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入”与“出”

发布时间:2019-04-03 来源于:网络 作者: 网络 点击数:

  在当前方兴未艾的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中,同样需要“入”与“出”的结合。不过,与传统纸媒印刷时代的文学批评相比,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入”与“出”有了新的含义。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入”与“出”,其对象需要从文学文本扩大为网络媒介场、网络文学范式和网络文学文本三个层次。即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入乎其内”,体现为顺次进入中国网络媒介场、中国网络文学范式、中国网络文学文本;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出乎其外”则是个相反过程,体现为顺次走出中国网络文学文本、中国网络文学范式、中国网络媒介场。

  对于传统印刷文化中的文学批评而言,是没有必要提出走进印刷媒介场和印刷文学范式问题。因为今日有影响力的专业批评家多数属于“印刷人”,他们的批评素养和专业批评知识原本就来自于印刷文化的滋养。批评实践中,他们不自觉地或天然性地就会使用印刷文化建构起来的思维方式、文学观念、批评方法等对印刷文艺现象从事批评实践,这里不存在媒介场和文化范式错位情况。而中国网络文艺批评则不同。尽管以“网络原住民”为主体的“网民批评”声势浩大,但这种随机性、口水化、感发式的“准批评”话语还不足以独立撑起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天空。今天,成熟的网络文学批评需要专业批评家的介入,或者形成专业化的个体批评,或者形成专业批评家与“网络原住批评家”合作式批评。不管哪种情况,都涉及到专业批评家走入中国网络媒介场和网络文学范式的问题。这需要当代专业批评家认识到,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网络媒介文化生产场和网络文学生产场已经形成,它们具有不同于印刷文化场和印刷文学场的生产方式、运作法则、资本类型、要素间的位置关系等,因此生产出了不同于印刷文学的新的文学范式。时至今日,中国一些专业批评家仍缺乏这样的认知,更没有悬置已经习惯使用的印刷文学观念、评价标准、批评方法的勇气和能力,或者先入为主地以旧范式观念、标准来丈量新范式,武断地得出网络文学是垃圾、不值得进行专业化批评的结论;或者仍站在网络媒介场和网络文学范式之外,使用旧的文学批评手段、方法进行隔靴搔痒式的批评操作。这两种情况都注定无法形成有效的网络文学批评。也正因如此,呼吁专业批评家走进中国网络文学现场的声音越来越高涨。此处强调的是,“入场”之说还是有些笼统了。其实,这里应该包括进入网络媒介场和网络文学范式。前者需要批评家进入网络空间,在必要时主动成为“网络移民”,并熟悉网络文化的思维方式、文化规范和网络文化语言等。后者则进一步进入网络文学世界,了解网络文学类型,确认网络文学理念等。也正是在这两个前提之下,批评家才有可能真正进入具体网络文学文本,从而实现文本层次的“入乎其内”。

  然而,这还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效的中国网络文学批评还需要“出乎其外”。与强调“入”相比,今天对中国网络文学批评所需的“出”的意义基本是被忽略的。如上,这里的“出”首先是走出中国网络文学文本。与印刷文学相比,走出中国网络文学文本意义更为重大。因为中国网络文学的单个文本很多属于超长篇小说,每部文本动辄几百万字,有的甚至上千万字。另一方面,十多年的中国网络文学文本数量已经超过了20世纪以来中国印刷文学的总和。如此庞大的文学文本之间又在文学网站的平台上形成了浩瀚的彼此关联的超级文本。无论是个别文本还是整体超级文本,足以把批评家个体淹没得无影无踪。如果批评家只会进入文本而无走出的功夫,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批评活动。与此同时,目前中国网络文学生产还没有打破量大质低的状况。即使按照传统印刷通俗文学的评价标准,大量文本质量也是低下的。如果以网络文学应该具有的网络生成性美学标准来看,更是少有优秀之作。如果批评家深陷这样的文本之中而无法自拔,很难创作出优秀的批评文本。其次是走出中国网络文学范式。目前中国网络文学在产业化方面的影响力确已经举世瞩目,已经超过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一种中国网络文学天下第一、引领潮流、舍我其谁的妄自尊大意识正在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界蔓延。这种意识会阻碍中国网络文学生产和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需要看到的是,中国网络文学还只是世界性网络文学发展中的一支,在范式上它是有局限性的。中国网络文学延续的是通俗文学的路子。今天之所以如此火爆,得益于近百年来中国通俗文学被压抑而受众欲望需求被推迟的状况。也正是这一点左右着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即它仍延续着通俗文学以情节为主导、以单纯语言为符号工具、以连载为发表形式的叙事模式,其支撑点即对准网民受众的消费欲望,并唯他们的欲望需求马首是瞻。应该说,把欲望满足作为人类娱乐文化的目的之一,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在数字新媒介时代,与VR、AR、网游等形式相比,单纯语言符号的文学形式已经失去了欲望叙事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读者被推迟的通俗文学消费欲望和热情被消耗殆尽之日,也许就是以语言叙事的中国式网络文学失势之时。因此,中国网络文学批评需要走出自以为是的中国网络文学范式,放眼世界,放眼整体性的数字新媒介为网络文学发展带来的发展空间,认识到中国网络文学网络生成性欠缺的现实和诸种局限,在具体批评实践中才有可能做出更为客观合理的评价。最后是走出网络媒介场。今天网络媒介场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但仍未取得独霸天下的地位。印刷媒介场的文化生产力仍然强大。同时,印刷文化场和网络文化场之间形成的竞争和互动关系,对网络文学生产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合理而客观的网络文学批评需要看到这种生产格局,能够走出网络媒介场,站在更高、更开阔的地带审视、思考、评价。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 中国网文出海20年得与失

    从2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20年后成为拥有上亿海外市场规模的“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屡屡受到瞩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这条路起自何处?将...[详细]

  •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 助力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她虽然是从网络上与我们相识,但我们也认出了她腿上的那块伤疤。那是她历尽艰辛、攻城掠地时留下的,也是她作为文学之子、中国文学之子的证明。在中国文...[详细]

  • 守护精神创造力

    难忘的2021年刚刚过去,我们聚在这里,盘点过去一年的文化收获,见证不同类型文化书写的百花齐放,为精神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鼓劲加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详细]

  • 中国网络文学,有资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吗?

    今天的网络文学尽管自身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从媒介文化变革和文学范式革命的角度看,它现实地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一支新生力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和希...[详细]

  •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三道屏障

    我国网络文学浩瀚的作品存量和巨大的年度增量,与相对薄弱的网络文学评论所形成的“倾斜的网文场”,已经把加强网络文学评论问题推向了学术前沿。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详细]

  • 何常在:让网络文学更好表达当代中国

    网络文学的兴起,源于互联网的诞生。经过20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步入了成熟期,成为阅读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如何以网络文学表达当代中国的故事,以现实题材书写...[详细]

  • 茅盾文学奖得主、网络文学名家首度同台

    月12日,由《文艺报》、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腾讯集团、阅文集团协办的“文学照亮美好生活——2021探照灯年度书单发布暨阅文名家系列...[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