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文学的诗性创造何以可能
网络文学,是依托数字化技术、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创作而形成的一种文艺形态。数字虚拟的创作模式,极大地增强了网络文学的表现力,营造了一种恍如现实甚至比现实还要真实的艺术情景,使我们置身于更加多彩的世界。语言文字叙事...[详细]
-
用文化价值为网络文学“正名”和“正路”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文学从来与时代密切相关。在以民族觉醒救亡和社会理性启蒙为主要任务的历史阶段,文学往往承担着载道经国、教化育人的使命,但我们不能据此就认定文学只应有道德教化的功能。事实上,悦人耳目、怡情养性是...[详细]
-
近年湖北网络文学创作的观察与思考
在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近年举办的“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中,猫腻的《择天记》、吱吱的《金陵春》《慕南枝》、罗晓的《大宝鉴》、郭怒的《奔跑吧足球》先后上榜;匪我思存的《来不及说我爱你》《佳期如梦》《千山暮...[详细]
-
重点是“网络性”而不是“文学性”
网络文学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期,但也面临挑战与压力。构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不能只把传统文学评论与批评体系,或者西方类型文学与文化理论的概念体系,强行照搬过来,以此观察、研判和分析当下中国正在兴起的网络文学以及各种网...[详细]
-
扫描湖北网络文学的生态空间
中国的网络文学已不属于新兴业态,以1998年为其创作元年,它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单就作品数量的增长,就远远超过了传统文学多年创作数量的总和,并且在快速增长中实现了向市场化与商业化的转型。近些年来,网络文学在线...[详细]
-
为什么要提网络文学创作的“中华性”
今年9月,《光明日报》的编辑来跟我商量写一篇关于网络文学创作最新动态的短评,当我说可以提一提网络文学的“中华性”问题时,对方在微信里连续发了几句肯定的话,还带着感叹号,仿佛能看到她眼神中的光亮——若是在课堂见到...[详细]
-
网络文学创作并非“从零开始”
谈起快速发展的网络文学,人们对网络创作所对接的文学传统,以及依托什么样的文化母体进行传承与创新似乎关注不多。事实上,网络文学传承中华文学传统,网络创作秉持中华文化立场,网络作品蕴含传统文学精神,不仅是对网络文学的...[详细]
-
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兴起、发展、繁盛,不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从读者对网络文学的追捧到网络文学产业化趋势的形成,从文学界对网络文学的批评质疑到学术界倡导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努力,网络文学作者从业余网络“写手”到年...[详细]
-
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围
当前,对网络文学的作品研究、美学研究、传播研究、改编研究、评价研究等已成为关注重点,呈现出“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繁荣样态。整体上,网络文学研究已走出概念探讨、特征关注等层面,进入到评价体系的研讨、价值的发...[详细]
-
三大英雄史诗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启示
中国的三大史诗——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史诗巨著,把三大史诗的想象资源用于网络小说创作,进而扩展它们在世界上的影响,应该是一条清晰...[详细]
-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入”与“出”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入”与“出”,其对象需要从文学文本扩大为网络媒介场、网络文学范式和网络文学文本三个层次。即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入乎其内”,体现为顺次进入中国网络媒介场、中国网络文学范式、中国网络文学文...[详细]
-
网络文学的文化价值
网络文学是时代的产物。相对而言,在传统文学中,由于社会、道德、人格建设等启蒙任务的遮蔽,消遣娱乐功能长期被主流文坛忽视,没有成为文学的主要功能。可以说,资本是撬动网络文学产生、发展和壮大的杠杆,业界和评论界多有对...[详细]
-
网络文学评价标准有待形成
20世纪90年代初汉语网络文学诞生以来,网络上的创作与评论如影随形,成为影响网络写作、网民阅读、作品判断、读写互动的有生力量。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介入网络文学理论批评学术活动中,关注的问题由基础性问题向深度化、专...[详细]
-
莫让网络文学被资本绑架
事实上,网络文学目前急需构建一种成形的社会逻辑。内容扎实、笔触精致,关注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关怀人的生命和心灵,好的作品各有其出彩之处,但没有一种出彩是以抛弃文学作品应有的正向社会意义得来的。...[详细]
-
网络文艺处在“雅化”关键期
有人说,网络小说中怪力乱神、子虚乌有,怎么能够担当这样的重任?在我看来,网络小说在发展初期,有过放任自流的阶段,确实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有的还很严重。但“风物长宜放眼量”,今天正是包括网络小说在内的网络文艺从亚文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