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蕴含着创新的生机
如果从“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角度来考察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所发生的重要变化的话,那么无疑应当关注到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媒体文学的“异军突起”。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这已经成了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发展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
现今,网络文学作者群体极为庞大,他们生活经历各不相同,职业背景五花八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丰富文学反映生活的宽广度,创作出适应各种层次读者需要的作品,也对繁荣文学创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小说也呈现出严重的类型化倾向。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类型小说已经成为网络小说的代名词。
市场化的文学环境宣告了文学的“读者时代”已然取代了文学的“作者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实际上成为文学生产的主导。如果说在过去,作家可以不理会读者的反应而去创作的话,那么在市场化的文学环境中,作家就再也不能无视读者的阅读需要了。读者对文学娱乐功能的需求在市场化的环境中终于不用再羞羞答答遮遮掩掩,而是理直气壮地用文学消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是类型化文学作品迅速复苏的重要原因。
网络文学创作一开始并没有商业化,类型化作品之所以在网络上大量涌现,最大的原因仍然是有读者的需求。过去,这种需求曾一度被压抑,但在市场化和互联网时代,这种需求就变成一种显性的存在。读者的需求被敞开,电脑写作、网络发表空前地便利,极大地提高了文学生产和传播的效率。现今的网络写手们一天更新上万字甚至数万字,在过去靠笔写作的年代是无法想象的。而现今网上一篇作品贴出来以后,短时间内就会有成千上万人点击、评论,这在过去也是无法想象的。而且网络写手们大都生活在民众中间,他们非常清楚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再加上一些网络文学网站在市场的引导下有意识地推动,于是侧重娱乐的类型化作品便迅速滋长。
当然,市场化的文学环境,加之网络时代文学发表与传播的相对自由化,使得文学创作乍一脱离束缚之后,可能短时间内显得无所适从,甚至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庸俗的商业化写作扎堆的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肯定会完成自身的调试,走向健康的轨道。因为在市场化的文学环境中,读者的需求(市场需求)最终会以“看不见的手”完成这种调控。当一种类型小说的模式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复制和拼贴的痕迹越来越清晰之后,自然也就会逐渐丧失对读者的吸引力,变得难以为继。而为了继续在文学市场中占据足够的份额,创作者就必须另辟新路,以求保持对读者的吸引力。这样,在不断类型化、模式化的过程中,也必然蕴含着创新的生机。
(作者:史建国,系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编辑:moyuzhai)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中国网文出海20年得与失
从2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20年后成为拥有上亿海外市场规模的“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屡屡受到瞩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这条路起自何处?将...[详细]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助力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她虽然是从网络上与我们相识,但我们也认出了她腿上的那块伤疤。那是她历尽艰辛、攻城掠地时留下的,也是她作为文学之子、中国文学之子的证明。在中国文...[详细]
守护精神创造力
难忘的2021年刚刚过去,我们聚在这里,盘点过去一年的文化收获,见证不同类型文化书写的百花齐放,为精神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鼓劲加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详细]
2021网络好小说
2021年,诸多网络小说新作奏起序曲,也有不少热议奇文走向终章。对那些令人念念不忘的好作品来说,尾声并不是落幕,还意味着新的契机——只有画上圆满句点,才能赢得中国小...[详细]
网络乡土小说新格局
在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之外,文学媒介作为文学创作的第五种要素,对文学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创作形式产生一定的冲击。网络媒介的发展赋予文学表达新的形式,传统文学在...[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有资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吗?
今天的网络文学尽管自身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从媒介文化变革和文学范式革命的角度看,它现实地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一支新生力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和希...[详细]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三道屏障
我国网络文学浩瀚的作品存量和巨大的年度增量,与相对薄弱的网络文学评论所形成的“倾斜的网文场”,已经把加强网络文学评论问题推向了学术前沿。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