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主流化及其前景
文学永远是面向未来的事业。20年后,将是“95后”、“00后”走上中国文坛的时候,而今天他们正在接受文学启蒙,今天的阅读将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创作,甚至影响他们的生活。在课外,这一代人主要通过网络进行阅读,网络文学自然成为他们最广泛接触的内容。而他们的父辈中,很多人无法接受网络文学。这样,两代人关于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就出现了差异,久而久之,便会产生断裂。
十多年来,在涉及网络文学发展、网络文学主流化、精英化等若干议题时,我们总是在讲如何引导和帮助网络作家进行自我提升,如何提高网络文学的思想性艺术性等等。对创作的引导当然十分重要,但是,如何站在时代高度,深刻理解和认识这一新的文学现象,这一工作或许更加重要。这是一项双向的工作,引导者要先去学习,先“引导自己”弄清楚搞明白,再去引导别人,才会产生实际效果,才是对网络文学发展负责任的态度。
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化,与中国社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阵痛过程中的新生,所遭遇的历程是一致的。在这一框架之下讨论“网络文学主流化”,不仅不构成对当代文学的颠覆,反而是在探讨如何延续和发扬中国的文化传统。
在网络文学生态系统中,非现实世界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恰恰是其迈向主流化的一大障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流是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基础的,网络文学选择的却是另一条道路。《悟空传》(今何在)、《庆余年》(猫腻)、《惊门》(徐公子胜治)、《天才相师》(打眼)、《锦衣夜行》(月关)、《步步惊心》(桐华)、《琅琊榜》(海晏)、《浣紫袂》(天下尘埃)等一系列网络文学“神作”的共同特点有两个,一是非现实主义手法,二是对传统文化的接续。显而易见,文学的虚拟性在网络文学这块地盘上获得了成长,但它的出发点并非是对传统文学的背叛,而是大家通过互联网参与文学写作形成的集群效应。但在客观上,网络文学选择的这一条道路,与当代文学之间形成的“观念”鸿沟着实令人担忧。邵燕君认为,“需要对文学传统有了解的人,把文学的传统引渡到新的媒介中去,而不是任由媒介革命带来文化、文明的中断。”我以为,这是比较冷静、客观的看法。同时,传统文学界、理论界要求网络作家向托尔斯泰看齐,以鲁迅为标杆,不仅不切合实际,更是对网络文学的误读。
如何从理论上界定网络文学?在这个问题上,我赞同范伯群先生对大众文学发展脉络的指向,即冯梦龙——张恨水——金庸,网络文学由此接续。这条主线将网络文学纳入中国通俗文学范畴,应该是对网络文学主体较为准确的定位。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物质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民众产生了极大的文化心理需求,恰逢互联网普及运用,大众文学终于借网络实现了爆发式成长。网络文学的“落地开花”、“野蛮生长”说明文学的大众性有其历史基因,一旦气候温度适宜,就会蓬勃再生、星火燎原。值得引起思索的是,知识精英建构的经典文学价值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应变,以适应民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在网络文艺领域,网络文学发挥的是领头羊的作用。从1998年发端起,网络文学就是最先起步的文艺样式,受众最广泛、内容最丰富、形式最自由,由其衍生出本土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剧、网络有声读物等,构成了一个全新的“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为新世纪我国文艺发展打开了辽阔的空间。
由此,网络文学的主流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任何一种文艺样式,要想深得民心,获得多数人的认同,其价值观、审美观必须经得住时代的考验。供求关系和读写关系显示出网络文学同时具有商业性和文学性两个特征,两者之间如果是共生关系,网络文学就会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美学价值。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网络文学在坎坷中摸索前行,逐步形成了一套自我修复功能,但仅凭这一点还远远不够,新的主流化文学必须承担起创立新的中国话语,讲述新的中国故事,塑造新的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
从发展的角度看,网络文学的主流化不仅是网络文学自身的需求,也是时代的需求和历史的必然。有人提出网络文学的商业化是其主流化的拦路虎,他们认为,文学作品一旦迎合消费目标,将丧失其纯粹性。上述观点的确应该引起重视,当前网络文学存在大量跟风、雷同,乃至抄袭现象,都是商业化在作祟,值得警惕。然而,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来看,商业性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缓释;从大众需求积极性的角度来看,网络文学存在的症结也基本上是广大读者所排斥的。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在文化层面上已经形成战略思维,“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字字千钧,当然包含对网络文学发展的支持、引导和管理。
(编辑:moyuzhai)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中国网文出海20年得与失
从2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20年后成为拥有上亿海外市场规模的“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屡屡受到瞩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这条路起自何处?将...[详细]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助力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她虽然是从网络上与我们相识,但我们也认出了她腿上的那块伤疤。那是她历尽艰辛、攻城掠地时留下的,也是她作为文学之子、中国文学之子的证明。在中国文...[详细]
守护精神创造力
难忘的2021年刚刚过去,我们聚在这里,盘点过去一年的文化收获,见证不同类型文化书写的百花齐放,为精神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鼓劲加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详细]
中国网络文学,有资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吗?
今天的网络文学尽管自身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从媒介文化变革和文学范式革命的角度看,它现实地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一支新生力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和希...[详细]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三道屏障
我国网络文学浩瀚的作品存量和巨大的年度增量,与相对薄弱的网络文学评论所形成的“倾斜的网文场”,已经把加强网络文学评论问题推向了学术前沿。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详细]
何常在:让网络文学更好表达当代中国
网络文学的兴起,源于互联网的诞生。经过20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步入了成熟期,成为阅读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如何以网络文学表达当代中国的故事,以现实题材书写...[详细]
一次打破文学边界的尝试
《小说评论》既是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载体,也是透视当代文学批评构建的一个标本。开设“三栖专栏”,不失为一次打通文学边界的尝试,一种学术批评视野下对文学现象的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