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马桑树下:红土地上的新故事》:文学与青春相互照亮

发布时间:2024-12-22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每部作品都有它的底色,湖南岳阳作家方欣来的报告文学新著《马桑树下:红土地上的新故事》(后文简称为《马桑树下》)是绿色的,也是红色的,还是金色的。这几种色彩调和在书中,呈现出热烈、饱满、缤纷之色——已知的颜色命名难以概言之,得借助诗意的描述,那便是青春色。这种色彩源于革命浪漫,成于时代熔炉,绽放出绚丽,涌动着创造,汇聚着力量,也奔向更加壮丽的未来。

在美学风格上,本书为“青春诗美学”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在精神气质上,它可以视作是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杨沫创作的这部红色经典之所以能感召一代又一代人,在于其塑造了一群追求理想、历经磨难、不断成长的青年布尔什维克形象,契合了那个年代的青春彷徨、青春思考以及青年行动,回答了革命对青年的灵魂拷问。时隔近百年,方欣来写活了新时代桑植年轻人奋发有为、多姿多彩的故事,其中青春气息浓郁、生活质感较强的真人真事有32个之多。她不吝笔墨书写新青年群体在各行各业的敢作敢为、善作善成以及他们共同成长的进行时。这里的年轻人和他们热爱的红土地美美与共,使本书很“长精神”,颇具感染力,像听一曲由一群年轻人唱响的桑植民歌,旋律明快而昂扬;又如行驶在桑植的盘山公路,每一处转弯向上,都在打开富有层次感的沿途风景。随着渐次展开的人物长廊,方欣来道出了她的欣喜发现,革命理想和英雄主义在这片红土地上得到了赓续和弘扬,烈士诗人贺锦斋和他新婚妻子所吟唱的“马桑树儿搭灯台”在百年之后挂满了灿烂之果,那是后辈对先烈的告慰。本书的美学特色不止于青春的绚丽、文笔的优美,而抵达了崇高美的层次。

在书中,我们可以遇见一群时代好青年,看见一个时态叠加而蕴含丰富的活力中国、美丽中国样本。文学和青春相互照亮,使得我们关于两者的话题可以及物生根。这类主题创作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品位,不断向着“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靠近。“人民史诗”看重的是实践品格,要求在创作实践中有着更自觉的价值追求和审美追求。因为“实践活动对于理论活动有着优先性和本源性”,作者只有将“现实性”和“审美性”品格高度融入创作之中,才能使“生生不息”这一修辞语变成文学成果的收获季。当代作家、诗人拿出什么样的作品来照亮时代这颗钻石,如何借时代这颗钻石来照亮自己的作品,这个问题在《马桑树下》的文本内部形成了聚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桑树下》还带动了以文促旅的文学“破圈”。不久前的新书首发活动包括多场文旅推介活动,展示当地民族风情浓烈的西兰卡普(织锦)等9款文创产品,青年代表集体宣读《青春桑植请回答》,诸多书中人物一一登台,有民歌手、民族舞演员、村支书、“海归派”、教师、警察、医生、媒体人、见义勇为者、巡山员兼科研员、本地及外地创业者、文旅项目策划师和经营者等。他们齐聚舞台,阳光照亮了他们朝气蓬勃的脸庞,矫健的身姿洋溢着青春活力,那一刻,文学的场域不再被限定,活生生的书中人就在眼前,文本和在场不再是虚实两个空间的隔膜,边界已然模糊,相互联通,互为镜像,照着彼此的光影。由此,我也更多理解了方欣来所说的,“一次次从湖边出发,又一次一次从桑植回来,从此,桑植于我有了特别的意义。”

(作者系岳阳市作家协会主席)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