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仰望星空的职业视作挚爱
孟星高,家境贫寒的大地震幸存者。
钱宇,一心想走自己路的富家子弟。
确认孟星高和钱宇是长篇小说《一路奔北》的一号和二号男主角后,大致可猜出本书的大致内容,即未来卫星研究院里的职场故事。当然,就一部长篇小说而言,仅有孟星高和钱宇两个是玩不转的,未来卫星研究院还有像他俩一样年轻的工程师余行健、办公室大姐大陈墨等,以及未来卫星研究院拿到“北斗三号”项目的三分之一的任务后,从他处转投而来的解杰。如此这般,未来卫星研究院虽然是一个专业性特别强的小社会,但是人员构成与研究院外所有的职场一样,来源复杂、层次多。尽管如此,但在作者看来,能将仰望星空的职业视作挚爱的年轻人,格局不会狭窄。
本书的男主角孟星高的家人,在大地震中被埋在废墟里,孟星高自己则因为营救人员随身携带的北斗终端机而幸运得救,从那时起孟星高就立志要投身航天事业。然而,若没有对立面,这么大篇幅的一部小说未免会显得不够跌宕起伏,好在研究院这个小社会可以有无数个端口联通外面的世界,于是,孟星高的大学同窗、毕业后毅然放弃所学专业投身回报率更高的投资行业的马飞以及唯利是图、不惜把自己矮化为马飞小跟班的陈晨,就成了孟星高和他的小伙伴们的对立面。
孟星高和他的年轻团队一心想把“北斗三号”送上天,然而这份事业并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未来卫星研究院里,除了懂得年轻人、敢于将核心任务放手给年轻人的总设计师傅晚明和在研究工作中遭遇过挫折而靠边站却从不畏惧年轻人奇思妙想的刘建设之外,还有被丰富的经验堵塞了思路从而看不见年轻人长处的资深科学家沈富生。
小说封面上是这样描述本书作者的简历的:从事写作前曾在知名报社担任过社会记者,在制造业市场领域工作十余年,先后在欧洲、东南亚及印度开拓市场,见证中国高科技产品在海外从寂寂无闻到声名远播的历程——这样的知识背景和阅历,推动了作者用46个章节来描画一幅因“北斗三号”而起的纷争。
为好奇的读者奉上科研机构的内卷图卷,不是作者创作《一路奔北》的初衷,他希望《一路奔北》的读者在被故事情节吸引后沉潜其中时,能在那些关于卫星系统的科学常识里多多逗留,继而懂得。
感受到了作者写作的初心后,细数穿插在本书里的科学常识,着实不少。
小说的第七章《永不熄灭的灯光》中,忙碌不堪的孟星高硬是抽出时间为汽车结构设计专业毕业的钱宇普及起了卫星入门知识:“一般来说,1000千克以下的卫星我们统称为微小卫星,进一步可细分为小卫星,重100到1000千克;微卫星,重10到100千克;纳卫星,重1到10千克;皮卫星,重0.1到1千克;飞卫星,重0.1千克以下……”我们当然可以认为这是孟星高的内心深处从讨厌钱宇到慢慢接受钱宇的开始,可是,小说家的乐趣之一就是能随心所欲地剪裁已掌握的素材,我们怎么就不能认定那是作者为了向《一路奔北》的读者进行科普而特意为之呢?
未来卫星研究院拿到“北斗三号”项目三分之一的任务后,研究院的年轻人兴奋地围拢在总设计师傅晚明身边。这时候,高轨卫星要比低轨卫星更难研制的话题,随着傅晚明的一个问题顺理成章而来。傅晚明问:“大家做过高轨卫星的,请举手?”在作者言简意赅的解释下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很重要。
傅晚明、孟星高一行前往瑞士购买星载铷原子钟未果,未来卫星研究院只好另作他想。就在傅晚明和孟星高一筹莫展之际,钱宇向孟星高吐槽父母不赞同他新屋装修启用智能家居,“我要的智能家居,是增加了自动的功能,不是取代原来的手动功能”,就是钱宇的这一句辩白,启发了孟星高:为“北斗三号”双备份国产自研的原子钟!随后,作者让孟星高去感谢钱宇,因为,作者要借此告诉《一路奔北》的读者,何为原子钟、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以及原子钟之于“北斗三号”的意义。
《一路奔北》是一本非常好读的长篇小说,在围绕着“北斗三号”展开的丝丝入扣的情节发展过程中,作者为什么要不惜篇幅地介绍卫星这门高精尖技术的入门级常识?那是因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始终是一个作家放不下的课题,也是一名写作者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