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小说 > 短篇小说

孙犁的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2018-12-05 来源于:好小说 作者: 佚名 点击数: 948次

  孙犁的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嘱咐》《采蒲台》等,基本上以他的家乡冀中平原农村为背景,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艰苦抗日战争。作品的笔调清新明快,充满抒情诗意,在表现艰苦斗争 的同时,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

  作者特别善于刻划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在他笔下,中国劳动妇女一个个都是那样坚贞美丽,活泼可爱;她们对待自己的 亲人是那样温柔多情,细致体贴,对待敌人则是那样英勇顽强。她们不怕艰难,不怕牺牲,承担着生活和斗争的重任,显示出解放了的妇女的本色。小说《 荷花淀》和《嘱咐》中的水生嫂写得最为突出。她勤劳能干,活泼深情,开始似乎有些天真,但经过战争的考验逐渐变得勇敢机智,通情达理。在《荷花淀 》中,她和妇女们一道也组织起水上游击队,而在《嘱咐》中,她熟练地驾着冰床送走抗战八年刚回家一夜又要去打反动派的丈夫。她们不是和男人一样支 撑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不愧为中国历史的脊梁吗?《采蒲台》中小红母女是那样平凡,她们勤劳坚韧,又那样爽良乐观,表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不屈不 挠的性格。《光荣》中的秀梅爱憎分明,大胆泼辣,《蒿儿梁》中的妇救会主任坚定沉着,积极热情,爱护子弟兵象对待自己的亲人,她们都表现了解放区 劳动人民的优秀品格。的确,这些农村妇女形象一个个“象金子一样坚硬,象水一样明澈”。可以说,短篇小说写劳动妇女象孙犁这样写得活泼可爱,美丽 多姿,尚不多见。孙犁还写有一些反映阜平一带山区人民斗争的小说,然而艺术成就不如写水乡风土人情、生活斗争的作品。写得稍迟的描写互助合作和土 改复查的中篇《村歌》,则保持了作者写冀中平原农村生活和妇女形象的短篇小说的特点,以晓畅的语言和清新的风格生动地刻划了一个活泼开朗、爽直倔 强、能干好胜的青年妇女双眉的形象。她有缺点,如有些急躁、自满和脱离群众。然而,在党的教育下,这个不断努力要求进步的积极分子,终于战胜周围 的保守落后势力的偏见,同时克服自己身上的弱点,成为村里的妇女大队长。双眉的性格特点十分突出,显示了作者塑造人物的艺术才能。不过作为中篇小 说,《村歌》有些散文化,结构不够严谨,不象作者写短篇小说组织得那样周密。在这个作品中,他写到了还处于萌芽状态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说明作家对 于生活的敏感和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

  孙犁注意具体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又深入刻划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且总是扣住时代特色,去展示他们的性格,从人物身上可以感到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此同时,作者也善于通过日常生活事件和用侧面描写来反映大的斗争。他用灵巧轻捷的笔触刻划出人物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狂风暴雨中锤炼 出来的坚毅、英勇、智慧的性格,他们对于生活的喜悦和希冀,以及如何以艰苦的抗争打碎旧秩序、迎来新世界。他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易单纯 的文字,写出了人物身心的内在的美,生活斗争和自然风光的诗意。他几乎不用慷慨激昂的言辞,作品的基调却同样是激动人心的,唤起了人们对于那样的 人物和那样的生活斗争的热爱。因此,他的作品看来似乎平淡,但从平淡中显出新鲜;表现简朴,而于简朴中含着隽永;近乎轻柔,却从轻柔中透出刚强。他的作品没有离奇,不觉紧张,然而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却紧紧扣人心弦。至于自然景物,作者轻轻勾勒,浓淡适宜,既富地方色彩,又充满时代特色。可 以说,他的白描手法做到既绘形又传神;特别是他对白洋淀水乡的人物景色的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深挚感情。作家关于乡亲和故土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描写 ,凝结着他对于人民和祖国的深沉爱恋,也饱和着对于他们命运的热烈关切。这种感情,使他的作品具有特别能够打动读者心灵的魅力。作品的语言也凝炼优美,刻划人物,抒情写景,十分准确细腻,而且基本上是群众化的语言,这就使作品更易在群众中传播。这是一位十分重视创造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小说作家。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珍惜“微末而珍贵的诗情”——读付秀莹

    1935年,作家丰子恺写下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车厢社会》。在这篇并不长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他对“坐火车”这一现代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体验从新奇到厌...[详细]

  • 从骆平小说《在弥勒》说开去

    骆平新近发表的《在弥勒》同样以“旅行”为楔子,实则是以黑色幽默的利刺,激活了我们体内潜藏的“知识分子”记忆细胞。...[详细]

  • 齐橙的《何日请长缨》:大气磅礴的历史感

    《何日请长缨》则起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全球化来临的1995年,关注的是中国当代工业的新发展,指向了重新崛起的强国梦。齐橙对此有精确的创作阐述:“我创作...[详细]

  • 《灵境行者》破解副本与都市异能流美学

    《灵境行者》以都市“小人物”为抒写对象,以破解灵境副本为背景,以人间真情为线索,折射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职业特性影响人物精神与行为的可能性,诠释了灵境性对人性的...[详细]

  • 网络文学的两个传统,由《大奉打更人》说开去

    网文读者可以用网络文学自身传统去解释和补充他们面对的虚构世界,即便过于奇异,仍旧可以说服自己接受设定,并且为之后遇到的更加奇异的世界设定做铺垫。但是社群之外...[详细]

  • 命运交响中的个体悲欢与觉醒——读罗伟章五卷本中短篇

    此前读过罗伟章的长篇小说《谁在敲门》以及散文集《风和微风》,为作家的笔触和洞察力所折服。当沉浸于洋洋洒洒近140万言的中短篇小说五卷本(《...[详细]

  • 女性情谊和美美与共 ——评和晓梅的短篇小说《花楼

    《花楼》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女性文本,作者在对拉姆金和“我”少女情谊的回忆中,讲述了女性之间复杂缠绕的情感,摹写了青春期独特的情绪特征,内省了人...[详细]

  • 于枭:短篇小说中的颜色使用

    文学和绘画作为两种独立的审美形式,在修辞概念上却多有相似。启蒙运动时期,百科全书派掌舵人德尼·狄德罗精通文学、哲学、绘画等多门艺术,他认为...[详细]

  • 浪漫的突围——读南翔短篇小说《鸟笼匠》

    读完南翔的短篇小说新作《鸟笼匠》(《百花洲》2025年第1期),脑海里突然冒出评论家李敬泽的一段话:“有的作家是行者。天上地下的路,他们替我们走过,...[详细]

  • 代际与情感的纠葛——关于林东林短篇小说《原地穿越》

    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承认,愈是进入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愈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的生活状况。即如文学意义上的“穿越”小说这一语词,就与网络的出...[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