 董立勃的小说

    谈论董立勃的小说,必得涉及他曾经生活过的团场和连队。立勃的老家在山东,但真正开始同大地的接触,却是在兵团团场。团场才是他的“像邮票那样大小的故乡本土”。...[详细]

  • 张克鹏小说评论

    对于创作正旺的张克鹏来说,他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豫北这块独有风情的沃土,情有独钟。如果再往前推他致力创作长篇小说的十年以前,他已经是跋涉在文学长途上孜孜矻矻的...[详细]

  • 评缪娟《翻译官》:谁的青春不梦想

    作者缪娟,10年前就完成了这部成名作。10年后新一轮热浪腾空而起。网络为文学创造奇迹。电视剧被定位于职场爱情剧,我更愿将这部网络小说定位于青春校园小说。以18万...[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