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发布时间:2024-12-22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陈春成的中篇小说《秋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追寻、记忆与和解的故事。景观设计师范圆圆在一部冷门谍战剧中,认出了出自自己设计方案的园子。这个疑团她记挂多年,想趁这次出差去长沙探个究竟。在航班上,她记起自己的名字曾与湖南的一条江有关。一番辗转杳渺的搜寻,她步步接近那近乎臆想的园子……通过主人公范圆圆的旅程,我们得以窥见一个青年女性设计师的内心世界,以及她对专业、生活与自我价值的深刻反思。

范圆圆因一个悬而未决的疑团而前往长沙,这个疑团,实际上是她内心深处对自我身份的探寻与确认。那个曾经被遗弃的“沅”字,则像是一个被遗忘的自我,静静地躺在记忆的深处,等待着被重新发现。作为原名的“沅”字和其他被遗留下的物件并非消失在记忆中,而是留待未来将它们捡拾并赋予意义。因此,小说中关于原名和原乡的记忆经由转喻的手法转附于各种与“秋水”相关的物品上,反而显得无所不在。“沅”关乎身份的完整性与自我认知,然而它又深埋于无意识的角落,仿佛被时间的尘埃所掩埋,因此在回忆的海洋中,它不断被追寻,被反复挖掘,最终成为小说回忆救赎的关键所在。在这个意义上,《秋水》是一声声有关原乡失落后,主体应当如何处理“过去”和“现在”的时间,建立新生活、新秩序的追问。

《秋水》巧妙地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范圆圆在飞往长沙的航班上,透过云层罅隙回忆起儿时的片段,这些片段既真实又带有一定的虚幻色彩:“她此刻就尝味着这种恍惚,让自己悬浮在事件与事件之间的真空地带,水母一样悬浮着,虚弱得接近透明。”而当她试图在现实中找到那座梦中的园子时,现实与幻想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这种模糊性不仅体现在空间上,更渗透在范圆圆的心理层面。陈春成通过这种手法,打破了传统叙事的线性结构,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游走于现实与幻想之间,体验到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阅读感受。

陈春成喜欢汪曾祺的恬淡自然,喜欢杜甫的沉郁顿挫,喜欢旧体诗的韵律之美和散文的随性之趣。这种对汉语传统的热爱,在《秋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小说的语言,如同潺潺流水,既清新自然,又富有韵律感。这种语言风格,无疑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如文中对江水的描绘,既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又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细腻,让读者在现代与古典、现实与幻想之间自由穿梭。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