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本散文集《谈笑凯歌还》:文心与国运的瑰丽交响
新中国散文由新中国的铿锵步履和沧桑巨变所塑造所玉成。她的生机盎然的艺术肌体,天然承载了江山、人民、历史、现实、文化、风物等最常见、最基本的叙述元素和言说主题;而像血脉一样浸透其间涌动其内,并推动其不断拓展和执着延伸的,则是一个民族的赤子情怀,一种勃发强劲的爱国主义旋律,于是,文心与国运交响,诗美和史册辉映,新中国散文在整体上具备了史诗的品质。75年间,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凭借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苦干实干,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而且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持创新发展和自我革命,不断释放体制与机制的活力,努力提升全社会的科学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准,切实增强新质生产力与综合国力,从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阔步前行。
这是一段辉煌壮丽的历史进程,它投射到对祖国怀有一腔挚爱的散文家笔下,遂化作峥嵘奇崛,气象万千的艺术长卷,三卷本散文集《谈笑凯歌还》中收录的作品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进程:透过杨朔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艾煊的《碧螺春讯》和李若冰的《寄自依吞布拉克山》,社会主义建设的如火如荼和祖国面貌的焕然一新历历在目;赏读刘云山的《夜宿车马店》、王巨才的《凛凛高风访故园》、罗铮的《陪你一起长大》、马慧娟的《走进人民大会堂》等,不仅可以直观改革开放带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福祉与命运改观,而且能够感受到普通劳动者身上不断强化的家国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王蒙的《歌声涌动六十年》、祝勇的《故宫的新生》、彭程的《它们在时光的田野中摇曳生辉》、徐坤的《我跟北京奥运的缘分》、刘江滨的《火炬高擎》等,以参与者和亲历者的身份,讲述各自不同的闻见和记忆,它们联袂而行,折映出新中国日臻强健的精神创造力与文化软实力;而丁晓平的《为什么是人民的胜利》,则立足时代的高度,以精炼不失严谨,生动兼具雄辩的陈述告诉人们:新中国是如何诞生的,同时重申新中国的诞生说到底是人民的胜利,从而完成了一次有深度也有新意的新中国解读。
对于许多散文家来说,新中国从来就不单单是一个文明昌盛的政治经济实体,同时还是一片生我养我,伴我成长的原乡厚土。在这片土地上,山岳河流,日月星辰,春风秋雨,绿树红花,还有数不胜数的物宝天华,人杰地灵,同散文家血脉相连,进而与他们的家国之爱交织缠绕,互为生发,彼此成全。于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风光万里情,拥抱湖光山色,吟咏圣地遗址,踏访红色踪迹,成为新中国散文抒发爱国情怀的又一基本样式。
请欣赏冰心《绿的歌》:作家的思绪在意象中穿行,由象征辽阔庄严的蓝色大海,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枫林红叶,最终她陶醉在南国的绿色之中,而这绿色,是“浓郁的春光,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热切的希望”,一言以蔽之,它是祖国和民族的化身。叶圣陶的《游了三个湖》记述作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重游玄武湖、太湖和西湖的感受,其笔墨所至勾勒出三处风景的个性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这独异风景中发生的一些新变化,传递出社会进步为自然风光的锦上添花。刘上洋的《波涌浪卷西沙情》、艾平的《在那百花盛开的草原上》,都是将家国情思与风光美景融为一体的佳作。其中前者聚焦西沙群岛,一支健笔或写碧海蓝天,或写小岛绿意,或写南海渔民的文明遗迹,或写收复西沙的光荣战史,视线转换间总有一种国人的自信与自豪沛乎其间。后者落笔呼伦贝尔大草原,其亦秀亦豪的笔触,写草原的美丽,也写草原的富庶;写草原的欢腾火热,也写草原的天人合一,所有这些都充盈和浸透着源于作家心底的草原之爱,而草原之爱说到底,仍然是一种国家和民族之爱。
同百态千姿的自然风物相媲美的,是星光璀璨的社会和人文景观,不少作家的灵思高情浇灌于此,同样留下了精彩的篇章。广州的花市姹紫嫣红,鼎沸的人气饱含着时代的生机(秦牧《花城》);在改革开放的日子里,无论北京还是北海,都越发显示出文化的浑厚以及各自特有的精气神(陈建功《双城归去来》);中国的农村也经历着巨大变化,一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地方,正以种种尝试呈现出现代生活的美好雏形(高洪波《那些年,我走过的乡村》);北乔的《茶在高原》、陈涛的《“浪山”》,是作家在扶贫帮困一线深入体察和扎实工作的收获,其或细腻或健朗的文字,不仅绘制出一方边地的人情物理和风俗习惯,而且揭示了艰难生存中依旧存在的美好人性与浪漫风情。
在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领袖的精神辞典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新中国是人民的新中国,人民既是新中国的主人翁,更是新中国的建设者和奉献者,因此,聚焦作为国家主体的人民群众,抒写其忘我劳动,描绘其感人场景,礼赞其圣洁心灵,讴歌其崇高精神,便是散文家向着祖国放歌的恒久话题与天赋使命。我们在散文家笔下,同许多新中国最可爱的人不期而遇:拼上性命带领民众同贫困和灾害作斗争的焦裕禄,以及用镜头见证焦裕禄兰考岁月的刘俊生(高建国散文);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创造条件,拼命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贺抒玉《我心中的石油河》);用生命诠释青春与道德真善美的好战士雷锋(江子《怀念一张脸》);无怨无悔,数十年如一日,把一生献给国防科研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沈俊峰《假如可以再生,我仍选中国》);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袁隆平(马万里《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覃祥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为了方便农民就医问药,他不辞辛苦,不计酬劳,甚至不避烦难和风险,率先进行农村合作医疗的尝试,最终获得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支持(温新阶《一个雨夜的光芒》)。还有被誉为“最美奋斗者”的赵梦桃(和谷《梦桃之花》);在烈火中抢救国家财产不惜献出生命的向秀丽(郁茹《向秀丽》);为改变生态环境付出几代人艰辛劳动和不懈努力的塞罕坝职工、毛乌素沙漠治沙群体……
新中国英雄辈出,在这个群体中,除了万众瞩目,声名远播的时代楷模,还有更多默默无闻埋头奉献的普通劳动者,他们没有英雄的光环,却仍然是真正的英雄——无名英雄。因此。他们同样收获了散文家的热切关注。于是我们看到: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在一盘土炕上送走了十二茬山村小学生的女教师贾淑珍(梁衡《热炕》);勇敢走出家门,积极投身社会变革,在尝试乃至失败中成长的贾喜芳、“大芳子”们(吴媛《鹞子河边的女人们》)。剑钧的《静水深流》打开母亲的记忆,再现了当年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保和平的动人场景;周文的《春分满江右,心灯暖洪城》透过作家的闻见,让坚持二十六年,办好城市书店,点亮市民心灯的万国英走到前台。还有李晓君笔下品德高尚的出租车司机(《出租车》),黄璨笔下常年工作在巷道里依旧乐观勤劳的采矿工人(《地深处的路》)等等。毛泽东主席有诗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窃以为,这正可以借来形容新中国历史天幕上人文荟萃,群星璀璨的生动景象。
共和国步履铿锵,新时代任重道远。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倾听人民的意愿,拍合时代的节律,用自己更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努力写出更多更好也更富有艺术创造力和感染力的散文篇章。
(作者系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