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未《菜园记》:种在菜园里的诗行闪闪发光
末未,是一个有多重身份的人:诗人、教师、农夫。他是个很有个性的诗人,他的笔就是一把耕耘文字的小锄头,写诗对于他是永无止境的神圣的劳动。
作为诗人末未的同事,我在群山环绕小森林般的校园里,路遇过多次末未,有时他坐在山泉泉眼附近,静静地孤坐在木椅上,有时他在细细的山泉汇聚而成的明德湖畔,一个人凝神湖面一波一波的微浪,有时他坐在人文生态馆偏离主道的樱花树下,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孤独得难以形容。
末未有好多经历,每一个说出来都是生活里的小故事。他年轻时为了追求一个心仪的姑娘,到深山老林采了一棵罕见的观音草,放在矿泉水瓶里,捧着这株稀世仙草翻山越岭,从天不亮一直走到天黑,为了去表白自己的爱恋。30余年后,在铜仁学院的大学教材里,我读到了他与那个姑娘跨越三十年依然经久不息的爱情回响——《清水煮青菜》。诗人在洗菜、做饭这些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中注入了深沉的情感,创造出宁静致远的意境。
天生勤劳,末未放不下耕作,走到哪里他都有一个菜地跟随。他写到,“我有一个万物生长的大后方——菜地”。从民丰镇小学、天堂村小学,直到今天的铜仁学院,他有一个顽固的爱好:种菜。他本就是个山里的泥娃娃,亲近土地是他的天性,扛起锄头,他就是地地道道的农夫。站在我们校园西边樱花大道边上,可以看见对面山上末未的菜园。早春时节,他的菜园迷醉在粉色的桃花中,山地的春天五彩缤纷,那一片芬芳的云让人产生美好的遐想。冬天,这个菜园,亮出挑战寒冬的旗帜,于是寂寞的空气里,“拥有了姿态和颜色,以及声音和香气”。
在这里,末未和他的蔬菜们建立了一个甜蜜的小村落。他的蔬菜从不上化肥,长得很慢,别处的蔬菜加速疯长,他种的菜比别人的放慢了三倍的成熟时间。他在诗作《招贤记》中发布“招贤启事”:“我的胃口和肚量/加起来,也大不过一只菜青虫/愿意跟我分享日出、拔草、松土、下种/摘瓜、风雨、虫鸣、星光者/请微信私聊”。写诗招贤分地,召唤着精神上的同盟,然后会不时把这些好作物分送给周边不劳而获的朋友们。
拥有自己菜园的末未是幸福的,他和亲手种下的福瓜、白菜、腰带瓜、芫芜、火葱、折耳根、萝卜、莴笋、豇豆、姜、葱、蒜、葫芦等,一起经历四时节气,领受风霜雨雪的拷打,蔬菜作物们轻柔醉人的呼吸回馈了末未的辛劳与汗水。它们会造就一朵微云的诞生,一个迷人的小气候带就此出现,末未在劳动中一定感知了自然微妙而无穷的变化。
天地有节,四时有序,每一个日子都不能虚度,天天都有要忙的事。立春,“迎接句芒神,得把自己弄干净”;雨水,“我有水桶镇乾坤/天天都是泼水节”;惊蛰,“把他劈开,且,一分为二/一个种地,一个写诗”;清明,“我要让祖先们看到,他们的伙计在我手里并没有生锈”;谷雨,“今天是谷雨节,天地早就有约/天要下雨,粮要满仓/人间还需要一只戴胜鸟”;小满,“那就继续躬身南郊,天一锄,地一锄/与风声雨声打交道”;夏至,“今日诸事皆宜,言未毕,蝴蝶合账,蜘蛛求嗣”;处暑,“挞谷子去了”……
末未的菜园里,不喷农药,小虫子纷纷从周边逃难至此,草间树上各色昆虫的鸣叫被保护了。有时保护蔬菜,捉虫入瓶关押起来,有时会注视小虫在自家的白菜上开天窗,耐心地看着它吃饱肚子,虫子所需有限,给主人留下了足够的食物。“一只菜青虫带上家眷/把家安到莴笋叶,我允之”。到了今年,一群聪明的蚂蚁造访了末未这片慈悲之地,蚂蚁公然在菜园修了几座城堡,末未对待这些擅自完工的“自建房”群落,就像对待邻居,很快跟蚂蚁交上了朋友,虽然时常被这群小朋友叮咬得又痛又痒,但他初心不改。菜园并没有因为小虫的到来,造成多大的损失,相反这里形成了一个绝佳的小生态圈。他心灵的场域在不断扩张,千姿百态的生命撞击他的心,一首又一首诗歌落地生根。
因为与各种植物建立了亲密友爱的关系,每到收获的季节,末未就会产生一种无奈的心情。这些小精灵们,他跟它们一起度过了多少幸福又辛苦的时光,彼此私聊过多少喜悦欢欣和难言之隐。这一场生命的约定就要落幕了,到了不得不诀别的时候。一天,末未在饭桌上与人聊天,提及切菜时的心情,他说话的声音罕见地压低了。
《菜园记》全书共分为四辑:“万物慈悲”“锄风听荷”“种瓜得瓜”“天地有节”。回到生活,回到田间,回到祖传的手艺里,劳动这个主题在无限的经纬度上打开了一个朴素又耀目的新鲜的诗歌书写。其中,《动用记》是整本诗集开工动土的劳动宣言,写出了围绕生产劳动的激动人心的场面——锄头、撮箕、半壶水、一场春雨、一场梦、雷电、阳光、清风、星辰、苦瓜,纷纷登场,演出者都是最古老的本色演员。末未在整本诗集里动用了天气、地气、人气、植物气息,时常还会冒出孩子气,诗人能够将这些气息贯通在一起,形成诗歌强劲的气场,让诗歌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满满的元气。所以,其诗歌充满了动态的生命节律,非常灵动。自然界的气息与人间的气息浑然一体统摄了诗集《菜园记》。
《署名记》是第三辑“种瓜得瓜”里的一首诗,在这一集里诗人给众多的事物以最可爱的方式重新命名,本首诗歌里将菜园里的孤独演变成兄弟间友情的小聚会,所有的蔬菜有了双重身份,花生从此叫朵孩,豇豆叫小马,大头金瓜叫江虹,一园子的蔬菜扬眉吐气,获得了人的尊荣,铁杆好哥们也得到了自然的加持。如此命名,混淆了人与自然的界限,却获得了意外的情感效果,有着童话的效果。
《小暑》:“蟋蟀还是第一次来我家,木床,石床/都安排好了,你就安心住下/我的家,就是你的阿房宫”;《坦白记》:“当我转过身,又看见了荒疏的豆苗/它们就像一群贪玩的小学生/在潦草地对待作业。我又一次没有沉住气/又一次敲响木瓢的脑壳”……《菜园记》里有许多这样充满了童趣的诗歌,不乏儿童的天真和快乐。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到这本诗集不仅仅适合成人读者,孩子若读到了这些有趣的诗歌,定会获得多方面的教益与启发,也会得到心灵的愉悦。末未当过小学老师,几年前又被选拔到大学教写作,他有着独有的生动无比的教育方法。在诗歌创作中,他呈现了对世界和谐与美好的向往,以及万物平等、感恩世界等诸多观念,朴素的生命观渗透在字里行间。
在《隐居记》一诗中,诗人以深藏草丛的南瓜自喻:“我为什么要矮下来,抚摸这个南瓜/它深居草丛,像功德,已经圆满/但始终魂系一根枯藤/如诗人,把一生交给长长的孤独”。诗歌呼应着诗人的孤独,有着宿命的悲哀,但是结尾:“就像抱着另一个自己。我一路扣之/以此代替问候,南瓜发出空空的回响”。这是一种生命对另一种生命的垂怜,是一种孤独与另一种孤独的拥抱,读之令人落泪。
末未身上有一种非同寻常的激情,对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探索,他能敏锐地发掘世间的美好,在创作中让万物焕发出生命的光泽。末未的《菜园记》是他诗歌写作的一次飞跃,诗集内涵丰厚,无论语言还是形式,都有新的提升。
(作者系铜仁学院写作研究院教师)