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切又理性地评判网络文学
既有网络文学评论视角各有短长,评论网络文学只有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才能既贴切又客观理性
近10多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声势颇为浩大。这不仅表现在它拥有数以亿计的庞大用户群体以及百万之众的写手大军,更为重要的是,以网络媒介为载体,这些用户与写手共同建立在“粉丝经济”上的“部落文化”,对既有“印刷文明”形成冲击。网络文学这种独特的蓬勃局面,自然吸引着众多批评者目光。面对新的文学挑战,批评者以何种立场与姿态进入网络文学、以何种情感态度与之相处,如何在商业性与文化性缝隙中发现新可能,成为网络文学批评乃至当代文化批评的重要问题。
就当下网络文学批评而言,大体包括三个不同维度:其一,学院知识分子的批判视角,这主要集中在学院派网络文学研究之中。这种批评路径至少包含三个特点:批评者的学者身份、严谨的学理性、学术规范与专业化特征。从批评主体来看,它具备完整的学院教育和正规学术训练;从批评方法来看,它注重知识的谱系化,强调批评的理论视野和知识结构;从批评风格来说,多是庄重严谨的论说体,很少用散漫自由的印象体。其二,文化产业从业者的产业经济视角。最近几年,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如火如荼,IP开发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这不仅意味亚文化向主流文化的涌动,也吸引大型资本不断介入。基于此,相当多批评者选择从市场反响角度入手,以产业经济视角关注网络文学的产业形态。其三,粉丝圈内人的“土著”视野,这主要指以网络文学读者为主体形成的在线互动式批评。这里的“粉丝圈内人”并没有经受系统专业训练,更不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批评技巧,其优势在于他们是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成长起来的“土著”,对他们来说,自发阅读并积极评价网络文学是一种生活常态。
比较三种批评路径,可以发现,学院知识分子的批判视角虽力图建立批评者与学者的双重身份,但囿于传统文学固有认知立场,容易陷入既有批判理论的窠臼,从而陷入方法与对象的错位而不自知。就文化产业从业者的产业经济视角而言,批评者虽摆脱了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刻板批判性,能够以更加田野的方式深入网络文学一线,在产业结构宏观视野中理解网络文学的“内部”与“外部”,但也很容易成为产业资本代言人,其资本崇拜倾向需要警惕。此外,作为“粉丝圈内人”或曰“网络土著”,他们对网络文学有着深刻的情感体认,对此理解更加直观也更具现场感,但由于他们的讨论充斥着很多流行词汇和独特表达,且这些“行业黑话”随时处于更新状态,无形中构成的语言屏障将“土著”和“外行”区隔开来。
在这个意义上,有效融汇学院知识分子与“粉丝圈内人”不同视野,“学者粉丝”路径便显得至关重要。“学者粉丝”并不只是流行文化爱好者,而且是特定文化社群的一分子。在此,所谓“学术距离”不是圈内圈外的距离,而是强调一种自省意识,他们“直面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学术身份”,在批评实践中“承认并肯定自己的欲望和幻想,而同时仍保持学术热情和理论的复杂度”。
应该说,网络文学批评中的“学者粉丝”路径,可以有效地满足学院批评实践者对“介入”的期待。他们能贴切地理解网络文学,而不是站在“纯文学”立场要求网络文学。然而,“介入”之后,如何满足一种“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的内省与反思,尤其是如何破除“学者粉丝”当局者迷的神话,使他们倡导的“文明引渡”切实导向一种积极文化建构,而非在过分强调理解的过程中,将批判性的丧失视作理所当然。毕竟,目力所及的“学者粉丝”仍然将“部落文化”的发扬光大视作自己矢志不渝的文化使命。这种牢固立场所导致的偏颇,恐怕是我们讨论网络文学批评的“学者粉丝”路径时需要认真检视的地方。
(编辑:moyuzhai)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中国网文出海20年得与失
从2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20年后成为拥有上亿海外市场规模的“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屡屡受到瞩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这条路起自何处?将...[详细]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助力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她虽然是从网络上与我们相识,但我们也认出了她腿上的那块伤疤。那是她历尽艰辛、攻城掠地时留下的,也是她作为文学之子、中国文学之子的证明。在中国文...[详细]
守护精神创造力
难忘的2021年刚刚过去,我们聚在这里,盘点过去一年的文化收获,见证不同类型文化书写的百花齐放,为精神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鼓劲加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有资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吗?
今天的网络文学尽管自身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从媒介文化变革和文学范式革命的角度看,它现实地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一支新生力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和希...[详细]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三道屏障
我国网络文学浩瀚的作品存量和巨大的年度增量,与相对薄弱的网络文学评论所形成的“倾斜的网文场”,已经把加强网络文学评论问题推向了学术前沿。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详细]
何常在:让网络文学更好表达当代中国
网络文学的兴起,源于互联网的诞生。经过20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步入了成熟期,成为阅读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如何以网络文学表达当代中国的故事,以现实题材书写...[详细]
茅盾文学奖得主、网络文学名家首度同台
月12日,由《文艺报》、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腾讯集团、阅文集团协办的“文学照亮美好生活——2021探照灯年度书单发布暨阅文名家系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