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乡土中国最后的回眸
茅盾文学奖彰显了小说的尊严、开放和活力
作为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检验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晴雨表。记者请马平川谈谈本届与前六届相比的变化,马平川直言不讳。
马平川说,任何奖项的成败优劣,都要获奖作品说话。从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来看,茅盾文学奖基本体现了遴选年度间长篇小说的最具代表性收获的宗旨,不仅具有深刻思想性和艺术性,而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集中体现了文学关注现实人生、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时代风貌的精神的意义。
马平川最后说,过去,文学界对茅盾文学奖的质疑和争议主要是,获奖作品多是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主要侧重厚重的史诗性的作品,对探索和创新性的作品关注不够。本届贾平凹的《秦腔》、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周大新的《湖光山色》、麦家的《暗算》。可以说集中体现了传统与现代,高雅与通俗,探索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开放与发展,评委们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茅盾文学奖也与时俱进,会愈来愈开放包容,充满活力。从本届获奖作品来看,评委对作品关注的社会层面的广阔度,审美风格的多元化,已经越来越重视。
本届茅盾文学奖,体现了海纳百川的大奖气魄。评奖者更充分顾及到了作品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可以看出,茅盾文学奖正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的努力。这无疑提升了茅盾文学奖的精神品格和审美品位。真正评选出了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具有艺术感染力的长篇佳作。第六届获奖作品为五部,本届获奖作品为四部。我们能看出,为保证此项文学大奖的权威性,评委们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力图使茅盾文学奖越来越纯粹、公正、公平,并由此来守护茅盾文学奖的尊严和价值。
(编辑:moyuzhai)茅盾文学奖40周年刍议
茅奖”设立40年来,我们的长篇小说创作总体数量不断增长、总体质量持续提升的大趋势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其中因素固然很多,但40年来“茅奖”评选这无声的引领与激励作用...[详细]
金宇澄和他的《繁花》
金宇澄 (1952~),原名金舒舒,上海人。1969年赴黑龙江农场务农,1977年回沪。1988年起任《上海文学》杂志编辑、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编审,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详细]
“博物”美学与情感记忆的光泽
当下的小说形态,与旧文本之间的夹层,会是什么。”金宇澄在《繁花》跋中审视疑问的时候,将小说的兴趣回溯到“说话”传统,“做一个位置极低的说书人”是创作初衷的深情...[详细]
网络乡土小说新格局
在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之外,文学媒介作为文学创作的第五种要素,对文学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创作形式产生一定的冲击。网络媒介的发展赋予文学表达新的形式,传统文学在...[详细]
梁弓的非典型乡土小说
我阅读梁弓小说的时候,有一个直接的印象,他有一部分小说是写乡土的,却又不是典型的乡土小说,就联想起一位作家朱西宁,他的作品《七对怨偶》《旱魃》《铁浆》等曾被称为...[详细]
从茅奖和鲁奖切入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史
舒晋瑜是一位极有亲和力的专业记者,永远像一淙温柔的溪水流淌在文学田间,润物细无声。作家和评论家们都认识她,习惯于在各种文学活动现场见到她的身影。她站起来,向你...[详细]
茅盾文学奖得主、网络文学名家首度同台
月12日,由《文艺报》、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腾讯集团、阅文集团协办的“文学照亮美好生活——2021探照灯年度书单发布暨阅文名家系列...[详细]
白眼观尘世 金刚养道心 ――访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
2017年11月13日08:14 来源:文汇报 姜乾相贾平凹(左)与本文作者合影今年国庆中秋休假,笔者回老家长安,其间有幸拜访了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这是继去年“五...[详细]
贾平凹是作家中的劳动模范
2018年02月07日09:40 来源:深圳商报 周俊生新年伊始,贾平凹又捧出一本厚实的长篇新作《山本》。这已是贾平凹的第16部长篇。尽管还未见到新作上市,但他...[详细]
贾平凹:写作是需要纯粹的
来源:文学报 | 傅小平 2018年06月15日07:1贾平凹1“小说当然有作家的观念,但更大力气的是呈现事实,它始终在那里,它就是它”记者:《山本》的研讨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