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了十七年
作为“大国通史丛书”之一的《法国通史》最近出版了。该项目2007年启动,走过了17年,此前已出版《英国通史》《德国通史》《日本通史》,《俄国通史》《美国通史》待出版。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是第一个同中国互办文化年的国家。60年来,中法关系创造了很多个“第一”和“最早”。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应邀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11月,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期间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时指出,两国关系具有独特的战略价值和全球意义,并强调,中法要持续深化文化、教育、地方、青年等人文领域交流合作,促进中法民心相通。在这种背景下,2024年11月,6卷本《法国通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不仅是对法国历史的一次回顾,更是对中法文化交流的一次深化;不仅总结了近200年来我国的法国史研究成果,更是展现了世界史领域的中国学派风采。
《法国通史》作者团队由法国史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沈坚教授领衔,汇聚了一批深耕法国历史研究多年的专家学者。各位专家学者历时十余年,几易其稿,精雕细琢,付出太多的心血与汗水,最终共同完成了这一重大学术工程。去年沈坚教授把打磨好的书稿交给我们,我们十分激动地看到,呈现在眼前的这样一部结构全面、论述严谨的法国通史,是一部惠泽流芳的学术精品。
《英国通史》《日本通史》《德国通史》《法国通史》以及未来计划出版的《俄国通史》《美国通史》,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世界各国历史的平台。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丛书强调中国学者的原创性研究,既是对近200年来中国大国史研究的总结,从而构建中国学术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方式,也推动了国内世界史学科的发展,是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学术体系三大体系建设的典范性项目。
钱乘旦教授作为“大国通史丛书”的总主编以及《英国通史》的主编,耗费了巨大的心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除了“大国通史”之外,十余年来我们组织、策划了一系列世界史方面的图书,如钱老师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英帝国史》,杨栋梁教授主编的《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以及去年出版的陈志强教授主编的《拜占庭帝国大通史》等等,受到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关注。马克垚先生在总结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历程的文章中,肯定了这些年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世界史图书出版成绩。
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今天取得这些成绩,是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而取得的,是学者和出版者默默坚守、密切合作结出的硕果。
2007年,“大国通史丛书”在钱老师的统筹之下启动。开始是分头拜访各位主编。第一位拜访的是王新生老师,清楚记得在北大静园第一次见王老师的情景。接着到武汉去拜见吴友法教授和邢来顺教授,在上海拜见冯绍雷教授,到杭州拜见沈坚教授。
班子组织起来之后,我们开了五次主编会议。第一次是2008年1月9日在北京召开;第二次是2009年3月在无锡鼋头渚召开,樱花时节泛舟太湖,在游船上热烈讨论;第三次是2010年3月在南京召开;第四次是2013年2月20日,江苏人民出版社60周年社庆的时候在南京召开;第五次是2016年11月11日在南京召开。
除了主编会议,各书都分别召开了写作讨论会、推进会、审稿会、定稿会。2010年元宵节在西湖边上召开《法国通史》推进会,沈坚老师吟诵起“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情景犹在眼前。《英国通史》《德国通史》《日本通史》出版之后,我们陆续召开过一些座谈会。2017年11月17日,我和时任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现任集团总编辑徐海参加在上海师大召开的《英国通史》研讨会。会上,大家力劝李剑鸣教授主编美国史,当时他没有答应,过了7年,不久前他终于答应了。2019年10月25日,德国史学会在四川大学召开《德国通史》研讨会。 2023年5月23日,《日本通史》研讨会在北大召开。17年来,在南京紫金山中、玄武湖畔,在北大校园,在华东师大丽娃河畔,在武汉桂子山的华中师大校园,在四川大学的校园,往事历历在目。
2007年这个项目启动时我刚过不惑之年,到《法国通史》出版时发现职业生涯已时日无多。17年刹那闪过。
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都是“熬”出来的,需要学者、出版者长期坚守、奉献,与当下学界、出版界的追求网红、博流量不可同日而语。对学术研究和学术出版而言,时间是最公正的判官。每年出书十来万种,而真正能够留下来的非常少。希望“大国通史丛书”系列图书,在50年、1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来者能够不时参考、评论,从中获得有益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最终极的意义。
(作者系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