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的技术与温情
“火了”是2012年科幻文学的主题词,《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把这一年称作“科幻之年”:科幻小说重登《人民文学》而进入主流视野;科幻大牛刘慈欣的“三体”系列火爆市场;科幻文学作者渐多而增添“幸福的烦恼”;海外华裔科幻写作更是频传捷报。近期,美籍华裔作家刘宇昆凭短篇小说《手中纸,心中爱》斩获科幻领域国际最高奖项“雨果奖”和“星云奖”,为“火了”的科幻文学竖立了另一个标杆。
随之,《科幻世界》 杂志旗下的品牌丛书“世界科幻大师丛书”推出了刘宇昆的科幻佳作选《爱的算法》,收录作品大多围绕家庭生活,以硬朗的科幻技术为基础,展开对未来世界的想象:虚拟的人,虚拟的世界,虚拟的灵魂,以及真实的人在虚拟世界里展现的精神与情感的挣扎。其中有些作品关注文学所关心的普遍性问题,在对技术的想象当中,注入了更多的情感,以至于越过了科幻或者奇幻的类型概念。譬如说《幻影》。刘宇昆在其中为我们设定的技术支点是捕梦器,它可以捕捉人的思维、性格,可以记录现实、定格时间、保存回忆,等于说可以捕捉活生生的人。但他并不满足于技术的想象,以更多的篇幅聚焦技术所带来的人的变化:父亲对女性幻影的痴迷,女儿对父亲深沉的爱的误解。
而将人的普遍性感情凌驾于冷漠的技术之上,正是科幻文学走出类型化从而迈向主流的方向之一。
刘宇昆虽然用英语写作,却绕不开他的华裔身份。这种身份也常常在他的小说中展现。此次获奖的作品和他自己特别满意的另一部小说《结绳记事》,即融合了他的美国身份和移民身份。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尊重自己固有的文化血统,并将它熔铸于写作当中,进而展现两种身份分裂与融合的魅力,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
无需太在意类型边界
记者:提到你的创作,不能不提获得大奖的《手中纸,心中爱》。中国有很多读者喜欢这部作品,读完之后很有触动。也有读者表示怀疑,觉得它只是讲了一个好故事,不能算严格的科幻作品。
刘宇昆:我很惊讶有人说这篇作品是科幻小说。它是篇幻想作品,更严格地说,是魔幻现实主义。有些人会把魔幻现实主义划分成主流文学的一个分支。我不太在意类型边界,一些最有趣的作品往往是那些跨类型的作品。我很高兴有这么多的读者也积极响应这项工作。
记者:你的很多作品展现的是幻想和技术,比如《迦太基玫瑰》、《奇点遗民》和《全都在别处,大群的驯鹿》,而《手中纸,心中爱》似乎不满足于幻想和技术,更多的是展现价值观上的冲突和情感上的纠葛。你觉得一部好的科幻小说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刘宇昆:好的科幻小说并不只是一个定义那么简单。它包含很多类型的故事:硬科幻,软科幻,神学科幻,政治反乌托邦。不同的读者喜欢的故事也会不同,没有故事是所有人都喜欢的。对我个人来说,故事应该既有技术又有温情:使用有特性和有见地的科学概念,调动情感弧线。因为我不止写科幻,也写奇幻,那么隐喻结构对我的故事来说就特别重要。
移民”是普遍的经验
记者:《结绳记事》构思非常特别,有许多东方文化的影子,又以现代技术为基础,展现技术与文化的融合。这个作品的复杂性也可以看做你移民身份的缩影,请谈谈移民身份怎样影响了你的写作?
刘宇昆:所有作家都会把其个人性的部分投入写作。移民身份是我生命经验中的重要部分,它总会在我的工作中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现。我以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移民。没有人能够完美地融入他所置身的环境,所以总是要努力改变自我以便融入进去。在这种意义上,移民是我们普遍的经验。
记者:“普遍的经验”也可以在这个意义上理解:作家与作家在某种程度上是“类似”的。我们经常会在一位作家的作品中找寻别的作家的影子,经典和传统往往就这样形成。在你的写作当中,哪些作家对你产生过影响?
刘宇昆:这将是一份很长的名单。我的阅读口味相当广泛,不局限于一个流派。既读主流小说,也读惊悚小说,科幻小说,还有幻想的,浪漫的,等等。这些都使得我受益。科幻作家当中,姜峰楠对我影响很大。我服膺他小说的技艺和精度,也服膺他小说中注入硬科幻和温情的方式。当然,在我早期写作中,很多作品的主题来自英国文学经典。譬如说米尔顿的作品,虽然这些主题经常以伪装的形式出现在我的作品中。
有些缺陷技巧不能弥补
记者:刘慈欣评价你的作品是“科学幻想和中华文化的完美融合”,你自己怎么理解?你写了不少科幻作品,有没有感觉特别满意的?
刘宇昆:得到刘慈欣的谬赞,我很荣幸。特别满意的作品还没有,每一部作品都有些缺陷是技巧所不能弥补的。但在去年所写的作品中,我最满意《结绳记事》和《幻影》。
记者:这两部作品也是刘慈欣所谓“完美结合”的范本。听说你创作第一篇作品时仅七岁,写的是乘火箭从兰州飞往北京的故事,2000字的稿子配上11张图片,可谓图文并茂。那时你还是中文创作,如今却用英文创作,而且不曾有停歇的迹象。有没有想过再次用中文创作?
刘宇昆: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用中文写作。五年级以后,我的中文写作技巧没有得到任何正规的训练,而现在我已经失去那些业已习得的技巧。我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学好英文写作,我想用中文写好故事至少要花同样的时间去学习钻研。写作没有捷径。
记者:近两年来你写作很勤奋,能谈谈接下来的写作计划吗?
刘宇昆:我和我的妻子正在合作一部小说,但还没有完成。一些短篇故事也在写作当中,写作时我很兴奋也很期待,但我明白编辑和读者未必是同样的反应,所以我还得磨炼我的预期。
(编辑:moyuzhai)中国科幻文学——站在微妙时间点,酝酿新生长
对于中国科幻文学来说,2021年是一个微妙的时间点。阅读市场进一步细分的趋势日渐清晰,“科幻”越发成为一个模糊而宽泛的标签。此前隐藏在故事情节和瑰丽想象背后,许...[详细]
《无名者之国》:开放视野下的青年想象
中国科幻小说的起源可溯至晚清,但直到2010年以后才真正吸引文化界的广泛关注。科幻作家飞氘曾用“寂寞的伏兵”来比喻科幻文学,在《三体》的巨大影响之后,这一形象仍...[详细]
董晶:元宇宙之我见——人类文明的希望之光还是潘多拉魔
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个叫“元宇宙”的名词打蒙了全世界的人,更打蒙了我这个多年秘密研究策划大型虚拟现实游戏型社区项目的从业者。10多年前,因星云奖的创办,我一直有一...[详细]
元宇宙与科幻文学
2021年,随着马克•扎克伯格将公司名字从Facebook改为Meta(取自英文单词Metaverse,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译法是元宇宙),元宇宙的概念风靡了世界,影响最深刻的领域是互联网...[详细]
光荣与梦想:中国竞技科幻作品精选集
《光荣与梦想:中国竞技科幻作品精选集》主编:宝树北京燕山出版社2021年9月一这本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12年的某一天,编者在布鲁塞尔的一家旧书店里,邂逅了一套残缺不...[详细]
科幻研究和重写文学史
关键词:科幻研究 科幻文学 文学史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幻小说异军突起,这是当代中国文坛最为引人瞩目的现象。在短短十年间,科幻从“寂寞的伏兵”,变...[详细]
凡尔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这部作品秉承了凡尔纳小说的一贯特点,情节离奇曲折,语言风趣幽默,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激动人心的冒险故事,学到很多的地理知识,还可以感受到...[详细]
惊奇•忧思•法自然:论王晋康科幻小说的科技观
关键词:科幻小说 王晋康 科技观 科幻小说是一种“推演小说”,基于科学规律、社会规律对未来(有时是或然历史)进行假设、推演、论证,由此探索人类的...[详细]
王威廉《野未来》:在现实与科幻间的探索
关键词:王威廉 《野未来》 《野未来》是王威廉用文字在消费社会与科幻之间构筑起来的小说集。这是王威廉作为80后代表作家致力于先锋实验探索的...[详细]
董仁威:一个七十后的科幻人生
关键词:科普科幻 董仁威 “我认为创造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我绝不会放弃自己选择的幸福生活的道路。”科普科幻作家董仁威至今笔耕不辍,他希望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