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留下民族脊梁形象
讲述几代测绘人的经历及其故事,实际上书写的是一项事业的传承,测绘事业在国测一大队一代代人之间不断的传承,也是在事业上不断攀登、不断“登顶”,同时更重要的是,这实质上是在描写和表现测绘精神的接力。
钟法权在纪实文学创作上有一个特点,喜欢写英雄传奇,塑造民族脊梁形象。从《张富清传》到《硝烟中的号角——百战英雄王占山》到新近出版的《为珠峰测高的人们》,他取材和聚焦的都是我们时代的英雄人物,记录他们的功绩,弘扬英雄主义和英雄精神。
长篇报告文学《为珠峰测高的人们》描写的是“最美奋斗者”国测一大队的故事,谱写的是一曲英雄赞歌。刻画英雄形象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报告文学作家应该承担的一份责任。这部书的封面设计很有特点也充满寓意:珠峰之巅是“人们”,人站在珠峰顶上俯瞰大地,比山更高的是人,比路更远的是人的双脚。在这部书中,比珠峰更高的是测绘队的红色觇标,而比觇标更高的则是国测一大队的精神和意志。作者写英雄,注重写人的精神、人的意志,写出了国测一大队“最美奋斗者”的精神风貌。
《为珠峰测高的人们》不是唯一一部甚至也不是第一部描写国测一大队这个英雄集体的作品。2023年,《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曾刊发了同为陕西作家的高鸿创作的《用脚丈量大地》,反响也很好。但是,钟法权的写作颇具特色,他侧重抓住主线,重点描写测量珠峰,用了多半的篇幅。特别是浓墨重彩地描写测量珠峰三次最难的过程,选的都是那些最有代表性的人和故事。譬如,郁期青的“三测珠峰未了情”,虽然他始终没有登上珠峰并引以为终身遗憾,但他一辈子都在跟珠峰跟测绘打交道,都在为国测一大队宣传他们的事迹、传播他们的精神。描写1954年国测一大队第一次攀登珠峰登顶测量失败,写到测量队损兵折将,包括队长邬宗岳失踪,后来被发现是冻死了,令人唏嘘。郁期青为攀珠峰也是连连受挫“受伤”,先是患上肺水肿、胸膜炎,接着又昏迷过去,无奈而被抬下山,送到日喀则,后来又回到北京治疗。妻子蒋英娣不顾一切从无锡专门赶到北京来看望照顾他。描述这样一些非常曲折的经历,实际上是用对比的手法,反衬出珠峰测量之艰难、艰巨和艰苦,生动而传神。
尤其难得的是,这部作品写出了奋斗、奉献、牺牲精神在国测一大队的接续接力和代际传递。自1954年起,国测一大队先后组织过七次测珠峰,作者重点讲述了其中的三次。1975年首次测量成功。2005年以任秀波为代表的一些年轻人不惧艰辛接力测珠峰。2020年李国鹏等年轻人再测珠峰。讲述几代测绘人的经历及其故事,实际上书写的是一项事业的传承,测绘事业在国测一大队一代代人之间不断的传承,也是在事业上不断攀登、不断“登顶”,同时也是更重要的是,这实质上是在描写和表现测绘精神的接力。
这部作品除了写好人物及其事迹,还特别注重引用人物自己的话语。国测一大队队员们的话语形象生动,一点不比文学家描写的差。比如,写攀登珠峰他们说“没有氧气,要靠勇气;只要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封顶”。在日常工作中,他们“不怕冻掉手脚,不怕冻掉耳朵,不怕老婆离婚,不怕找不着对象”。就是这样一些平凡简洁的文字,却很能展示他们的精神境界和心灵世界。
作品中大量的细节、情节都很感人。譬如,在甘南测区的钟亮其,为了保护测绘仪器与匪徒展开殊死搏斗,最终被杀害。吴明璞独自被困在戈壁滩,没有水没有食物,顽强地等待救援,直至最后渴死在戈壁里。宋泽盛为了保护测绘仪器而意外坠崖殉亡。在他的笔记本里人们发现了他写的一首诗作,这篇诗作没有豪言壮语,却是其真实心迹的表白:“忠诚之下永无敌,尖山无路也要上。”——这,其实也正是国测一大队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国测一大队在各种艰险条件、极端环境下都参与了测绘,包括当年汶川、玉树震区的应急测绘,包括南极的极地测绘,这些情节都写得很生动。因此,钟法权的写作是有侧重点的,有主有次,主次得当,剪裁合适。从整体上看,这部作品可读性比较强,感染力也比较强,写出了国测一大队这个英雄大队“最美奋斗者”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