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需精耕细作
从作家蔡智恒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到作家金宇澄的《繁花》,网络文学一路走来,当初混沌的面容、模糊的概念,已经被网络平台细化为玄幻、都市、历史等频道。随着网络文学的产业链条运作日臻成熟,优秀网络文学作家的作品成为影视、动漫等改编的对象,但影视改编消耗了太多的IP,而且其中有的灵,有的不灵,市场反响不一。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开放的网络环境降低了发表文学作品的门槛,网络文学作家日更的过程,也是接受读者的建议调整思路的过程。互动拉近了作家与读者的距离,但读者在交流互动中的批评建议多是随感式、点评式的,只言片语中有赞赏也有恶搞。文学评论不是对纸质出版物、影视改编IP的关注,那只是浪花朵朵,而是要关注网络中的文学海洋。面对体量巨大的网络文学作品,专业的文学评论的声音略显微弱、滞后,缺乏正能量的导向指引、有深度的客观评价,无法对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进行及时引导。而且,与蓬勃发展的网络文学相比,文学评论队伍还不够壮大。文学评论要拉近与网络的关系,网络文学也要拉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对于网络文学来说,网络只是载体,文学才是核心。有些网络文学作家迎合读者的阅读趣味,在故事展开的过程中注水,冲淡了作品的品质,众多批量生产的“鸿篇巨制”也多是付费阅读的产物。网络文学的盈利模式对网络文学的题材、体裁影响很大,突出表现在两方面:在创作题材方面,频道细化让创作范围收窄,甚至套路横行;在创作体裁方面,收费模式让长篇小说一家独大。如果网络文学作家以市场价值为旨归,在叙事方面无法打破写作的类型化桎梏,网络文学就会陷入衰退的境地。
网络写作求快,快是把双刃剑,作品在求得热度的同时,也失之于精致,有时甚至会因灵感短路而用现成的套路救场。当作品中出现模仿、抄袭的现象,读者也会在评论中指出来:“这个桥段很眼熟。”精品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典化之路需要耐烦的功夫,金宇澄在《繁花》出版之后,还多次修订。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武侠小说也是连载的,后来成书的时候,作家也会大幅删改。
规范市场秩序、优化网络环境,就要让正能量引领网络文艺发展。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实施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鼓励推出优秀网络原创作品,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繁荣有序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这为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网络文学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才能展现网络文学的生命力、发挥网络文学的影响力。网络文学应该发扬可读性强的长处,在打磨上下功夫,当快速码字能传达出作者的审美感知、表达出内心世界的倒影、让读者回味蕴藉的诗意、渗透出高尚的人文精神,这种故事精彩、文本精致的作品距离精品就已经不远了。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