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辽京《白露春分》:“像一只倦鸟停在鼻尖”

发布时间:2024-12-22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像一只倦鸟停在鼻尖”是辽京在她的长篇新作《白露春分》里对死亡的比喻,唯美而有诗意的语句很难让人联想到死亡,正如辽京以极平和的文字讲述着我们最不愿谈起的话题:衰老和死亡。在文艺作品和新闻报道里,我们习惯看到那些由凶杀案、事故和灾难造成的非正常死亡,甚至是在想象中的末日来临时人类的集体灭亡,它们往往以离奇的情节牵动人心,以至于当死亡不再作为一场突发事件被讲述,而是被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最普遍的寿终正寝时,似乎难以获得作者书写的兴致和读者阅读的耐心。而在《白露春分》中,奶奶秀梅从衰老到离世的过程构成了小说的主线。辽京为衰老赋形,并通过秀梅的衰老揭示亲情和家庭生活中那些难以言明的幽暗角落,这让她笔下的故事明明那么常见,却又那么的触目惊心。

《白露春分》是对家庭生活的记述,与其说小说展现的是衰老的秀梅,不如说是秀梅的衰老,以及衰老的过程带给整个家庭的连锁反应。所以,尽管在多数时日里,秀梅形单影只、寸步难行,作者却有意将叙述的起点置于秀梅的出游和团聚时刻。小说开篇从两个场景展开,第一个是佳月带奶奶秀梅去三亚旅行。在这场旅行中,被反复提起的佳圆以缺席的方式“在场”,祖孙三人作为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率先出场,佳月与佳圆这对姐妹之间爱与妒交织的复杂情感也由此显现。下一个场景是一场年夜饭,由饭桌上喝酒的三个男人延伸到那些不在场的家庭成员,辽京把这个家庭里的子辈形象也基本勾勒齐全。至此,由三代人组成的一个枝繁叶茂的大家庭已基本构建成型,成员们的缺席和在场也从侧面映射出了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衰 老

在辽京笔下,衰老不再只是面容的改变和行动力的衰退,而是遗忘,是沉默,是不再能把体面筑成一堵结结实实、密不透风的墙,是一种不仅将她自己笼罩,也被家人敏锐感知的微妙氛围。我们无从判断衰老在物理意义上的起点,于是,辽京写下了家人最初意识到秀梅老了的那个瞬间,那是秀梅在做年菜时忘记在新蒸的馒头上点红点。佳月率先捕捉到了奶奶衰老的这一信号,并在与奶奶的日常相处中逐渐注意到奶奶的更多变化:她不再在每个时节做应时的吃食,她面对生活表现出了更多的沉默,她开始无暇顾及自己几十年来苦心经营的体面……在佳圆眼中,衰老还显示为一种颜色、一丝气息:“衰老像爬山虎漫过红砖墙那样遮蔽了秀梅,连她的模样都有点不一样了,并不是白发很多,皱纹很深,而是一种阴翳的颜色染上了皮肤,带着一丝愁惨的气息。”

而对立远、立生、立民这些秀梅的子代来说,母亲的衰老意味着她不再是家里的权威,她的话也失去效力。“他们说她老糊涂了,想起一出是一出,随口胡说,过后即忘,不必当真。”面对子女在赡养问题上的相互推诿,接受他们搪塞自己的谎言,是秀梅在自己衰老的过程中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对她而言,衰老同时意味着愿望、遗憾连同其他深植于意识中的情感褶皱都渐渐被抚平。衰老带给秀梅的痛苦除了身体的僵硬,还有孤身一人的寂寞和无助,她不得不忍受一种被忽视、被忘却的生活。

该如何描述这种被边缘化的生活呢?辽京以对照的方式在小说中构建冰山,通过描绘水面上的宁静景象,引导读者感知并发掘隐藏在平静表面之下的深邃与沉重。相比那些受到欺骗、羞辱的情境,秀梅终于感到自己被尊重的那一刻更能刺痛读者的心:秀梅的老花眼症状加重,佳月便带她去配置一副新的老花镜,当她坐在验光机前接受验光,秀梅才猛然感到自己被认真对待,“感到自己还像一个人”。验光师的反复调试带给她的尊重甚至比家人更多。秀梅失而复得的尊严像是一道霹雳,瞬间照亮了伪善的言辞和长久的忽视给她带来的深重创伤。

体 面

当衰老意味着失去尊严和体面,意味着要与无地自容的羞耻感共存,该是多么痛切的感受。但辽京没有将秀梅塑造成一个被动、失语的老人,她写下了秀梅遭遇的那些尊严的溃败时刻,也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秀梅对尊严的坚守。相比于讲述秀梅发现小便失禁时的沮丧,作者用了更多笔墨去描写秀梅在儿媳帮忙处理时的羞耻感,写她如何在几乎寸步难行的状况下坚持不要人管,宁愿自己花去一个上午才换好干净衣服。她因为立远不让自己参加孙女的婚礼而哭泣,但她在婚礼当天拄拐走出家门,只为告诉邻居,不去参加婚礼是自己出于体面所作的决定。

“体面”几乎成为了秀梅的人生准则,她一生倾尽全力维护家庭形象,但随着秀梅走向衰老,对于守住全家人的面子开始力不从心,曾经的“体面”不过是一层薄薄的遮羞布。随着它逐渐揭开,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如同沉重的回响,愈发尖锐和激烈。她将忍耐作为应对生活的手段,以“体面”之名一再纵容家庭暴力的发生,作为结果,她的儿子们在婚后也像父亲一样对家人施暴;她过度干预他们的婚姻,却默许了立远的游手好闲、立生的出轨和立民的堕落,他们的婚姻因此走向破裂,亲子关系也变得疏远。甚至于在小说的结尾,佳月怀疑地告诉我们,秀梅的真正死因成为了秘密。

至于家中的那些女孩,则成长于秀梅的审视和规训之下,就像佳月性别意识的生成来自小时候奶奶斥责她“不要跟男的出去瞎转”。作为一名女性作家,辽京很清楚女性内心的敏感如何在成长过程中生根发芽。秀梅偏爱活泼伶俐的佳圆,然而,佳圆在充斥着暴力和冷漠的家庭中成长,所承受的枷锁也最为沉重。成年之后,佳圆迫切寻求生活的别样可能,渴望在恋人身上寻找温暖和慰藉,却又接连落入对方极端的控制欲与豢养的陷阱中。

瓷鸳鸯

在佳圆的情感遭遇里,辽京借助瓷鸳鸯这一意象,留下了她对于现代价值观的思索。象征着坚贞爱情的瓷鸳鸯是立远和杨桂思的爱情信物,当立远在离婚后与沈一芳互生情愫,瓷鸳鸯便碎在了佳圆的包里。佳圆小心翼翼地将瓷鸳鸯粘牢复原,暗示她仍不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但在丈夫沈慕眼里,瓷鸳鸯不过是可以用来盛放避孕套的容器。

也因此,祖孙两代同为困在时间里的人。小说呈现了这两代人对于时间和存在的不同理解。受制于工作、情感和家庭等现实问题的年轻人努力突破时代的局限。在小说中,佳圆、佳月和佳月的男友飞凡一同前往古猿人遗址公园,面对远古的遗迹,在历史的长河中重新审视和理解生命。而在时日无多的老人秀梅那里,衰老让她对具体的时间有了新的认识。临终前的秀梅记忆出现了混乱,这种时间感的缺失既源自大脑机能的退化,也来自生命的倒计时带给她的矛盾心理:“时间对她来说,太多又太少,太多的是眼前,太少的是将来,所以她消磨在无穷无尽的当下的痛苦里,明知大限将至,又嫌今天太漫长了。”充满活力的年轻一代试图跨越时代的界限,探索个体存在的意义;而步入暮年的老人,则从自身的存在出发,重新理解时间。小说中的人物都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他们的经历映射出时代的复杂性,正是这种复杂性成就了人物的真实性和作品的深刻性。

我们必须承认,辽京是一位精于表达的作家。她借助衰老的触角,察觉到了一位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内心隐秘的情感波动,精准地传达出日常生活中那些难以言说的复杂心绪,直击人心。尽管她谨慎地藏起了写作者自身的情感和立场,以一种平和而相对客观的态度进行书写,却把读者变作了一朵朵积雨云,因为她笔下的故事关联着我们每一个人,唤起了我们那些沉甸甸的心事,这份共鸣正是《白露春分》的力量所在。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