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艺创新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优秀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中国人民不仅将为人类贡献新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而且将把自己在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成果奉献给世界。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社会结构以及文艺媒介环境等都发生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这样的大时代式的巨变,无疑正要求传统文艺走出对于叙事形式与内心隐秘世界的专注,在新的文艺媒介,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文艺媒介环境下重新界定自身与现实的关系,以回应时代命题。也正是因为各类文艺创作其自身所依托的不同的媒介平台、其自身所处的不同的媒介环境,以及其要面对的处在不同媒介平台和媒介环境中的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存在着诸多层面、角度的错位和杂糅;所以,我们就必须在当下错综复杂的文艺话语场域内,尽可能地对不同层次、角度的文艺创作进行界限和疆域的有效划定,惟其如此我们才真正有可能对当下的、特别是互联网领域的网络文艺创新的使命和未来发展方向,有着宏观的、整体性的和全局性的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就已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并在讲话中专门就网络文艺问题进行了论述。他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由于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等发展,文艺乃至社会文化面临着重大变革。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
因此,如何真正深入到网络文艺所催生的一大批文艺类型的肌理,进而正面引领网络文艺创新的长期健康、有序发展,就成为摆在所有文艺工作者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毫无疑问,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所带来的新媒体的持续革新,是这个年代的焦点,自上世纪末开始就进入到大众文化领域,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后,更是成了几乎全社会大多数行业都在触碰的高频词汇。新媒体也构成了网络文艺的本底环境。然而,究竟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是一个本质化的概念,还是一个层积、演进的概念?新媒体对网络文艺创新的内涵和外延到底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这一切,都构成了我们今天充分理解如何介入网络文艺创新的基本前提。
新媒体概念最早触及的是电视,从1970年代开始,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电视开始在世界范围逐渐普及,特别是由于和卫星通讯技术的有机结合,到了1990年代之后,电视差不多已经出现在这个星球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新媒体周期内,从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到卫星电视、数字电视等构成了阶段性的发展特征。然而,随着新一波信息技术革命的加速到来,互联网在新世纪以来风起云涌的席卷之势,使电视在新媒体的交椅上还没坐稳30年,就迎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之迅猛在于,在其内部,移动互联网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爆炸式发展,甚至有使原本由台式机、笔记本构建的互联网沦为传统媒体之势,更遑论电视媒体。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对包括文艺在内的全社会方方面面都产生深远辐射的不同阶段的新媒体,却只有互联网时代所创生的网络文艺可以产生如此大范围、如此大程度的波及度和影响力的根本原因。因此,充分正视新媒体内部的这种层级的、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就不仅仅是真正了解新媒体这一概念本身发展历程的基础功课,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网络文艺创新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们之所以要勇于开展网络文艺领域的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网络文化创新发展,归根到底,是因为要对这个正处在大历史时期的中国现实、中国经验、中国情感、中国故事,进行以“当代中国”为方法的梳理、描摹、抒发、讲述的历史召唤的产物和结果。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吸引、引导、启迪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必须有好的作品。所以,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艺术性、思想性、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如何将当代中国的网络文艺创新创造与当代中国的现实、经验、情感、故事进行有机结合,创作出能够精湛描绘正在为人类贡献出新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而不懈奋斗的,普通中国人的有血有肉的精神世界的伟大作品,是当前所有文艺工作者所必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的内在要求,对于我们讨论新一代,乃至下一代的文艺形态,也同样具有继往开来的启迪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网络文艺创新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使命的根本基点。
(编辑:moyuzhai)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中国网文出海20年得与失
从2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20年后成为拥有上亿海外市场规模的“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屡屡受到瞩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这条路起自何处?将...[详细]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助力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她虽然是从网络上与我们相识,但我们也认出了她腿上的那块伤疤。那是她历尽艰辛、攻城掠地时留下的,也是她作为文学之子、中国文学之子的证明。在中国文...[详细]
守护精神创造力
难忘的2021年刚刚过去,我们聚在这里,盘点过去一年的文化收获,见证不同类型文化书写的百花齐放,为精神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鼓劲加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有资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吗?
今天的网络文学尽管自身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从媒介文化变革和文学范式革命的角度看,它现实地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一支新生力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和希...[详细]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三道屏障
我国网络文学浩瀚的作品存量和巨大的年度增量,与相对薄弱的网络文学评论所形成的“倾斜的网文场”,已经把加强网络文学评论问题推向了学术前沿。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详细]
何常在:让网络文学更好表达当代中国
网络文学的兴起,源于互联网的诞生。经过20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步入了成熟期,成为阅读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如何以网络文学表达当代中国的故事,以现实题材书写...[详细]
网络文艺学话语范式与学科体系构想
每个时代都有与其“时代精神”、文化风尚协调共振的文学艺术,相应地,每个时代也有独具特色的文艺理论话语体系与之相配套。21世纪以来,依托于互联网、数字信息与人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