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也需厚积薄发
当前网络文学存在一多一少的现象。创作的数量很多,仅阅文集团去年一年就增加网文作品50万部,如果再算上其他的刊登平台,数量真如恒河沙数,但其中真正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又寥寥无几。量与质的矛盾,乃社会常态,但反差如此之大,就不能不问一下为什么了。
网络文学这种有“高原”无“高峰”的形态形成已久,究其成因,恐怕还得从其思想根源上寻找。不可否认,近年来网络文学的发展更多的是遵循传播学定理,而对文学品质的追求则有所疏忽,这导致许多网络文学作品存在无深度、平面化,追求阅读快感和阅读刺激的审美缺陷,与一些传统文学作品相比,它们在人文和社会关怀,正能力传递方面也存在不足。创作必须如人之酿酒、蜂之酿蜜、蚕之吐丝,都要经过多中求少,粗中觅精,浓缩提炼的过程,方有精品出、美物生。粗制滥造,信笔涂鸦,永远不会产出流传久远的佳作,淡泊名利,厚积薄发才是打开经典之门的钥匙。
改变网络文学一多一少的反差,有赖于厚积薄发这个祖传秘方的发扬光大。须知古今多少创作者,都受益于此,创作出至今为人传颂的精品力作,并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海明威说,我总是按照冰山的原则来写作。那就是浮出水面的只有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埋在水下。鲁迅也说,宁可将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绝不将速写拉成小说。这样做,看似创作时间拉长了,传播的速度放慢了,然而须知静水深流,如果放在一个更长的时段来考量,就不难发现,那些肯于“板凳一坐十年冷”的人的作品,远比相信“出名要趁早”的人的作品传播得更为久远,受众更为广大。这样做,看似愚拙,实为智巧。
厚积薄发作为精品生产创作的规律,不仅创作传统文学需要遵循,也同样适用于网络文学园地。必须承认,这是一本难念的经。坚持厚积薄发,要求创作者必须与急功近利的氛围切割,才能耐得住厚积的寂寞和薄发的艰辛,在抄袭模仿之作风行一时的网络文学界,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但我们也相信,绝大多数网络文学作家都有向上的愿望,求实的精神,都打心坎里不愿意网络文学沦为粗制滥造的作坊,如果再加上政府的引导,平台升级的追求及整个文化界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在网络文学领域里营造出有利于厚积薄发的氛围,崇尚精品,以质取胜终将成为整个行业的风尚。
(编辑:moyuzhai)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中国网文出海20年得与失
从2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20年后成为拥有上亿海外市场规模的“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屡屡受到瞩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这条路起自何处?将...[详细]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助力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她虽然是从网络上与我们相识,但我们也认出了她腿上的那块伤疤。那是她历尽艰辛、攻城掠地时留下的,也是她作为文学之子、中国文学之子的证明。在中国文...[详细]
守护精神创造力
难忘的2021年刚刚过去,我们聚在这里,盘点过去一年的文化收获,见证不同类型文化书写的百花齐放,为精神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鼓劲加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有资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吗?
今天的网络文学尽管自身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从媒介文化变革和文学范式革命的角度看,它现实地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一支新生力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和希...[详细]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三道屏障
我国网络文学浩瀚的作品存量和巨大的年度增量,与相对薄弱的网络文学评论所形成的“倾斜的网文场”,已经把加强网络文学评论问题推向了学术前沿。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详细]
何常在:让网络文学更好表达当代中国
网络文学的兴起,源于互联网的诞生。经过20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步入了成熟期,成为阅读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如何以网络文学表达当代中国的故事,以现实题材书写...[详细]
茅盾文学奖得主、网络文学名家首度同台
月12日,由《文艺报》、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腾讯集团、阅文集团协办的“文学照亮美好生活——2021探照灯年度书单发布暨阅文名家系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