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坡诗酒年华的真诚追摹
有书自快递来,不亦乐乎!启封一看,是汉东君又一部大书——《诗酒书年华:钱汉东书苏轼诗词百首》(以下简称《诗酒书年华》)。
林语堂先生说过,“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确实如此。因为苏东坡太独特、太丰富、太有“迷人的魔力”了。因此,尽管举目望去,关于苏东坡的书不知其数,却仍不妨碍作家、学者接连著书,“横看成岭侧成峰”地谈说东坡。
汉东君对苏东坡素怀景仰,他和苏东坡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因缘。早在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祭祀武肃王钱镠等五代吴越王的“表忠观”(后名为钱王祠)落成,时在徐州任职的苏轼,应杭州知州赵抃之请,欣然命笔撰写笔力遒劲的碑文,合计939字,是为赫赫传世的《表忠观碑》。作为钱武肃王三十七代孙的汉东君,亦因此对苏轼心怀感恩,念兹在兹地想要报恩。
且看汉东君报恩之行迹:
苏轼当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在城东的坡地上躬耕,从此以“东坡居士”为号;于此作彪炳于世的前后《赤壁赋》,以及脍炙人口的《赤壁怀古》。汉东君往谒东坡赤壁,撰联题碑“浪卷矶头叹一江逝水,文雄千古看百世流芳”。
后苏轼离开谪地黄州,前往汝州任职,途经安徽宿州,正逢上元节,作《南乡子·宿州上元》,盛赞“此去淮南第一州”。汉东君书东坡“南乡子”词碑并撰题记,镌于宿州汴河博物馆宽达10.5米的照壁上。
苏轼曾欲在阳羡(今江苏宜兴)买田以居养,致友人信札,是为传世的《阳羡帖》。汉东君特撰书《阳羡帖碑记》,嗣后《阳羡帖》及碑记镌刻在巨石上,立于宜兴大潮山,成为一大景观。
苏辙被贬至安徽绩溪任县令时,苏轼曾风尘仆仆去探望,与胞弟相逢于渡口,此处因之名为“来苏渡”;后在此造了桥,称为“来苏桥”。去年该桥重修竣工,汉东君撰书《来苏桥碑记》。
……
仅举上述这些,即可感叹东君报恩情结的深挚。而眼前这部《诗酒书年华》,则是他数十年来感恩初心的华彩呈现。知恩图报是好的,但好的愿望还须有好的能力。汉东君的好能力,就是他数十年来练就的一手好字。半个多世纪前的动乱年代,还是少年的汉东,独自摸到海伦路,敲开一栋小楼的门,问沈尹默老师是否住这儿。来开门的人疑惑地问有什么事。汉东说自己很喜欢书法,想请教书法家老师。于是他得以进入,见到了仰慕的沈尹默。当时沈尹默年逾八旬,视力不好,知道汉东的来意后,觉得这“小老乡”不一般,就很随和地谈了点关于书法的常识,还特别告诫:我们浙江人不是光写字的,还是要读书的。末了说欢迎“小老乡”常来谈谈。汉东未正式成为沈尹默的入室弟子,但他一直认沈尹默为自己书法启蒙的先师。沈尹默以“二王”为本体,自创俊逸流畅的书风;汉东深受影响,亦书尚“二王”,后来又因字形稍长而自成一格。
五十余年浸淫于书法艺术,各家法帖,融会贯通,且自出心裁,其书艺遂益臻于佳境,如此汉东君完全有底气、有能力,成就这部《诗酒书年华》。汉东君从苏轼三千多首诗词中遴选百首,其中有些是耳熟能详的名篇、有些是富哲理格言的佳作、有些是妙趣盎然的精品,大致按时间顺序予以编排。为方便读者阅读理解,对所选诗词作简明注释,以及精当的点评。
汉东君以往书写苏轼的诗碑和碑记,少则几十字,多也不足三百字。而《诗酒书年华》中,用笔墨书写的诗词达7800多字,是对耐心和耐力的考验。汉东君坦陈:“历时五个多月,几乎每首均写十遍以上,偶有生僻字的书写,百遍亦不在话下。要把每个字都写得满意是有些难度的,故常叹‘钱’驴技穷……”不过,汉东君还是完成了。对有雅好的读者来说,一部《诗酒书年华》,既得重温东坡美妙诗词,又品东君精湛书艺,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