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期待文学大融合 呼唤中国文学繁荣发展新时代

发布时间:2019-04-03 来源于:网络 作者: 网络 点击数: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全党向世界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说,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他还指出,要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断,尤其是“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的要求,无疑已经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和文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新任常委的记者见面会上还指出,新时代需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想,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新气象、新作为,应当涵盖我国的各个领域,文学也不例外。因此,作为文学的从业者,我们必须明确方向,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作出新的谋划,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崭新的姿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关注现实,继续推出精品力作。而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交汇和融合,可否作为新时代文学创作、文学创新的一个新的课题、新的突破口呢?——这需要全体文学从业者来共同面对、共同思考。

  众所周知,网络文学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

  既然冠以“文学”二字,网络文学显然与传统文学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互相渗透的有机体系。不少传统文学通过电子化成为网络文学的一部分;网络文学的作者也都接受过传统文学的熏陶。同时,网络文学通过出版进入了传统文学领域;并依靠网络巨大的影响力,成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影响到传统文学。

  但必须承认,由于两者之间形态及评价标准的差异,网络文学自诞生以来,它与传统文学迄今未能实现真正交融,更未能真正汇成中国文学的大合唱、进而形成文学的合力并最大限度地促进中国文学的革新和文学的发展与繁荣。虽然许多年来,网络文学试图进入传统文学的疆域,传统文学也希望涉足网络文学的传播领地,但彼此都有些水土不服,终究未能如愿,迄今仍若即若离。

  其实,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网络文学的开放、自由,语言的鲜活,行文的纵横捭阖汪洋恣肆,内容的天马行空洒脱奔放,作者写作时超强的想象力及惊人的创作速度和创作量,尤其是因紧紧抓住读者阅读心理,进而在互联网上快速广泛的传播和与网友的热烈互动,所有这些,都是传统文学所不能比拟的。而传统文学的厚重、多元、复杂、庄重、严谨、精致、典雅、高贵,尤其是内容上对历史及现实、人生与社会的热切关注和介入,对世道人心的洞察与揭示,以及由此而呈现出来的深度、宽度、广度、美感和气韵,尤其是优秀作品令人赏心悦目的魅力和令人回味无穷的深邃意蕴,则是网络文学所望尘莫及的。

  当然,两者之间也都各有不足和短板。比如,网络文学总体上粗糙、随意、随性,题材及触角虚幻、虚无,尤其是对现实生活相对疏离与漠视,人文气息相对缺失,以及作品呈现出过度自我宣泄和自我娱乐等特征;而传统文学因为某些陈旧的纯文学观念造成一定程度的故步自封、自以为是,甚至孤芳自赏,以及传播渠道的相对狭窄和受众的相对狭小……两者各自的短板和不足,都各自制约着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如何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便成为我们面临的共同课题。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回到文学的本原——即文学何为?文学应有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

  众所周知,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审美作用。文学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都是以审美作用为前提的,它们不可能以独立的方式存在,而只能寓于文学的审美功能之中。这种审美功能主要表现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品通过对对象的艺术的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感情、深邃的思想,从而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快感。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而文学又是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学,是人类历史的心灵记录,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是人类优秀的文化瑰宝。文学创作,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文学关乎世道人心、关乎技艺审美、关乎性情灵魂。文学的作用,在于优秀的作品能够陶冶情操、启迪心智、鼓舞人心、滋养民众、净化灵魂。正因为如此,作家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文学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一定程度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也一定程度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向度。文学的繁荣与否,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化繁荣与否。因此,文化的繁荣兴盛,一定离不开文学的繁荣兴盛。

  与此同时,文学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优秀作家、优秀作品的不断涌现,而优秀作家、优秀作品离不开传播,离不开受众。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都表明,文学是面向读者、面向大众的,如果没有大众的认可,如果文学作品是孤芳自赏甚至是束之高阁之物,文学的价值就将大打折扣,其生命力也将存疑。所以,网络文学也好,传统文学也好,必须从属并具备上述文学的基本功能,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顺应国家文化发展的大方向,必须顺应新时代民众的阅读需求进而被更多更广泛地传播。

  这里,我特别想向网络作家建议,将智慧和创造力中的一部分投入到传统严肃文学的创作中来,写出一批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经得起时间和读者检验的优秀之作、经典之作,为中国文学的创新、繁荣和发展添光加彩。

  我想,假如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有朝一日能够真正交汇融合,取长补短,形成共振,聚集成同舟共济、互相促进的强大力量,中国文学新的格局、新的发展和新的繁荣,就将指日可待。我们热切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作者为《北京文学》月刊社社长兼执行主编)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 中国网文出海20年得与失

    从2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20年后成为拥有上亿海外市场规模的“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屡屡受到瞩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这条路起自何处?将...[详细]

  •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 助力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她虽然是从网络上与我们相识,但我们也认出了她腿上的那块伤疤。那是她历尽艰辛、攻城掠地时留下的,也是她作为文学之子、中国文学之子的证明。在中国文...[详细]

  • 守护精神创造力

    难忘的2021年刚刚过去,我们聚在这里,盘点过去一年的文化收获,见证不同类型文化书写的百花齐放,为精神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鼓劲加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详细]

  • 中国网络文学,有资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吗?

    今天的网络文学尽管自身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从媒介文化变革和文学范式革命的角度看,它现实地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一支新生力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和希...[详细]

  •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三道屏障

    我国网络文学浩瀚的作品存量和巨大的年度增量,与相对薄弱的网络文学评论所形成的“倾斜的网文场”,已经把加强网络文学评论问题推向了学术前沿。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详细]

  • 何常在:让网络文学更好表达当代中国

    网络文学的兴起,源于互联网的诞生。经过20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步入了成熟期,成为阅读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如何以网络文学表达当代中国的故事,以现实题材书写...[详细]

  • 茅盾文学奖得主、网络文学名家首度同台

    月12日,由《文艺报》、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腾讯集团、阅文集团协办的“文学照亮美好生活——2021探照灯年度书单发布暨阅文名家系列...[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