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园:以别样文字写历史之重
原标题:以别样文字写历史之重 ——阅读赵园先生著述的几则笔记 知识分子的自省自觉在赵园那一代学人是融入生命的习性,尽管这以反噬自我作为代价。他们对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的亲近,犹如植物...[详细]
-
《飞走的鼓楼》:在流动的叙事中重建内心秩序
关键词:鲍磊 《飞走的鼓楼》 打开鲍磊的小说集《飞走的鼓楼》,从书中掉出一张暗红色鼓楼书签和银杏叶,一下子让我回忆起两年间与鲍磊的相识点滴:他常在朋友圈里分享北京生活的所见所得,晒出黑胶唱片、老...[详细]
-
李定林散文集《高高的轿子顶》:永远的故乡
关键词:《高高的轿子顶》 李定林先生将要出版他的第二本散文集《高高的轿子顶》,嘱我写序,我欣然应允。 李定林先生近年常有散文作品面世,其中不乏佳作被广大读者喜爱,而他本人却十分低调和谦虚,这让人打...[详细]
-
熊育群长篇小说《金墟》:峰峦,在虚实之间
关键词:熊育群 《金墟》 “太阳西沉,古老的骑楼呈现一条剪影。一道夕光从江面斜卧而来,光影延伸到了江堤之下。潭江像在回味着落日余晖,暮色中久久亮着,丝绸一样抖动、滑过,悄无声息。” 熊育群在四十万...[详细]
-
“虚构”的代价——读黎子《随身携带的物品》
黎子的中篇小说《随身携带的物品》有一个惊悚悬疑故事的外壳。作者看似是想参与到时下热门的关于“原生家庭之罪”的讨论中去,并为这一论题提供新的佐证。(“原生家庭就像一孔洞穴,人在成年之后,必须...[详细]
-
“出位之思”与新时期小说的视觉想象——以格非为例
关键词:格非 1940年,钱锺书在《国师季刊》发表《中国诗与中国画》,以“出位之思”指称“大艺术家总想突破自身固有‘介体’(medium,媒介)的限制,表现出这种媒介所不允许表现的境界”。(1)叶维廉在《“出位之...[详细]
-
“雾”,或反故事的故事
读完崔君的《有山有谷》,我并没有马上动手写这篇评论,而是让这篇小说在我脑子里游游荡荡晃了好几天。这篇小说里面的某些气味让我觉得,自己需要反复思量一下。本来也正在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康复期,都说...[详细]
-
心灵辩证、“复调”叙事和《长安》故事的实与虚
关键词:《长安》 一 在一篇纪念恩斯特·布洛赫的文章中,斯坦纳谈到了“毕达哥拉斯文体”。由他的叙述可以得知,毕达哥拉斯文体意味着一种真正的、动人的精神创造力,它能够极大地召唤出个人内在的精神能...[详细]
-
肖静报告文学《连云山的铃声》:无声课堂的双向奔赴
初翻开《连云山的铃声》,心里还有些涟漪,说好的是报告文学,怎么看却像是一部电影剧本。画面感极强。一位靠声音吃饭的乡村教师,居然患有严重的神经性咽喉炎,而且几乎达到完全禁声的地步。这不就是电影...[详细]
-
刚健而质朴的叙事格调
高仲泰的《深潜: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发纪实》(译林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以饱满充沛的情感、流畅明快的文字,记录了我国自主攻坚构建起全海深潜水器谱系的伟大历程。作品追求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也...[详细]
-
长诗《热血》:大地上升腾的信念之火
读罢讴歌“三线精神”的主题长诗《热血》(贵州大学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我仿佛看到了升腾在贵州六盘水这片多彩土地上的一束火焰。那火焰,跳荡在字里行间,犹如一道激情澎湃的闪电,在六盘水风景如画的...[详细]
-
《不如风雅过生活》:守住心中的惠风和畅
作为米希雅的《不如风雅过生活》最早的读者之一,我被感染、薰浸、陶冶,心中生出与美文意境相契通的感情和共鸣,愿意把感受分享给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美、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和一切美的东西的人们...[详细]
-
《青虫》:以绵密柔软的想象 穿越艺术时空
关键词:《青虫》 2022年秋天,贺贺的画展在广州越秀公园自然和谐艺术馆开幕,我应邀前往。那个午后,我惊异于外表华丽的贺贺,内心居然滋长着那么多绵密的想象和思想。我在她的画展看到了一个远超于绘画之...[详细]
-
《热干面》:被善良灼热的“痴情”
关键词:《热干面》 张瑞江的中篇小说《热干面》讲述了一个2020年武汉突然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时的小故事。那是一段让全国人民牵肠挂肚的特殊时期,发生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张瑞江的《热干面》虽然只...[详细]
-
《跟着河流回家》:一部崭新的“马溪词典”
自马林诺夫斯基完成《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后,田野调查开始成为文化人类学者常用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要求调查者长期参与观察特定时空内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详细记录“他者”生活的细节来探寻地域文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