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事”,家事,天下事——评《天黑请闭眼》
一
尹学芸的中篇小说《天黑请闭眼》让倒霉的乡村养猪人李进推开故事的大门。
描述人生失意,往往莫过一句“还不如去喂猪”。孰知养猪之难不亚于炒股。眼见猪价一路走低,那些听着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长大的小猪羔就要长成不值钱的“小驴子”,李进的心疼得滴血。
从这关于猪的故事中,人们很难不想到近些年的房市、股市乃至天下事。国庆节后“跑步进场”的散户们,用自己辛苦攒下、借来的钱迎接“震荡”,“割肉”之痛绝不只属于“养猪人”。连续几十天里,小单净流入与主力净流出的红绿数字中夹着无数个李进。
所以当我看到作者巨细靡遗地交代李进如何给猪精心搭配饲料、制作喝水的龙头、播放古典音乐、用散步的方式为猪治疗感冒时,我认为这绝不仅仅是中国文学一贯强大的现实主义与乡村叙事传统的又一次闪耀——作者在借此书写人们普遍的希望与痛苦,无边的世界与无数的人们,收束在李进这个渺小的人与几头待宰的猪身上。
二
猪价之跌只是冰山一角,李进心中有更“丰富的痛苦”。
李进年过五十,当年差一分考上心仪大学。小说没有明确的年代背景,按细节推测大概就是近十几年间的事情。由此回溯,李进当属曾经乡村中稀有的“文化人”。因为家贫,李进无法复读,无法和商业局局长的女儿恋爱。明明一表人才、头脑聪慧,却只能接受事业和爱情的双重失败,恐怕没人比李进更想证明自己;而人性复杂、多面,李进自视甚高,恐怕身边等着看他笑话的人也不在少数。
两个“恐怕”后面的内容纠缠在一起,李进很难不变成一个“拧巴”的人。他做过农民工,老板卷钱跑路,当了六年老师却因个性耿直被扫地出门,从此李进深居简出,只愿和“哑巴牲口”打交道。这个转变属于小说的前史,作者没有细写。明面上只是老板无良、校长无耻,省去的则是李进不知遭过多少冷嘲热讽。李进越是自命不凡,幸灾乐祸的人肯定就越兴奋;嘲讽的声音越大,李进对旁人就越冷,心里的委屈就烧得更烈。
那精心配比的猪饲料、定时飘荡的古典音乐,里面全是李进的一腔热血与愤懑。
三
所幸还有一个人将他视为“英雄”,这个人就是他的妻子刘大芳。李进是落第的才子,大芳是苦命的佳人,两人惺惺相惜,相濡以沫。年轻的大芳会躺在李进的怀里,一遍遍听丈夫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她不懂什么是“江山如画”“羽扇纶巾”,只知道没几个女人能和丈夫总有“初嫁了”的甜蜜,哪怕邻居焦兰芝的丈夫二环是村里有名的能人、大款,做着生意开着小轿车,她也不能。
直到有一天这种平衡状态,到底因“猪事”而毁。大芳趁李进不在时叫猪贩子上门,想及时止损,最后时刻被归家的李进拦住,夫妻之间爆发了几十年来最大的冲突。归根结底,大芳怕亏钱,她把自己的爱情描绘得天花乱坠,其实更倾慕那种富贵而体面的日子。李进一向对大芳退避三舍,然而妻子心里的“俗”激起了丈夫心中的“恶”,那些从未使用过的粗鄙脏话、不堪字眼从李进这个文化人口中瀑布般爆发。浑噩的丈人盲目给女儿出气,狠狠一个耳光伤尽了他的面子。小说到这里,李进好像一个悲剧男主角,不合理的环境给他带来无穷的挫折。李进想拼命,但终究还是在最后一丝理智的控制下选择离家出走。
四
李进的失意史,反映的是个体和家庭在金钱、权力主导的社会评价体系面前崩溃、瓦解的过程。这样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并不少见,无论现代文学中的《骆驼祥子》《围城》,还是新世纪以来余华的《兄弟》、东西的《篡改的命》,反映的都是这样的主题。如果说相比这些作品《天黑请闭眼》有什么特殊之处,我认为是尹学芸彻底悬置了对于时代和环境的价值判断。这并不是作家的个人趣味,而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一个时代文艺的集体无意识。
从私德角度,李进比之前的那些作品中的主人公更无懈可击,因此我们似乎应该给他更多同情、给不合理的环境更多批判,就像对待大多数悲剧作品一样。然而作者却在很关键的地方给了李进“致命一击”,告诉读者李进其实也是虚伪的、“双标”的。
李进用自己全部的热情与心血,喂养着那些白花花的小猪,久而久之他和这些猪产生了“血浓于水”的感情。用大芳的脏话讲,是李进连授精都要人工,他“看上猪X了”。而真实的心理是他真的相当珍视这些猪,他不吃猪肉、看不得杀猪,这些猪不仅成了他的朋友、孩子,甚至更是他内心坚守之事的象征——现实生活在方方面面围剿着李进,他步步后退,一如始终被困在圈中的猪。
然而这种珍视是有限度、有条件的。养猪归根结底是为了赚钱而不是和猪交朋友;只要猪不死在自己眼前,猪贩子要杀要剐也是无所谓的。一如他希望自己对养猪事业的热爱和投入,能战胜旁人的八面玲珑、投机取巧,然而这么做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质疑这个世界,而是“自己摇身变成大款,让所有的人都趋炎附势”。说穿了,他和让他痛苦的这个世界是一回事。
因此,《天黑请闭眼》讲述的并不是一个悲剧故事,它和今天很多文艺作品一样——不仅文学,影视也如此——底层的时乖运蹇不知不觉就蒙上一层幽默和讽刺的色彩,至于是同情还是批判,是感动还是不满,都是交由受众完成的。
当我们都以为李进回想起女儿的孝顺,回想起大芳曾经的好,会继续回去过那问题叠着问题的日子时,作者突然让宿醉的他一头栽倒在归家的路上,不知道是醉倒了,还是醉死了。家庭关系中的亲情与爱情,是否就是弥合裂隙、对抗金钱与权力带来的压力的良药?这其中又是否有更深刻的虚伪与虚无?作者恐怕也不能确定,于是“含混”某种程度上也就变成了一种文学上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