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钢铁题材书写新收获——诗集《蓝色的钢铁》阅读印象

发布时间:2024-12-22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诗歌是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许多诗歌作品之所以能够广泛为人传诵,就是因为它们艺术化地记录了社会生活的历史经纬与现实面貌。齐冬平的《蓝色的钢铁》正是一部以钢铁工业为表现题材与审美对象,富有独特价值与艺术个性的诗集。齐冬平笔下的钢铁题材书写,没有像中国现代化刚起步时那样一味沉迷于歌颂工业的神奇魅力,也没有像后现代主义诗歌写作者那样去刻意批评工业给人带来的身心伤害,而是将诗人自身的工业审美体验融入诗歌文本里,形成了诗人生命感受与诗歌技艺相匹配的情感结构、语言意象和精神气质。

诗人齐冬平的工业诗歌题材书写游走于个人抒情与集体狂欢的话语缝隙,用较为传统的诗歌方式演绎百年中国工业的传奇故事。作者以一位新世纪的“钢铁诗人”的抒情姿态,站在新时代的高山之巅俯瞰美丽家园,以饱满的热情和诗意的修辞表现工业建设者的家国情怀:“有一个旋律 春天的故事响彻天际/预备唱 我们是奔腾不息的长江……/金沙江畔 沙哑的号子声声/把我们的童年唤醒 木棉花开/顺江而下 青山 大黑山的情怀/在宝山滩涂上再次释怀 怒放‘85·9’的旗帜下 我们和父辈同行。”(《中冶宝钢的安全之灯 点亮 长明》)。齐冬平在诗中将工人喻为奔腾的长江,流露出诗人内心对自身职业的高度认同与崇敬情感。而从“春天的故事响彻天际”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善于抓住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将喷涌而出的感情和政论式的表达相结合,以集体代言人的身份来建构其诗歌文本,在浪漫的诗意世界里表达对新时代中国社会的深沉之爱,自觉将宏大的现实叙事与真挚的主观情感相结合,从而使得其“主旋律叙述”变得真切从容。不仅如此,齐冬平还是一位善于立足现实来回望和铭记历史的诗人。比如在《改革开放之钢》一诗里,诗人回溯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如何绘制钢铁建设的火热蓝图的。而在从《新中国之钢》到《新时代之钢》等诗作里,通过回顾历史发展的脉络与思想线索书写出了诗人关于钢铁的“蓝色畅想”。简言之,这些诗篇以大气磅礴的节奏梳理了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一直延续至今的大兴炉冶的工业思想,从中可见,几代伟人冶铁制钢、富国强民的探索脚步从未停下。这些“钢铁诗篇”追溯钢铁文明之源,呈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历史图腾,读来令人激动与振奋。

齐冬平对于新世纪“钢铁诗人”的身份有着自觉的自我认同,因而其诗歌创作注重工业经验的审美表达,并且善于在工业生产日常细节中捕捉与传达生活的审美趣味。工业诗歌经过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它不仅从技术工人的视角展现着人与世界的对抗与博弈关系,而且也以普通人的日常审美趣味描摹着工业世界的盎然诗意。例如在齐冬平的组诗《笑声飞扬 醉了山河》中,诗人生动刻画了海岛男子汉李伟伟、山东大汉董富刚、忠诚敬业的彭军、笑容灿烂的卢长春等工人形象,惟妙惟肖地描绘了他们在五湖四海奋发作为的日常工作场景。诗人以普通平凡的同事为抒写对象,让诗作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而又耐人寻味,生活与艺术在诗行间巧妙地交融互通。齐冬平很善于书写感性的日常生活体验,从自身的角度观察作业长的生活情景、工作状况,细致入微地描摹出作业长的笑容与神态,从貌似不经意却精心设计的场景描写中真实地展现出作业长的日常生活面貌,使得日常生活生发出诗意的光芒。

采取各种手段使得表现对象陌生化,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是当下许多诗人追求的语言形式。讲究诗歌语言的修辞固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过度追求语言的晦涩难懂,那么难免会让诗歌脱离其艺术本质而落入刻意造作的圈套。从这个意义上说,齐冬平的诗歌语言虽然显得比较传统,但没有晦涩难懂的毛病,不仅毫无矫揉扭捏、无病呻吟之态,而且生动、质朴、活泼,充满激情与生命力。比如,在《力量总是一种心情的绽放》一诗里,诗人这样写道:“仰望着高炉/尽管它早已不歌唱/落日的余晖下/故事似拥挤着走来/抚摸着炉体/坐下来一起打开/尘封的故事集/年代火红地扑面而来/笑声不断歌声酣畅//我们是有故事的人/我们是产业工人/我们虔诚地劳作/我们是有梦想的灵魂。”读这样的诗歌,读者无须绞尽脑汁去揣测文字背后的意蕴,因为诗人以简练干净的文笔、形象生动的描写、活泼明朗的节奏,将所想表达的情感跃然纸上。诗作中“高炉”“落日”“笑声”等意象相互交织,将现实与回忆拼接成一幅妙趣横生的工业生产画。接着,诗人连续用了三个“我们是……”的句式,以排比手法增强了诗歌情感,使得这首诗充满掷地有声的审美力量。值得一提的是,齐冬平的语言风格还是丰富多彩的,诗人既能够将通俗手法运用得得心应手,又熟练掌握了各种诗歌的修辞手法,让其诗歌语言呈现出多样化的表达和富有弹性的张力。比如诗人在《嵊泗与海》一诗里这样说:“海是广阔的/岛是孤独的/北纬30度/把这条线拉直/总有神迹。”在组诗《山路弯弯》中这样写道:“攀西裂谷沟壑纵横 大西南/大山深处 浮云缭绕/初秋季节 果实还在生长/如同他15岁的年龄一样。”齐冬平早已把比喻、拟人、通感、夸张等修辞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在各种修辞的变换交替下,其诗作时而深沉,时而活泼,时而安静,时而昂扬,其诗歌的情感基调随着表现形式不断变化,带给读者一个极为丰富的艺术世界。难能可贵的是,齐冬平从不刻意追求修辞,其诗歌语言的表达总是自然而然,真情流露,似乎能够让人摸着文字就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的心,似火的热情,或者哀愁的情绪。

齐冬平的诗集《蓝色的钢铁》是当下工业题材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从审美艺术的层面来看,这本诗集集中展示了诗人对于钢铁形象的艺术想象与审美书写,有效地传达了都市工业审美经验,塑造了齐冬平“钢铁诗人”形象。这是齐冬平诗歌创作的独特价值之所在。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